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麗玲
摘要:作文教學對教學方法有更高的要求。做好作文教學,既可以發(fā)展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使用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
一、當前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作文題材難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能力與技巧還不足,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更需要情感的輸出策略。而當下的教材編排千篇一律,常常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難以提升學習的興趣,也不利于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
(二)偏重書面寫作而忽視作文演說
當下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的慣用法寶就是“寫作”,教師習慣性要求學生以每天或每個星期為單位進行寫作。不斷地要求學生寫,但學生的寫作熱情缺乏激發(fā),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甚至漸漸厭惡。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演說”,學生常用的只有書面寫作文,而不會口語表達,學生的表達能力沒有得到訓練,便會出現(xiàn)語無倫次不合邏輯的現(xiàn)象。
(三)作文堆砌字詞缺乏真情實感
小學生天真活潑,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先天稟賦,會寫出充滿真實、有趣的作文。新課標明確強調作文教學中需要反映學生的真情實感,但當下小學作文教學中恰恰缺少真情實感,小學生作文呈現(xiàn)模式化,學生作文中常常堆砌字詞,毫無真情實感。
(四)作文課堂缺乏實質性的內容
一些小學作文課堂中,教師表面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言行,課堂往往會脫離控制,表面看課堂氣氛活躍,但學生只是感受到課的愉悅,其實并沒有在知識層面吸收到新的內容。如此的作文教學也是脫離教學本質的表現(xiàn),教師只是為了新形式而教學,并沒有關注教學的效果,結果是本末倒置的??沼腥A麗的外殼,而無實質性的內容。
二、小學語文作文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
(一)設置開放性的作文教學內容
小學生常常害怕寫作文。實踐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日??谡Z交流中常常神采飛揚,口齒清楚,表達得頭頭是道,但真正提筆作文常常無話可說,經(jīng)常見學生苦思冥想,但最終無處下筆。究其原因,我認為其作文教學缺少創(chuàng)新,條框太多,限制過死。
例如,讓學生寫自己的母親,常常會千篇一律地寫母親的勤勞與善良,這些都是中國女性的共性;學生們?yōu)榱俗魑亩魑模寄茏プ∵@個共性,這沒錯,但這樣常常忽視了情感展示,所以寫作過程基本不用思維,作文中的語言也是無源之水。因此,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首先應在作文的審題立意上進行解放,讓學生在不斷感受生活的基礎上進行作文,反映真實的生活內容,表達真實的個人情感。
(二)引導學生積累生活化素材
小學生富于好奇心,發(fā)現(xiàn)能力較強,語文教師正可以利用這一點,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積極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進行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常常進行觀察和感悟,在作文時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其中,使作文變得有真實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學生舉例,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生活素材進行寫作,重視生活積累。并培養(yǎng)學生將生活經(jīng)歷轉化為寫作素材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觀察力,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情實感,并將其融入寫作中,豐富寫作內容,提高寫作水平。
(三)作文內容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
作文的關鍵在于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我認為,將作文教學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思想情感,便于他們進行情感表達,那么學生對寫作會更加感興趣。作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參照作文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回憶生活中發(fā)生過的、接觸過的事例,用自己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作文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個性
個性化培養(yǎng)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是避免“千篇一律”式培養(yǎng)模式的重要手段,且個性化教育也是新課改所要求的教學內容。在對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讓小學生的個勝化特征逐漸在寫作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寫作內容,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調動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教師起到引領的作用就行,目的是全面提升自身寫作能力。
(五)作文訓練嘗試進行鑒賞教學
基于鑒賞教學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可以借助新的教學方式來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以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文題目之前,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及作文素材,確定學生訓練的題目。同時準備一篇相關類型的范文,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學習。在鑒賞的過程當中,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評價和探究。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小學生恐懼,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當中。
(六)培養(yǎng)學生自評和交互評價能力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幾乎都是教師背著學生進行作文批改和評價,時間充足的情況下也進行面改,應該說是較有成效的評價方式。但作文批改不同于數(shù)學作業(yè),寫無定法,評無定準,學生寫的作文未必是教師讀懂的文章,學生要表達的意思未必是教師讀到的意思,甚至截然相反,作文批改不當甚至會引發(fā)學生的抵觸情緒。因此,小學作文教學也要在批改策略上進行創(chuàng)新,我建議學生自主評價、交互評價,多以學生的眼光來看問題,避免教師個人意見覆蓋學生意見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作文訓練中,教師應當掌握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各種不足,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選擇訓練方案,注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在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才能在寫作中融入自身的真情實感,使作文更具有可讀性。教師在課堂訓練中也要注重帶領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作文,學會鑒賞和分析,掌握他們的寫作技巧,運用到自身的寫作訓練中,提高寫作水平。
(責編 侯芳)
參考文獻:
[1]朱全兵.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探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