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澤燕
摘? 要:初中生物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呢?這對于他們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fā)展來說可以起到促進的作用,因此展開具體的研究相當必要。生物知識是復雜的,也是神奇的,讓初中生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自主分析、積極思考,課堂煥發(fā)新的活力,教學難題將被解決。在和諧互動關系的支持下,學生成績就有更大的進步空間,然后帶著濃厚興趣,繼續(xù)突破、完善、挑戰(zhàn)自我,才有機會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研究
引言:
生物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教學能夠做到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就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認知需求。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因為興趣不足學不好生物知識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必須改善弊端現(xiàn)狀。在新課改背景下,從新的角度或者新的層面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是教師們應該完成的艱巨任務。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為各項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奠定下良好基礎。因此,筆者做了如下闡述。
一、教師精心設疑,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各種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驗證和解決。所謂設置問題的情境,就是從學生熟悉的或感興趣的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解決,以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如講“莖的疏導作用”這一節(jié)時,可以先演示一個實驗,取A、B兩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稀釋的紅鋼筆水。兩支試管中分別放入正置的和倒置的兩株芹菜,其中倒置的芹菜一段剪掉尾部的葉片,露出莖的部分,其根部向上放入試管中。靜置一段時間后,縱切和橫切芹菜莖后觀察發(fā)現(xiàn),在A試管正置的芹菜莖變紅了,而且正在運輸稀釋的紅鋼筆水;B試管的芹菜只有接觸稀釋的紅鋼筆水的底部一薄層被染紅了。學生很驚訝:兩支試管內(nèi)都是芹菜,只是放置的方向不同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現(xiàn)象?這說明什么?這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學習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了起來,從而為講解“莖的疏導作用及莖的結構、水分的運輸方向”這一系列實驗奠定了基礎。又如,學習“家蠶”時,生物教師可以讓學生捕獲各種蛾類或蝴蝶,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蛾類或蝴蝶進行仔細觀察,并記錄它們的具體特征。捕獲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被大大激發(fā),所以在觀察時也會非常細致,可以自己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生物教師可以對觀察細致的同學及時提出表揚,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改變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為了提升初中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師可將所講授的知識重點提前進行劃分和摘取,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進行過程中,適時地提出相關問題,并且將學生們根據(jù)其學習狀態(tài)、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等進行合理分組,展開相關問題的討論。在討論中進行交流和講解,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借助于初中生樂于表現(xiàn)的心理,達到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如學習“呼吸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采取以題帶動知識點的講授方式,首先提出:“在我們聞到難聞的氣味時,用手堵上鼻子而用嘴呼吸的做法是否正確?并說明你的理由?”而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基礎是建立在他們進行了預習工作,隨之課堂討論不但能夠檢驗他們的預習效果,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于相關的知識點的掌握深度。而濃厚的討論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開展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生物課程與其他的理論性課程不太一樣,所涉及的知識論據(jù)和研究主體多數(shù)來源于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對生物進行教學講解。與枯燥無味的理論教學相比,實驗課程更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而且實驗參與過程,學生的思維也能得倒很好的開擴。如在“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知識要點更為容易的進行理解,可以進行綠色植物的實驗觀察。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親自動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觀察分析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對現(xiàn)象進行總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得到鍛煉和提高,并且實驗研究的主體源自生活的可接觸性,大大增加學生的興趣投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成果。
四、交流反思評價,激發(fā)學生興趣
交流和反思是一名教師在成長中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在不斷地反思、與他人交流中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大大增加。教師應該借此機會,讓學生提出意見,以及指出在平常教學中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加以借鑒。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做出相應評價,促使其努力學習,認識自身不足,正確定位評價自己。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自己努力后取得成績的一種肯定,得到教師與同學的認可,讓學生收獲到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生物的信心,從而有了更大的學習動力來進行日后的生物學習。與之相反,若是教師對學生評價不當,會使學生失去信心,消磨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因此,教師的評價要慎重,在評價中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轉化為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評價中也要因人而異,對于有微小進步的學生,也應當夸大評價,增強學生信心。當然也不能過度評價,這樣會使學生盲目自大,飄飄然。在評價中要靈活應用度與量,并且也應有必要的批評,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內(nèi)化,轉化為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總之,生物作為初中生學習的重要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了解生物知識、積累學科基礎。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當從轉變教學思維出發(f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程形式,同時在教學設計上主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此外,教師還應當關注課堂的教學反饋,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開展趣味性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為培養(yǎng)我國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蘭宏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對策[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17)160-161.
[2]王洛洛,徐菲.初中生物課上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22)135-136.
[3]王明陽.分析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J].教師,2017(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