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及素質教育的實施,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們進行情感方面的熏陶。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及學生們學習需求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將情感滲透及語言文字訓練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們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欣賞能力,引導學生感受到語文文本中的美感,強化學生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引導學生感悟人生。為了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熏陶的教學途徑,筆者針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情感熏陶教學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熏陶;教學途徑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要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及文化品格,教師應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高尚的情操及趣味性的情感熏陶,發(fā)展學生們的個性,豐富學生們的精神世界。教師在情感熏陶的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學習主體發(fā)展內在需求出發(fā),結合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及現階段情感熏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多元化、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們綜合語文素養(yǎng)及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
1.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情感熏陶教學的必要性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情感熏陶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多的問題,首先容易出現偏離課堂教學目標的教學情況,多數教師在實施小學語文情感熏陶的教學中過度重視學生們之間的討論學習,過度的討論會讓教學目標出現偏離的現象。由于傳統(tǒng)教學體制及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與學生處于不平等的教學狀態(tài)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屬于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們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中,缺乏自主思考及學習的機會,教師無法利用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無法與學生之間形象平等的互動及交流[2] 。最后由于小學語文情感熏陶的教學可能導致教師過度重視情感熏陶的教學,忽略了實際的教學意義及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們被動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情感體驗及感受,不利于學生們語文學習中的情感熏陶,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及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高效優(yōu)化的情感熏陶顯得尤為重要,以情感熏陶展開教學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方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語文知識,深入語文知識中體會與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強化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此外,通過小學語文情感熏陶的教學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及生本之間的互動溝通,讓學生勇敢的表達出自己學習后的體驗與感受,強化學生們的學習成果,促使學生們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更好的感受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們綜合語文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的提高。
2.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熏陶的教學途徑
2.1 引導學生們深入文章中挖掘其中蘊含美的事物,豐富學生的內心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語言文字存在一定的美感,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文字屬于美育較好的素材,通過漢字學習過程中的結構、韻律等美感讓學生們得到一定的熏陶。通過書本中簡潔、優(yōu)美及經典的詞語、句子、詩歌及古文等引導學生感受韻律美、感受散文中的景色美、小說中的人物美等等,促使學生善于在學習中發(fā)現美的事物,豐富學生們對于美的事物的認識,強化學生們的內心世界,促進學生們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3] 。
如在進行《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中的語言特點(沉重或明快優(yōu)美、景色描述等)提煉出來,如“形成一個奇特的馬蹄形大拐彎、云遮霧涌,神秘莫測、從涓涓細流、簾簾飛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態(tài)、不同高度的自然帶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猶如凌空展開的一幅神奇美麗的畫卷”,引導學生們結合課文中描述的自然風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景象,為學生們開展自然美的教育,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及審美情趣,促進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體驗及感受美,在美的感受中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2.2 引導學生深入文章中進行分析品鑒,引領學生體驗情感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準確對文本進行解讀,與文本之間展開相應的對話,找準情感滲透的切入點,設計個性化及情感豐富的教學預案,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深深的情感引領學生深入文本中展開個性閱讀,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多元對話,并在三者對話的過程中達到啟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深入文本中體驗情感的教學目的。作者寫的文章動情綴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動情,情感式連接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關鍵點,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中隱藏著很多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4] 。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中體驗情感時應緊緊圍繞文章的重點詞句或反復出現的詞句進行仔細的品味,以咬文嚼字的方法品味、感受其中的情感,達到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教學效果。
如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深入課文中先感受作者筆下的圓明園是多么的舉世聞名、金碧輝煌、詩情畫意等,繼而引導學生們感受作者在描述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闖入圓明園后的殺燒掠奪行為,體會作者的憤怒、悲傷及惋惜之情,促使學生反復閱讀這一段的描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與教師發(fā)生情感上的共鳴,洗滌自己的情感,強化學生對于文章的把握與理解。
2.3 豐富學生們的閱讀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們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重視教學活動的開展,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及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以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們的學習途徑,重視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情感的熏陶及體驗,積極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這種情感,感受學習過程中的人物形象美、故事情節(jié)美、自然風景美等,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深入的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享受語文學習的審美樂趣,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們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5] 。
3.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實施引導學生們深入文章中挖掘其中蘊含美的事物、引導學生深入文章中進行分析品鑒,引領學生體驗情感及豐富學生們的閱讀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們的情感體驗等多元化的情感熏陶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們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何俊,王江艷.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中華少年,2017,30(36):114-115.
[2] 鄒善英.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16(3):131-132.
[3] 耿謹.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運用研究——以《九寨溝》教學為例[J].好家長,2018,11(34):169-169.
[4] 金偉香.為心靈解碼——淺談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25(8):17-18.
[5] 范麗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J].科學中國人,2017,20(21):337-337.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龍春洪(1972年11月—),女,漢族,四川瀘州市人,瀘州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古藺鎮(zhèn)和平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作者單位:古藺鎮(zhèn)和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