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艷
摘 要:榜樣教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國現在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更加需要合乎時代精神與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榜樣教育。因此,分析中國共產黨榜樣教育的形成原因,梳理中國共產黨的榜樣教育歷史,對當代榜樣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啟示與價值。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榜樣教育;歷史梳理;當代價值
在全球化的世界趨勢與改革開放的社會背景下,我國逐漸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時代,無論是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還是個人的法制觀念及生活理念都呈現出鮮明的多元化特征。榜樣教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這樣一個發(fā)展的新時代,對中國共產黨榜樣教育思想加以歷史梳理并分析其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榜樣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
榜樣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選擇適當的榜樣,利用榜樣的作用,來達到教育或教化的目的。[1]中國共產黨的榜樣教育,既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榜樣教育思想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同時受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與社會背景的深刻影響。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我國自古以來一直有運用榜樣進行道德教育的傳統(tǒng),古代教育家榜樣教育主要體現為家庭榜樣教育,家庭榜樣教育是指家庭中個體對其他家庭成員價值觀和態(tài)度進行自上而下的榜樣示范。如《三字經》、《顏氏家訓》、《治家格言》等歷史資料包含著豐富榜樣教育經驗,這些都為中國共產黨進行榜樣教育提供了思想借鑒和實踐經驗。[2]
(二)當時時代環(huán)境與社會背景的影響
1917年蘇聯(lián)布爾什維克黨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帶來了希望;同時,列寧當時在蘇聯(lián)深受國民愛戴,是一種類似榜樣的形象,隨著馬克思、列寧思想的傳入,這種思維方式也對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便建立了榜樣教育,這也是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黨員和所領導的軍隊成分復雜,為提高軍民戰(zhàn)斗力,必須給軍民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以這種直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軍民。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力量薄弱,隊伍弱小,經濟生活條件非常差,這些條件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通過超越于物質的精神力量和高尚的精神品質鼓舞人心。
二、中國共產黨榜樣教育思想的歷史梳理
(一)建國前
建黨至建國前有二十八年,主要任務是推翻壓在人們身上的“三座大山”。因此,出現了如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革命英雄的榜樣形象;還出現了諸如魯迅等堅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榜樣形象,這個時期的榜樣特征表現為舍生取義。
(二)建國后至文革前
建國后至文革前有十七年,主要任務是捍衛(wèi)國家政權,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所以,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出現了用自己的胸膛堵槍口的黃繼光等英雄形象;也有如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等“新中國建設標兵”[3];還有家喻戶曉的“時代偶像”雷鋒。這個時期的榜樣身上都彰顯著公而忘私的集體主義的光芒。
(三)文革十年
文革十年,主要任務是繼續(xù)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然而由于中國共產黨對國內的形勢認識不清,打壓知識分子。因此,出現了一些如“白卷先生”張鐵生等另類的榜樣形象,其實質是顛倒黑白。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榜樣教育遭到破壞,是一種誤導,與“政治運動”、“意識形態(tài)”緊密聯(lián)系,榜樣形象也呈現出顛覆的特征。
(四)改革開放至今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主要任務是發(fā)展經濟,且要求創(chuàng)新驅動經濟發(fā)展。因此,涌現出一批如袁隆平、錢學森等科技研發(fā)人才榜樣形象;出現了一心為人民的任長霞等“人民公仆”和新冠病毒抗疫前線的逆行勇士們等等,這個時期的榜樣形象呈現多元化的時代特征。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榜樣教育思想的實施
(一)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榜樣教育應堅持精髓不變、方向性不變
中國共產黨的榜樣教育要堅持核心價值理念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堅定方向??v觀各個歷史時期的榜樣形象,盡管榜樣活動領域逐漸寬泛化,但榜樣形象的樹立一直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相一致,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立場,始終是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與無私奉獻的精神實質的統(tǒng)一體。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榜樣教育應堅持與時俱進
首先,榜樣形象是時代的產物,要與時代的主要任務相呼應,因此,在當今這樣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新時期的榜樣形象要呈現多元化,其次,榜樣選取方式,也要順應時代變化而做出相應的改變。曾經的榜樣是由國家塑造的,身上有濃厚地政治色彩;今天的榜樣通常分布于各領域,是社會的選擇。[4]再次,隨著時代的變化,榜樣選取方式仍需不斷更新。榜樣教育方法要不斷創(chuàng)新,由自上而下執(zhí)政黨教育方法轉向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民眾教育,要主動占領網絡榜樣教育的新陣地。[5]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應堅持榜樣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有效方法
榜樣教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新時代必須重視榜樣教育的運用。一方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全社會開展榜樣教育活動中,學習榜樣的先進事跡,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振奮精神,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與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另一方面,榜樣形象的樹立、榜樣教育的開展,能夠讓社會成員尋找到方向,知道什么是社會倡導的、鼓勵的,對于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樹立具有引導作用,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參考文獻
[1][2]張艮山;李建昌;趙愛平.試論我國古代的榜樣教育[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第93頁.
[3]李蕊.中國共產黨榜樣教育的歷史回顧與主要經驗[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年第36期,第20頁.
[4]張繼文.榜樣:從國家選擇到社會選擇[J].領導之友,2007年第4期,第44-45頁.
[5]白彥民;程建華.新時期偶像崇拜沖擊下學校榜樣教育的發(fā)展[J].教學與管理,2012年第12期,第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