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平
摘要: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窗口,是至關重要的學習窗口,它的成敗直接決定了解題的成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教學中忽視了審題現(xiàn)象的大有人存在。本文以一道錯解題為例,剖析原因,提出策略建構:重視審題教學,掌握審題方法,呈現(xiàn)審題過程,評價審題成效。讓學生掌握審題的方法,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和能力,提升審題的素養(yǎng)。
關鍵詞:審題;方法;過程;成效
審題的重要性,老師們口頭上都很認可,可實際的教學卻不是這樣,要么以教師的審題替代學生的審題,要么讓學生匆匆審題,題還沒有讀好,就催著列式,把審題當成了可有可無的環(huán)節(jié),導致了學生不會審題。下面以一道解決問題的錯解來分析學生審題存在的問題,透視與反思老師教學中的問題,以此鞭策與改進課堂教學。
案例再現(xiàn)
一輛汽車上午行駛3小時,每小時行駛a千米;下午行駛4小時,共行駛b千米。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輛汽車這一天共行駛的路程。當a=80,b=302時,這輛汽車行駛了多少千米?
這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期末檢測的一道解決問題,縱觀五年段375份試卷,學生列成3a+4b這樣字母式的近一半左右,連帶著第二個問題也錯了,一題就扣了6分。
錯因剖析
這道并不算難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學生栽跟頭呢?引發(fā)了筆者對審題教學存在問題的思考。從學生方面分析,解題的素養(yǎng)問題,條件沒有讀清楚,就憑感覺解題,解題后又缺失檢驗;從教師方面分析,對解決問題的五步教學偏離了重心,教師的意識里列式計算最重要,把重心放在了列式上,而對列式前的審題教學重視不夠或方法不當,致使審題教學嚴重缺失,學生受教師的影響,自然也把重心放在了列式計算上,而忽視了審題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忽視了解決問題中檢驗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又導致了最后一道關卡的流失。正如,有人評價解決問題教學的現(xiàn)狀,砍頭去尾留中間。顯而易見,學生解題錯誤的背后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是息息相關的。解決問題必須直面現(xiàn)實,從理念到教學方式到教學方法一一予以糾錯與改正。
策略建構
重視審題教學 認識決定行為,思想決定行動。審題的重要性首先要讓教師從骨子里接受它,從思想上認可它。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萬事開頭難的一步,這一步走得好,就相當于解題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審題是學生自己的事,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事,教師不能好心辦壞事,把學生讀題的權利給剝奪了。因此,要舍得把時間花在審題上,留足時間給學生自己讀題,審題,教師不指手畫腳,不嘮嘮叨叨,只起點撥的作用。
掌握審題方法 審題是一種技能,是一種能力,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支撐的。所以,教師在學生多遍讀題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題目,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審題方法。首先就是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得就是讀的重要性。審題亦如此,讀題,讀題,再讀題,粗讀,細讀,精讀,復讀,讀到有感覺為止。其次就是劃,邊讀邊劃,劃出關鍵詞、關鍵條件,所求問題。第三就是標,抓住關鍵的條件,易錯的條件,把文字變換成數(shù),提醒自己。第四就是畫,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來,把抽象變直觀。比如,小紅今年12歲,比小燕小1歲,小燕多少歲?在學生多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條件“比小燕小1歲”,采用標的方法,小燕的年齡是大的一個數(shù),在條件中小燕的上面輕輕寫上大字,問題中的小燕上面也寫個大字,求得是年齡大的小燕,用加法,還可把關鍵條件中的比換成等號,少換成減號,換完后讀一讀,小燕的年齡減1等于12歲,亦可讓學生畫圖來表征她們之間的年齡關系。通過這樣的審題教學,讓學生逐步掌握審題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呈現(xiàn)審題過程 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審題方法,但方法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和魅力。因此,為了讓方法得以內(nèi)化,教師要注重學生審題過程的呈現(xiàn),把學生審題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在作業(yè)中教師可以安排幾道題,讓學生把審題過程體現(xiàn)出來。比如對于比多、比少的逆向問題,一定要讓學生經(jīng)歷這樣的審題過程,學生才不會看多就加,看少就減;對于分數(shù)應用題也是一樣的,呈現(xiàn)了審題的過程,學生就不會乘、除法不分。在考試中,教師同樣要求學生把審題的過程呈現(xiàn)出來。通過不斷的強化練習,形成認真審題的意識,掌握審題的方法,自覺地把審題的過程外化出來,持之以恒,審題的能力自然達成,審題的能力自然養(yǎng)成。
評價審題成效 激發(fā)學生的審題意識,掌握審題的方法,鞏固審題的成效,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和能力,離不開評價的激勵。對于認真審題的學生給予表揚;對于把審題過程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給予加分,加的是審題的態(tài)度分;對于審題到位的學生,給予表彰發(fā)獎狀。通過一切激勵措施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讓審題過程真正在解決問題中發(fā)生。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門戶,是打開思維的情境,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素養(yǎng)。是需要教師的重視、引導,是需要師生持之以恒的堅持與努力,才能得以花開蒂落,水到渠成。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擬立項課題《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助推策略”應用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 ?FJJKXB18-714)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鼎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