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兵
摘 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課堂是一門非?;A且重要的學科,需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同時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讀。而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質(zhì)量較低,無法滿足實際的教學要求。因此,對可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能力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開展朗讀教學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朗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內(nèi)容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和調(diào)整,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教師缺乏對朗讀教學的認識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讓學生對語文課文進行朗讀,但是教師只是讓學生通過朗讀知道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沒有過多關注學生的朗讀狀態(tài),也沒有對學生的朗讀技巧進行培養(yǎng)。這樣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說明了教師對朗讀教學缺少應有的重視,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重要性,使得朗讀教學的效率無法提高。
2.教師缺少對朗讀教學的指導
由于我國目前采用的是應試教育模式,考試成績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語文是小學課程中一門主要的教學科目,但是朗讀并不在考試的范圍內(nèi)。所以,教師為了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只注重語文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朗讀技能的訓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幾乎沒有給學生留下朗讀的時間,更沒有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使得學生不能運用正確的方法去朗讀課文,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朗讀問題。而教師缺少對學生朗讀進行指導的情況,也直接導致了朗讀教學效率的低下。
3.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單一枯燥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目前的朗讀教學中,教師總是讓學生對語文文章進行重復的朗讀,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內(nèi)容枯燥無聊,課堂的氛圍比較沉悶,很容易使學生對朗讀教學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導致朗讀教學的效率比較低。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通過有層次的朗讀,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有層次的朗讀,能夠讓學生逐漸適應朗讀訓練,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訓練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將朗讀內(nèi)容進行由少到多的安排,通過有層次感的朗讀教學設計來讓學生逐漸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適應,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朗讀教學的內(nèi)容,達到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對《少年閏土》這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有層次的朗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將文章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根據(jù)層次的劃分進行朗讀,并在朗讀之后總結(jié)出這一層次主要描寫了什么。這樣的朗讀教學不僅僅讓學生更好地文章進行了朗讀,同時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通過合作學習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將合作學習的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課程的朗讀教學中,讓多個學生共同完成一篇文章的朗讀,能夠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不同的段落,或者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例如,教師在對《為人民服務》這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同桌或者是前后桌的方式進行組合,將文章分成若干個部分,每一個學生進行分別朗讀,看哪個學生朗讀得更好。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促進,更好地完成朗讀教學。
3.通過不同文本訓練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類型有很多,每一種文本類型的朗讀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時候,要根據(jù)文本的類型選擇適合的朗讀方式。例如,教師在對《一件小事》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讓學生按照敘事類文本的朗讀方法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而對《女媧補天》這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按照童話類文本的朗讀方法進行朗讀。教師對每一類文本均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實施教學,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朗讀課文,同時有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4.通過整體感知課文,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學生只有在感受到了文章的情感的時候,才能夠充滿感情的對文章進行朗讀。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意識和中心思想進行感知和了解,使學生準確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然后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例如,教師在對《祖父的園子》這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通過整體感知課文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文章的初次朗讀,并讓學生總結(jié)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之后教師對文章的情感進行總結(jié),引導學生帶著與作者相同的情感再次朗讀文章。
結(jié)論: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能夠?qū)W生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對于小學生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提高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調(diào)整,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文章的朗讀中,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蘇海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4,(28):175 -176.
[2]李輝.關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05):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