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軍
摘 要:散打是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進行徒手格斗對抗的競技體育運動,考驗格斗者雙方的體、智、技術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能力。作為競技對抗類項目,在普通高校開設公共體育課深受諸多大學生的歡迎,大學生通過練習散打能夠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磨煉意志,傳承民族文化;而散打以防身自衛(wèi)、實用性強的優(yōu)勢吸引了大學生學習興趣,也是散打走入高校的最直接動力,這也是全面貫徹國家體育強國的觀念。對于高校學生的發(fā)展而言也有相當大的實際意義。但就目前來看,散打教學在高校的普及中仍面臨一些問題,還有一些散打教學方面要進行諸多改進,因此我們應針對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條件以及對散打零基礎的特點,以及一些陳舊的教育方法,進一步完善散打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的體育教育;散打教學;情景式教學法及在散打中的運用
中圖分類號:G85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7-071-01
1高校的體育教育
在國家普及義務教育的時候,高考成了絕大多數(shù)人通往大學教育的一座獨木橋,成績論、分數(shù)論是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主基調,體育作為非主課存在著,當然也就不被重視和在乎,甚至很多時候也得為主流科目“讓位”,加之學習壓力大,課余鍛煉的時候就越來越少,體育課很多時候也有被占用的情況,學生的體質就變得越來越差,這也不符合國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發(fā)展理念,到了大學以后,很多學生的身體素質達不到作為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人的標準,學生的升學壓力變得很小了,自己可支配時間也隨之增多,但是體育鍛煉還是不夠。
大學體育教育,之所以有別于其他時期的體育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一、空余時間多。大學生沒有了高考的壓力,學校安排的課業(yè)也沒有那么繁重,課余時間相對自由充足。二、身體發(fā)展趨于成熟,大學生大多是十八九歲的青年人,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好時期,身體各方面都在巔峰,這個時候鍛煉能最大化發(fā)揮作用。1995年國家出臺了《國家體質素質標準》,2005年之后還會抽查學生體質,高校還有各種學校體育場館,還有各種大學生運動會體育節(jié)、體育文化,這些外部的資源是很豐富的。這是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遠遠比不了的。大學生大多數(shù)作為成年人,有自己的主見,理解,判斷,怎么才能更好地去引導他們自己主動進行體育鍛煉,而不是強迫,逼迫,只是為了體育測試。如何去找到這個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競技體育的魅力,才是最重要的。
2高校散打教學
2.1散打教學是體育鍛煉中學生尤為感興趣的一個項目
散打是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進行徒手格斗對抗的競技體育運動,考驗格斗者雙方的體、智、技術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能力。但就目前來看,學生們對于散打的認知還只是停留在能打架上面,沒有看到更深層次的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習,這樣興趣和理解一起進行才能持久。而散打的具體作用就有這樣的作用。
2.1.1培養(yǎng)競爭意識
散打是比較激烈的搏擊運動。直面拳腳的進攻與身手比試,成功與失敗、痛苦與高興、失落與得到,兩者必居其一。競爭意識是現(xiàn)代社會各種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可以說散打能培養(yǎng)勝不驕敗不餒的競爭精神。青少年經(jīng)過一段時間散打的練習,成人以后,進入社會,將會更加朝氣蓬勃而又充滿競爭活力。
2.1.2鍛煉意志
散打運動對品質的鍛煉是多方面的。首先,在訓練上是十分單調的,訓練過程中要克服全身肌肉的酸痛,從不適應到適應,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其次,兩人交手比試時,要克服心理上的膽怯,逐步增強敢拼的意識。比試中如果遇到強手,可能要挨打,此時的皮肉之痛,使意志薄弱者望而卻步,而意志堅強者則會咬緊牙關,在艱難中拼搏,直到最后勝利。通過多年的散打訓練,能培養(yǎng)出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
2.1.3健體防身
散打運動是斗智斗勇、較技較力的運動。通過散打練習,掌握自身防衛(wèi)的技能,同時能夠提高人的速度、力量、耐力、靈巧等身體素質,增強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對提高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活性有很好的作用。
但就目前來看,散打教學在高校的普及中仍面臨一些問題,就是教學方法的問題,因此針對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條件以及對散打零基礎的特點,進一步完善散打教學的發(fā)展,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散打體育教學的目的。
2.2情景式教學法及在散打中的運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好的方法是事倍功半,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在散打教學中,肯定和文化知識的教育要有所不同,所以這里更推薦用陶冶法,就是情景式教學法用于散打的應用教學。那什么是情景式教學法呢?用于散打的話又有哪些優(yōu)點呢?
首先我們說說什么是情景式教學法。顧名思義,情景式教學法指的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的意義在于,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之間就在實際的此情此景中進行一種互相交融的教學活動,這個對學生的情感,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練習實際,增強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開發(fā)智力等方面有獨到之處。這是從傳統(tǒng)教輔工具的“靜態(tài)學習”到“動態(tài)學習”的飛躍,從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地模仿老師,到有了很多自己的感悟,讓學生消除疲勞,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結語
情景式教學法是一種廣泛運用到各類學科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很實用的教學方法,它也同樣適用于高校的散打教育中,這個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能力、散打的實用性和學生的積極性都有很大的幫助,提升了學生的榮譽感,也可以達到體育強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潘宏波,李廣,趙玲華.大學體育教育[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2]潘懋元.論高等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10.1.
[5]陳占通,李毓雄.互動式教學法在高校散打教學中的實踐分析[J].內江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