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泳波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寫話教學已越來越被重視,已成為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小學教師的寫話教學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寫作水平的高低,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意義重大。因此,探索出一個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策略是攻克寫話教學的關鍵一步,也是為學生打好未來寫作基礎的制勝法寶。本文以寫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為背景,對其教學策略進行簡單探究。
關鍵詞:寫話教學;綜合素養(yǎng);條理清晰
寫話能力較強的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強。而寫話教學作為繼新課改后的新重點又是小學生接觸寫作的開端,同時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觀念及各項能力正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學生接受起來會有一些困難,與此同時伴隨著教師在低年級教學中更加側(cè)重于識字教學,因此寫話教學開展起來往往會遇到困難。為此,探索出一條在基礎知識教學基礎上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教學策略極為緊迫。
一、構建寫話情境,結(jié)合教材拓展寫話素材
低年級學生在剛剛接觸寫話教學時,大部分會出現(xiàn)張口無物,無從下筆的現(xiàn)象。豐富的寫話素材是填補學生語言空白的良藥,貼近生活結(jié)合教材的寫話素材是培養(yǎng)學生寫話能力不可或缺的工具。而構建寫話情境是與寫話素材相伴而生的,適宜的寫話情境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結(jié)合正確的寫作素材,兩者相輔相成定會為寫話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提供不竭動力。
只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寫話素材和題目,就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寫話能力。寫話素材可以依照兩個方面來選擇,一方面是從教材文章中選取,另一方面則是從學生日常生活中選取。比如,教師在講到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大象的耳朵》一課時,在為學生講解完課文基礎知識后,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來簡單畫一下大象的耳朵,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寫話之前引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對大象耳朵有一個較為具體的認知,同時構建一個合適的寫話情境。在學生畫完后,教師再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將大象的耳朵的特征及通過課文所引發(fā)的感想寫出來。學生在課文講解后已經(jīng)對大象耳朵有了初步的想象,繼而通過畫畫又將學生所想具體化,最后讓學生去針對大象耳朵寫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效果顯著。再比如,教師上課開始要求學生寫一下學生的“課間十分鐘”,所有學生都有著不同的課間規(guī)劃,這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寫話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寫話積極性。教師能輕而易舉地開展寫話小學。
二、完善評價機制,多元互動提高綜合素養(yǎng)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其課堂知識接受能力,吸收能力較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為此多元化的互動教學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互動教學可以打造激情活躍的課堂氣氛、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多元互動為評價機制的完善提供了條件。針對寫話教學,評價必不可少,只有評價才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完善的評價機制是鼓勵學生不斷進步的基礎。教師針對教學評價的觀念不能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要包括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自身的評價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寫外貌的游戲)因?qū)W生與學生間的思想接近,年齡相仿,所以學生對學生所寫所感所想更容易引起共鳴,找到問題的根源。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可使學生不斷加深對自己的了解,進而不斷的完善和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積極采納學生的建議從而完善自身。比如,教師在講完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亡羊補牢》后,要求學生寫出對此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想。學生寫完后教師先要求同桌間互看,將評語寫在文章下面,繼而交給老師由老師針對寫作中出現(xiàn)問題寫出評語,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自行修改和思考。除此之外,教師也應定期地讓學生通過匿名信的方式寫出對自己教學的評價與建議,進而思考與總結(jié),這樣一個完善的評價機制會驅(qū)使著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三、劃分寫話類別,條理清晰鞏固寫話能力
任何一門學科的的教材都會有教學目錄,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教師條理清晰地展開教學。寫話教學更不例外,雖然沒有專門的教材,但是其寫話方向依然可以劃分類別,有了清晰的類別,教師可以對學生有更加細微的了解,進而采取更為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教師一類一類地講解,學生一層一層地攻克,方能實現(xiàn)在寫話教學中的良好效果。
小學語文的寫話類別就是對記敘文寫作類別的簡化,簡單分為三大類:生活感悟經(jīng)驗類、發(fā)散思維暢想類、日常生活應用類,教師應向?qū)W生講明每一類寫話的方法和技巧,繼而安排相應的練習。比如,針對生活經(jīng)驗類寫話首先要明確具體事件,繼而引出自己的感悟與思考,寫作重點在感悟而非具體事件。之后教師針對性地安排練習,如讓學生根據(jù)《揠苗助長》的故事來寫出自己的感悟。針對自由暢想類,本來就是要學生發(fā)揮想象,因此首先要讀懂主題要寫什么,繼而根據(jù)主題大膽想象,最后再下筆寫話。然后教師安排練習,如教師讓學生以“驚奇的魔法王國”為主題展開聯(lián)想,寫一篇小故事。對于日常應用說明類話題,首先明確應用說明對象,之后按照一定的寫作順序去寫。教師講完后再次安排練習。通過條理清晰的分門別類,可以理清學生的寫話思路,在今后遇到什么類別的主題,就按照相應的方法寫,切實地鞏固了學生的寫話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為將來學生寫作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雖然在新課改后對小學語文寫話教學重視程度不斷增加,但是教學成果依然不夠顯著。為此教師需從寫話素材、評價機制、教學方式、類別劃分等方面著手,根據(jù)學生們的個人能力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寫話教學策略,方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秦瑋苡.談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J].文教資料,2018(20):35-36.
[2]侯麗娜.對小學語文低年級段寫話教學整合圖畫書資源的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