沈艷萍
摘 ?要: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孩子在積累中學習語文是必須掌握的技能。學生應該晨誦午讀暮省,在課堂上和課外閱讀中,重視語文的積累。只有大量積累,才會讓語文學習走出應試教育的窠臼,體會語文學習的趣味。
關鍵詞:積累;晨誦午讀暮省;長時記憶;課內閱讀;課外閱讀
古人有“水滴石穿,木鋸繩斷”的典故,可見積累是逐漸聚集,不是朝夕可成的,是一項長期浩瀚的工程,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實上,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形成技能的過程,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豐富語言,形成語感和讀寫技能的過程。
可見,積累是需要時間保證的。晨誦午讀暮省。清晨,是人記憶的黃金時期,可以誦讀名家的經(jīng)典詩詞、散文、名人名言、成語故事、典故等。午讀,讓孩子們閱讀大量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和中外名著。當然要根據(jù)課內的內容,合理安排課外閱讀的內容,讓課外的學習成為課內學習的延伸。傍晚來臨,可以就當天的事寫成日記,反思自身不足,長處需要繼續(xù)保持,這樣學習才能形成學思結合。不僅有效率閱讀,還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對事件的看法,對人生的思考過程。對于重要的知識,需要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去記憶。
心理學家把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短時記憶轉向長時記憶需要復述,想想我們?yōu)槭裁磳Α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會記憶如此深刻?就是因為我們每年清明節(jié)都會想起杜牧的這句詩,進而在一遍一遍地吟誦。所以把短時記憶轉為長時記憶,利用復述把短時記憶變?yōu)殚L時記憶,是你記住一個知識點的重要途徑,不是記不住,而是沒有與記憶作斗爭哦。
有時間的保證和良好的記憶方法還不夠,我們還要明確應該積累什么?
首當其沖要積累一定量的語文文字材料,有了大量的語文文字、詞匯、語句、材料的積累,才能實現(xiàn)寫作能力由內而外的轉化,學生才能寫得得心應手。我們平常都有寫作困難癥,其實就是我們給大腦輸入的知識儲備太少,以至于我們在寫做總結,寫文章的時候無話說,要想克服這個困難,就要大量地在現(xiàn)實生活中積累字詞,在手機中聽書,泡圖書館,做到卷不離手,我們就會讓自己知識儲備增加。生活中每天發(fā)生的媒體報道的新人新事、新風新貌,永遠是學生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極其口語化、大眾化鮮活靈動的語言,又是學生寫作,克服學生腔,使語文作文生動貼切的最好實例。
其次,積累修辭語感,形成寫作的理論知識。小學階段主要讓小學生進行大量的誦讀,形成語感,才能正確地遣詞造句。理解比喻、排比、擬人、夸張的用法和好處,才能為文章增添色彩;對比、過渡、鋪墊、照應等寫作手法的運用也會給文章帶來亮點;關聯(lián)詞的運用,使文章有層次和邏輯;過程描寫中動詞的運用,使動作具有畫面感;對話的語言描寫,讓人物鮮活有血肉……還記得古典名著里的孫悟空、魯智深、林黛玉、張飛嗎?說到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們對他的性格特征了如指掌,這些都是作者文字的功底,孫悟空的勇敢聰慧,魯智深的疾惡如仇,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張飛的魯莽草率……無不躍然紙上,作者通過對典型環(huán)境來塑造典型人物。最主要的讓人物自己說話,在眾多人物中凸顯典型人物。用他們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外貌讓人物栩栩如生。我們都要從中學習借鑒。
其次是基本的寫作理論知識,比如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和技能,更能突出主旨、塑造形象,什么是記敘文、說明文等,這些都離不開修辭語法、寫作理論知識的積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時做了這樣的表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等。都是孩子們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不論好壞,我們先拿來用之,慢慢地寫作水平上來之后,就慢慢學會取舍,沒有剛開始習作會大量堆疊理論知識,只是在語言的慢慢積累中,對寫作知識輕車駕熟。所以我們要學會拿來主意。
再次是相關知識的積累,相關知識是指和語文的學習與運用有緊密關系的歷史、地理、民俗生活的一些專門的知識,如果缺乏必要的相關知識,就會在寫作過程中?,F(xiàn)新錯誤,這樣會鬧大笑話。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擦亮眼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好的匾額、對聯(lián)、俗語、民俗文化、各種禁忌語……無不是孩子用心去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很好視角。動用網(wǎng)絡、手機等資源搜集與寫作有關的素材,杜絕常識性的錯誤。
最后是寫作素材的積累,小學生作文中常見空假現(xiàn)象就是脫離生活所致,我們應要求學生隨時發(fā)現(xiàn),并收入可能觸發(fā)內心思考和感動的人、事、物、景等各種生活現(xiàn)象,占有了真實豐富的材料,積累了豐富深刻的記憶、生活體驗和生活感受,寫作自然就唯有源頭活水來。寫作素材的積累,一部分來源于課內積累,一部分來自課外閱讀積累。語文課堂中的積累很重要,聚沙成塔,博聞強志,只有從課堂的點滴入手,才能喜歡、親近語文。我們課堂上的自主學習、自主表達,是主要的積累途徑,多與同學交流,做好課堂筆記,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積極參加主題讀書會,給全班同學每天分享兩個成語、一首詩,這樣的積累才不至于枯燥乏味,還能透露出濃濃的語文情趣。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強調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多讀的重要性,“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明了多讀的作用,博覽群書,確實能夠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魯迅先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蜜,這樣才能釀出蜜來?!痹谡Z言的積累中,我們要養(yǎng)成廣泛觀察、大量閱讀、主動積累,養(yǎng)成采蜜的好習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孩子們,每天進步一點點,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語文是小社會,社會是大語文”,愿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來為你的大腦招兵買馬。
參考文獻:
《晨誦午讀暮省》美篇
《記憶心理學》盧忠義 ?杜建政
《寫作需要多多閱讀課外書》杜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