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蘭
摘要:生本理念顧名思義就是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都圍繞學生進行。本文針對小學生薄弱的閱讀能力,提出以生本教育理念為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旨在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語文自主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本理念;閱讀能力;方法
一、生本理念的概念及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指導意義
生本教育理念是由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研所的郭思樂教授提出的,該理念提出后迅速在教育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它不單單強調(diào)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還注重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該理念認為,教育的意義最終應該是讓別人變得更聰明。語文學科作為傳承文明、講授知識、發(fā)展素養(yǎng)的課程,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應該充分貫徹生本教育理念,將小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首先,教師教學模式單一,依然存有應試思維。到目前為止,雖然新課程已經(jīng)在我國實行了近二十年,也取得了很多不錯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仍然有部分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固守傳統(tǒng)的應試思維,認為不管怎么教,采用何種方法,最終都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在考試中脫穎而出。因而這些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基本都是圍繞考試設計的,整個教學過程都緊扣《考試大綱》,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學生自主思考的積極性,也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其次,師生的關系都是比較被動的,基本上就是教師向?qū)W生單向地傳遞知識。雖然,目前教育界倡導課堂教學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并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但是從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來看,在教師單一的授課模式下,學生更多的時候都是處于被動地聽課狀態(tài),尤其是高年級的小學生,他們還不停地在做筆記。出現(xiàn)這種教學狀態(tài)的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面對來自小升初、教師以及家長等各方的壓力,他們一心只想考取好成績,這樣才能報答他們。這樣給我們的感覺是學習好像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他人開心,不讓他們不失望。而這已經(jīng)違背了新課程以生為本理念了。
三、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升方法
(一)細品文本,深化思維
文本細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主要是在語文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學生逐漸進入到文本中,對其內(nèi)涵進行詳細研讀,在作者創(chuàng)造的情境中,感受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升對文本的解讀能力。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閱讀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其能夠?qū)ξ谋靖信d趣,產(chǎn)生層層探究的欲望。
比如,《一匹出色的馬》這篇課文是一篇短小而優(yōu)美的散文,課文是以春天的郊外為背景,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時“妹妹”求父母抱,卻得到“一匹出色的馬”快樂回家的故事。這篇課文中,作者非常巧妙地將自然風景與生活情趣融為一體,充滿了生機,通過仔細閱讀,能夠感受得到其中的親情與關愛。低年級的小學生在理解親情上可能會有些晦澀,為了幫助他們借助這篇課文有更深的理解,課堂上,在幫助學生掃清了生字詞方面的閱讀障礙后,我從題目出發(fā)給學生設置了一個思考問題:請抓住“出色”這個詞進行大膽的想象,你心中那匹出色的馬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隨后我讓學生帶著問題“一匹出色的馬指的是什么?”進行自由閱讀。學生們讀完后能夠了解到原來這里出色的馬不是真的馬,而是一根柳枝,紛紛感到不可思議,這更加激發(fā)了他們細讀文章了解原委的欲望。
隨后,在帶領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針對媽媽和妹妹的對話那幾個段落,如“當我們往回走的時候,妹妹求媽媽抱住她:‘我很累,走不動了,抱抱我?!薄懊妹酶吲d地跨上‘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蔽易寣W生與同桌進行兩人一組分角色朗讀,體會妹妹的心情變化,然后讓他們思考上述句子中哪個詞或者字能夠看出妹妹所發(fā)生的變化。在我的引導下,有的學生說:“我從‘求’字可以看出妹妹的心情有些沮喪,在和媽媽撒嬌。”隨后“蹦蹦跳跳”則說明妹妹的心情又變好了。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妹妹前后會有這么大的變化,由此巧妙地引出爸爸說的話,并指導學生試著仔細讀讀,看能否從中找到答案。讀完后,學生從爸爸的話中感受到了他對妹妹的鼓勵和能夠自己走的期待之心。
(二)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生本教育理念主張采用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學方法,只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诖?,我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逐漸淡化“教”的痕跡,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并隨機應變,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比如,教學《找春天》這一課的時候,備課時,我在網(wǎng)絡上提前搜集好體現(xiàn)春天生機勃勃的美麗場景的圖片,如剛吐綠的樹枝、剛發(fā)芽的小草、含苞待放的桃花等。學生看到這些圖片后,尤其進入到大自然中,享受春天到來的氣息,其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了。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生本教育理念首先要求學生具有學習的自覺性,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閱讀,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其次,就是要具有合作精神,能借助他人的力量,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問題,以此拓寬自己的思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點燃學生閱讀激隋,構建“悅讀”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課堂互動中。如教學《草原》的過程中,課前,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時,我說道:請你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初讀文章,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用哪些詞語來概括?然后讀課文,畫出生字,勾出生詞,找到你認為優(yōu)美的句子和段落,再要求學生“品草原美”:課文中,作者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寫出來的?……在層層導讀和閱讀以及品讀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綜上所述,在當下新課改不斷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充分貫徹生本教育理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指引教學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推動語文課堂教學變革順利實施。因此,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時地轉(zhuǎn)變陳舊的教學觀念,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一切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思考空間,呈現(xiàn)活躍的閱讀課堂,使閱讀教學因生本而魅力無限。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