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飚
摘 ?要:2014年教師節(jié)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看望教師時表示,“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jīng)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jīng)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敝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習近平多次強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關鍵詞:國學經(jīng)典;教學實踐;教學方法
具體來說,我們在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融入,去繼承與轉化。
一、根據(jù)課本內容去融入
我們的課本其實每篇都可以融入國學經(jīng)典,無論是關于學習的還是關于做人的,無論是寫景的還是抒情的,是描物的還是說理的,都可從古代經(jīng)典中找到一些名言名句,我們可以看看古代的先賢們是怎樣寫景狀物的,是怎樣抒情說理的。我還是以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例,我在教此文時,讓學生讀完課文,提示大家:全文給我們描繪了幾幅圖畫?大家馬上就能答出“五幅圖畫”,它們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還有最后一幅是迎春圖;這五幅圖畫,我們可以找出與之相應的古詩詞來,“春草圖”有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講“春花圖”時,則可引出宋代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還有我上文提到的朱熹的《春日》等,在講解“春風圖”時,就可把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边€有杜牧的《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痹诮淌凇按河陥D”時,則可把老杜的《春夜喜雨》介紹給大家:“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在教授“迎春圖”時,就可引入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也就是說,即使是每一幅春景圖,我們都可以從古代經(jīng)典詩文中找到相應的經(jīng)典詩句。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融入活動
對于國學經(jīng)典的教學,我們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也可以在課外拓展。第一,可以讓學生在上完一篇課文后,去找找關于本文內容的古代詩歌或古代名篇,用一個小本子抄錄下來,做到每課一抄,每課一詩一文。用課外摘抄的形式來加深我們對國學經(jīng)典的認識與理解。第二,發(fā)動學生進行手抄報的比賽,統(tǒng)一用紙,自行設計,用經(jīng)典詩文作內容,涂以自己理解的顏色,然后大家互相點評,小組推薦,選出全班最優(yōu)秀的手抄報作品。這樣的形式效果很好,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國學經(jīng)典的興趣,又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更可以豐富他們的知識。第三,開展古詩詞比賽,例如,開詩詞大會,采取飛花令等形式,讓學生先自行規(guī)定飛花令的范圍,自行設計飛花令的問答形式??梢允且约竟?jié)為題,可以是以顏色為題,可以是以心情為題,例如,說出含“春”字的相連的兩句古詩詞,或含“綠”字的兩句相連的詩詞,或含“喜”字的兩相連的詩詞等等,小組與小組競賽,堅持到最后的就是獲獎者。發(fā)給他們一個筆記本,或一個小禮物,以此來激發(fā)大家的國學經(jīng)典興趣。這種方法大家都樂意去參與,他們大多看過中央電視臺舉辦的詩詞大會,都知道怎么玩這樣的游戲。
三、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在課堂上滲透國學經(jīng)典、在班上或學校開展各種競賽活動的同時,也要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國學經(jīng)典學習氛圍。我們可以在教室的兩邊貼上大家喜歡的詩句,每月?lián)Q一次,還可以把黑板報辦成國學經(jīng)典專欄。在每節(jié)語文課前聽一首古詩歌曲,如,現(xiàn)在流行的《知否知否》,還有《琵琶行》等。還可以在我們樓道的卸臺上掛上兩幅古典字畫,讓學生們目之所及,耳之所聞,都能感受到國學經(jīng)典無處不在。還可以讓學校在早中晚休息的時間放一些古詩新唱,不是北大教授對學生學要每天唱一唱國學經(jīng)典嗎?我想充分發(fā)揮我們的想象,讓國學經(jīng)典隨時隨地都伴著我們,伴我們成長。在每天的讀報課時間,背一首經(jīng)典詩詞。這樣日積月累,到每期期末,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鼓勵學生在寫作時多用一些經(jīng)典詩文,甚至可以用古代的事例來作我們寫作議論文的論據(jù),如,在議論誠信問題時,不僅引用古代名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還可以把《蔡勉旃堅還亡友財》作為我們講誠信的正面材料。
總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最好能融入國學經(jīng)典,這不僅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付紹清.語文教學的責任擔當————芻議語文教學中學生責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6);8—9.
[2]樂繼平.從小疑處設疑在思辯中深入——小議文言文教學的設疑【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