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前鋒
摘要:目前小學生在數(shù)學的學習中必須掌握的技能就是簡便運算,通過簡便運算可以有效提高運算速度,進而提高答題效率。但目前小學數(shù)學簡便運算的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和探討提高小學數(shù)學簡便運算的有效策略,進而提高小學生簡便運算的能力和水平。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簡便運算;運算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簡便運算,這樣有對利于提高他們的運算速度,同時提高他們的運算效率和準確率。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簡便運算的習慣,讓學生熟練掌握簡便運算的技巧和方法,幫助他們理解簡便運算算法的合理性。然而目前小學數(shù)學簡便運算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掌握簡便運算方法,從而提高其的學習積極性。
一、小學數(shù)學簡便運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簡便運算意識薄弱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題。但是目前有一些教師并沒有嚴格按照新課標要求進行教學。他們認為掌握運算定律就是學會了利用簡便運算,這樣的情況直接導致學生缺乏簡便運算的意識,無法靈活運用簡便運算的法則。
(二)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
小學生處于低年齡階段,因此對必要的生活經(jīng)驗較缺乏,對于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理解不到位,甚至有些學生無法理解這些實際問題,如:在學習購買物品花費金錢的相關(guān)問題時,學生缺乏類似購買經(jīng)驗,不利于他們對類似數(shù)學問題的學習,同樣不利于他們數(shù)學簡便運算能力的提升。
(三)學生遺忘、混淆定律
目前簡便運算的相關(guān)知識在教材編寫中占據(jù)同一個單元,導致很多學生無法將五大運算定律的特點及時理解、消化,再加上他們對生活經(jīng)驗的缺失,導致對簡便運算的運算定律也沒有清晰的認識,最終使其極易遺忘和混淆簡便運算算法。
(四)教師評價方式單一
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相比,教師更注重他們的學習結(jié)果、所獲得的知識以及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小學數(shù)學簡便運算教學活動時,大部分都只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運算定律,與其認知規(guī)律不符,因此僅僅只能解決簡單的計算,對于復雜問題的解決依舊存在問題。
二、小學中段數(shù)學簡便運算教學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學習簡便運算的動力
興趣是孩子各種創(chuàng)造力、求知欲的原動力。在簡便運算教學中,教學背景要求生活化,使學生感到這些問題是自己平常所接觸到的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的解決方法是否最佳,是否最簡便,帶著這個疑問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fā)了,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分數(shù)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在講“有兩袋糖果,其中一袋重5/8千克,另一袋糖果重量的1/2相當于這袋的2/5,另一袋重多少千克”時,教師讓學生自己思考解答,同時要讓他們明確怎樣的算法最簡便,且要使用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其中,直接算5/8×2/5÷1/2=1/2更加的簡便。但是當應用題變成“有兩袋糖果,其中一袋重2千克,另一袋糖果重量的1/2相當于這袋的3/2,另一袋重多少千克”,直接口算2×3/2÷1/2=6,這時應用題更加簡便。再如,教師在教學生“年月日”時,可以通過要求他們算“2019年全年一共有多少?”,讓他們明白簡便運算的重要性。其中,一部分學生思維不夠靈活,可能會將1月到12月每個月都加起來計算;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會算成7×31+28+4×30=365,又或者會算成7-2+30×12=365 。教師要時常提醒學生運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要讓他們明白簡便運算快速且準確,且要養(yǎng)成他們簡便運算的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提升學生掌握簡便運算的技巧
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已經(jīng)有了簡便意識,但是由于課本中數(shù)學公式、規(guī)律、性質(zhì)繁多,導致部分學生在簡便運算時出現(xiàn)錯誤過多、不會計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學生把基礎打牢,且要使他們充分理解知識點。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了“99×51”“101×39”的題。其中,有同學會將這兩道題算成100×50,100×38,這就是學生對乘法的意義以及算法原理沒有弄明白。因此,只有掌握了乘法的算理,才能提升學生的計算水平。這樣99×51就能理解為100個51相乘,再減去1個51;101×39就能理解為100個39相乘,再加上一個39。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簡便運算的魅力和樂趣。
(三)簡便運算算法的合理性
在簡便計算教學中,教學背景要力求生活化,使學生感到這些問題是自己平常所接觸到的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數(shù)學與生活相結(jié)合。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一道題,即:學校購買校服,每件上衣62元,每條褲子48元。我們班42人,一共需要多少元?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先算出一套校服的價錢,然后再乘42,即:(62+48)×42=4620(元);另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分別算出上衣和褲子各需要的錢,再合起來算出一共需要的錢,即:62×42+48×42=4620(元)。很顯然,這道題的簡便運算是學生獨立思考判斷后的一種自我選擇,它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經(jīng)過觀察、分析、思考、比較后得到的,產(chǎn)生于他們自己的解題需要。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簡便運算,通過引導使他們自己探索研究,得出運算方法。
三、結(jié)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的不斷革新,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知識方面更加深入和透徹。小學簡便運算是小學教學中較難的知識點之一,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簡便運算法則,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化簡便運算的計算方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葛恒麗.簡便不等于簡單——例談小學數(shù)學簡便計算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7(14).
[2]宋雨晴.優(yōu)化小學數(shù)學簡便運算教學的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8(32).
[3]楊亞萍.小學計算教學策略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