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東霞
摘 要:新課程標準推出后,中學語文教師積極響應“養(yǎng)成學生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學理念,積極學習先進的語文教學思想,引進多種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尋求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致力于培養(yǎng)中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較為穩(wěn)定、持續(xù)的學習行為。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別從“預習與復習”模式和課堂引導模式這兩個角度出發(fā),對中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合一課題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中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模式
我國現代社會的基本教育要求是:“基礎教育必須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豐富的學科知識,還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學語文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分別從“課余學習”與“課堂學習”這兩方面入手,教師首先要充分利用預習與復習的作用,布置相關任務,建立獎懲機制,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還要在課堂教材過程中有意識的營造“傾聽”的教學氛圍,制定相關要求,讓學生通過學習“傾聽”而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預習與復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課下學習習慣
(一)教師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形成課下學習意識
中學語文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開始,教師要給學生布置與第二天教學內容相關的預習任務,或者對當天課上講過的知識點進行復習[1]。
舉個例子,教師可以根據《紫藤蘿瀑布》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完成“了解文章作者”、“感情的、通順的朗讀課文”、“品析詞句,記錄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并說出原因”、“學習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蘿之美的,并用同樣的描繪技巧描寫一種花卉外型”、“提出你在預習中的疑惑”,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逐漸形成一套系統的自主學習方式,既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強化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又能夠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班級內設定獎懲機制,調動學生的課下學習積極性
教師可以在班級內提出一些關于預習與復習的獎懲制度,利用獎勵激發(fā)學生的課下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預習與復習”的積極性;利用懲罰制度來嚴格要求學生,給學生制定一個最低標準,避免存在個別學生自制能力較差,不按照老師的布置完成任務的情況;通過這種“威逼利誘”的方式,引導、教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的做出自學行為,逐漸形成習慣,最終使每個學生都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2]。
以上述的《紫藤蘿瀑布》為例,教師已經布置了具有不同難易程度的5個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考慮班級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將“品析詞句,記錄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并說出原因”作為最低完成標準,就是要求班級每名同學最少完成前三個問題,不符合最低標準者則需要將課文中語句較為優(yōu)美的一個段落背誦下來,而將5個問題全部完成并回答較好的學生則給予一只中性筆作為獎勵。
二、課堂引導模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
(一)創(chuàng)建傾聽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認真聽講是每位教師都會喜歡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教師首先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相對輕松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比如在《丑小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丑小鴨的原聲動畫,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自覺的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3]。還可以利用分層問題教學法,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將問題以“由易到難”的順序拋出,層層遞進,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一直沉浸在“聽問題—搶答問題—聽問題”的過程中,長此以往,學生會將這種“沉浸式傾聽”的行為視為習慣。
(二)制定要求,引導學生傾聽遵守規(guī)則
中學生的性格較為活潑、頑皮,一味的引導無法真正促使學生“自覺傾聽”,需要在引導的基礎上施行相關課堂制度,讓學生嚴格遵守先傾聽、后發(fā)言的課堂規(guī)則[4]。
舉個例子,在《丑小鴨》的課堂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陷阱式問題”,這些問題要滿足細節(jié)化原則,就是針對課文內容的細節(jié)提出的問題,用以考查學生是否做到認真傾聽,比如“課文中,哪只動物一生下來腳上就有距”,這時學生若是之前認真聽講一定會知道是“那只雄吐綬雞”,如果之前沒有認真聽講可能會回答出其他的什么,并在課堂上表現出慌亂,這時教師就要“點到為止”,以半引導半強制的手段促使學生學會并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結語:綜上所述,教師要想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將課堂教學與課下預習、復習相結合,全面開發(fā)語文教學的資源優(yōu)勢,并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上認真聽講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題項目】2017年度邢臺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農村中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編號.1701195
參考文獻
[1]韓秀平.談初中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才智,2018(25):104.
[2]趙濃杰.初中生學習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50-51.
[3]梁龍波.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8(12):147-148.
[4]李尊釗,陳永法.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0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