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芳
摘要: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課堂,而學校是小學生成長的重要陣地,學校和家庭這兩個場所對青少年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在影響孩子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非常必要。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離開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不依賴于學校教育的家庭單方面教育都對孩子的學業(yè)和身心發(fā)展不利。
關鍵詞:家校合作;教育合力;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學生健康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彝ソ逃?,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痹谡n程改革中首先必須尋求的合作也是學校與家庭的合作,因為學校和家庭是小學生不可回避的、必須面對的社會群體,是課程改革和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雙重需要,也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家校合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家校合作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由于家庭環(huán)境千差萬別,每位家長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長和教師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愿望是相同的。家校合作就是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針對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去進行引導,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讓孩子充分享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關愛,享受到教育帶給他們的快樂。孩子作為家中的寶貝,家長對其都是百般寵愛,什么事情都想幫其做好,可是這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無益處。學校教育除了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之外,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項長時間的、復雜的工程,學生時代的大部分孩子都處于家和學校這兩個場所,這就需要家長與學校的相互配合,需要家長與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一致、目標一致,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家校合作有利于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
在家庭中,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家長對待子女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態(tài)度,往往因此而對子女過分寵愛,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家校合作可以促使家長到學校去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通過與其他家長溝通、交流,借鑒好的教育經(jīng)驗,從而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提高教育素養(yǎng)。
對于家長來說,家校合作使他們有機會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參與到孩子每天的學習生活中來,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學習的不容易,從而更加關注孩子,不僅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更關心其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小伙伴的交往情況,等等。家長還能通過學校舉辦的活動與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加強對孩子各個方面的重視程度。而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家校合作,他們看到了父母的關心,也看到了父母的不容易,進而能體諒父母、理解父母。和諧的家校合作關系增進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有利于親子交流。
(三)家校合作有利于優(yōu)化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理念,都會按照國家的教育要求嚴格辦學,但是,有時學校也會與社會脫軌。家校合作促使家長將社會上對學校教育的一些建議帶到學校,并監(jiān)督學校的不斷完善。學校利用家長這一豐富、有力的資源,可以不斷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聯(lián)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力量,切實為青少年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那么,家長和學校應該如何合作,通過共同的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第一、作為合作雙方,家、校之間要加強溝通交流。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只有在兩個教育者下才能實現(xiàn)和諧的全面發(fā)展,這兩個教育者,就是學校和家庭,不僅要有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拓寬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領域,在學校的家校合作活動增加新的活動亮點。例如,舉辦家庭教育專題講座的形式,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最熱點的問題作為講座內(nèi)容。如我們學校在本學期舉行了“在家庭中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家教方法”等家庭教育講座,向家長傳授“家教寶典”、“家教經(jīng)驗”、“家庭健康知識”等。
第二,家校合作需要家長、教師間互相尊重。教育有這么一句話:信任能培養(yǎng)信任,愛心能培育愛心。家長對教師、學校、教育的尊重,不只是尊重教師本人,也不是什么愛心善舉,而在尊重自己的孩子。教師需要全社會的尊重、認可,從而讓教師感受到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尊嚴,并因教師這個職業(yè)而感到自豪。如此,教師才能潛心教書育人,孩子就會得到更好的教育。反過來說,教師尊重家長也是尊重自己的工作,敬畏自己的崗位,尊重自己的價值。倘若教師不去尊重家長,家長又怎么會來配合你的工作呢?
第三,家長與學校(教師)的關系是互惠、互利、互通、互敬的?;ダ褜W生教得好,是雙方共同的期望;互通———是指信息互通,教師需要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性格、興趣、家庭生活習慣等,家長需要通過教師了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與同學相處情況、是否積極參加學習活動等;互敬———就是相互尊敬,雙方應該是平等的,不是誰求誰、誰高于誰的關系。家長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讓孩子進入了學校,教育的職責就解脫了,甚至以一個消費者的眼光來評價、要求學校。家長和學校是合伙人,當意見不統(tǒng)一時,可以坐下來商量。家校只有合作、協(xié)調(diào)、溝通、幫助,才能讓孩子朝越來越好的方面發(fā)展。作為班主任,我們更應加強好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的聯(lián)系,定時電訪、家訪,還根據(jù)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及時家訪,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除了認真負責學生的日常教育活動外,還更多的關注每一個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家庭背景,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有的放矢地進行開導。如我們班的何智賢同學,性格十分孤僻,叛逆、厭學,上課睡覺因而成績倒數(shù)第一。經(jīng)過多次交流談心,我掌握了原因:他爸爸去了廣州打工,媽媽成天打牌搓麻將,從不關心他。為此我常打電話給他媽媽,甚至家訪,逐漸改變了他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時,我也經(jīng)常找何智賢同學來談學習,談交友,談對生活的看法,慢慢地他變了,上課專心聽講,成績也有了不少進步。此外,我還利用校訊通、電話、短信等形式與家長們加強溝通,進而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
總之,學校教育必須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與升華;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導與深入。家校合作是就是家庭與學校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形成互補,相互促進,家校攜手 ,同心協(xié)力,共創(chuàng)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