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可
摘 要:本篇文章,就是力求改變現(xiàn)有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小練筆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整體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寫出內(nèi)容充實、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的作文來。
關(guān)鍵詞:小練筆;寫作;表達
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學生的習作缺乏真情實感、缺乏個性,言之無物,普遍存在說空話,瞎編,無病呻吟等現(xiàn)象。盡是套路套話,沒有一點生機和活力。有時教師出現(xiàn)指導不明確或失誤,學生的小練筆收效甚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上小練筆的設(shè)計和操作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而目前對小練筆的研究資源比較少,很少有東西可以參考,從而導致課堂小練筆費時多,收效低的現(xiàn)象。經(jīng)過不斷地實踐,我從中總結(jié)了一些經(jīng)驗,或許能讓小練筆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真正綻放光彩。
進行“課堂小練筆”,理解是關(guān)鍵,表達是難點。“寫”就要有入筆點,準確把握練筆的時機,釋放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才能寫出筆尖的精彩,讓小練筆散發(fā)出獨具一格的魅力。
1、精彩段落,學以致用。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梁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語文書本中,有很多文章可謂“文質(zhì)兼美”,讀著這些精美的語段,欣賞這些飄揚的文字,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孩子們經(jīng)常在寫作中模仿、借鑒、運用這些語句,就能逐漸體悟到其中的表達規(guī)律,并內(nèi)化為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由“仿”到“化”的飛躍。學寫這樣的語段,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妙語,也讓他們的遣詞造句能力有所提高。
如第九冊教材《彩色的非洲》中描寫花海時的段落,如果把它記下來,合理的運用到寫作中,作文還怕言之無物嗎?孩子們準備的摘抄本就起到了大作用,不僅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可以記錄下來,課外閱讀時遇到好詞好句都可以摘錄。
2、課文空白,補出精彩。
教材中的“空白”是指有些課文中的有些地方寫得含蓄、簡練,給學生提供了馳騁想象的無限空間。學這樣的文章時,教師一定要找準這些“空白”,巧妙地引導學生推測、構(gòu)思,以小練筆的形式把“空白”補出來。讓學生把寫得簡練的地方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出來。孩子們可以盡情享受“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喜悅,盡情釋放涌泉般的靈感。長此以往,既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更能提高練筆的效果。
3、懸念結(jié)尾,放飛想象。
很多課文中的結(jié)尾都寫得留有余地,讓學生有很多猜測的可能,給孩子們留下了放飛想象的余地。對于這樣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合理的想象把這樣的懸念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就變成了學生的作品了。
如《窮人》中漁夫同意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以一句“我們總能熬過的”結(jié)尾,對與漁夫一家將來的生活未提及,故事的結(jié)尾讓人意猶未盡,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空白”。這時就可以發(fā)揮孩子們的豐富的想象力,想一想:以后漁夫的生活會如何呢?要求寫好對話,而且要寫好人物說話時的神情、語氣、動作等。在此處練練筆,學生興趣盎然,創(chuàng)意無限。
4、情到深處,抒發(fā)情感。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注定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情”是語文教學的“橋梁”和“媒介”,是組織教學的手段和策略。教師要善于動情,絲絲縷縷牽動學生的情懷,激起漣漪和波瀾;還要善于讓學生動心,使學生進行思考和抉擇,在思想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使學生明白語文文章不是無情物,它也是作者情動而發(fā)的產(chǎn)物。在我們的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生命中的真摯情感,當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的時候,自然而然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這時恰到好處的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讓他們把心中的千
5、擴展思維,舊詩新意。
語文教材每冊都編排有古詩。古詩的內(nèi)容淺顯易懂。很多古詩將景物描寫得細膩生動,敘事的表達的情感真摯感人。在理解詩句的基礎(chǔ)上,可以要學生將這些古詩改成寫景或敘事的現(xiàn)代文。
如講解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冊古詩《詩經(jīng)·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nèi)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xiàn)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nèi)心的悲苦,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讓學生寫一寫這位戍守邊疆的戰(zhàn)士的軍旅生活,從而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6、創(chuàng)造情景,激活形象。
“造境”即對文本情景進行再造,創(chuàng)生一個新的語言環(huán)境。在擴充的練筆情境中,學生可以在已有的感情基礎(chǔ)上,融入親身體會,使原本單薄的任務形象,變得豐滿立體,從而對人物形象進行有效的激活和擴展。在語文課堂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透過文字去整體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對文本所描述的事物獲得初步的感受,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
小練筆雖然選題的角度小,材料更貼近生活,思維空間大,學生寫起來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就可以完成。同時,小練筆兼具人文感悟和語言表達的功能,是一種方便操作的讀寫。在從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但通過近年來的課堂小練筆實踐,深切地感受到課堂小練筆這種新的讀寫結(jié)合形式,承載著人文價值熏陶和表達訓練的雙重功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效的小練筆定會成為語文教學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會寫出“大語文”的精彩。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在隨文練筆中追求閱讀與寫作的“互利互惠”》 黃蘋,《教育教學論壇》 2011年第27期
[3] 從名師課堂看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竇桂梅和他的文學課【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