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習不僅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所以,重視語文的積極作用,有效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重視。本文簡單分析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還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教育觀念
近年來,在新課改的推行過程中,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的教學目標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素質,逐漸被列入職業(yè)教育中的重點內容,所以,建立完善的語文教學體系,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任中職語文教師多年,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進行了深入的探究,現將一些心得歸納如下:
一、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
雖然中職生的文化基礎比較差,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但是,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喚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所以,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努力改變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誤解的不滿。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強迫學生接受教師的觀點,不束縛學生的思想,注意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比如,《荷塘月色》這篇課文,就可以采用音樂導入法。音樂是一種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深受中職學生的喜愛。而且美景自然要有美妙的音樂點綴。所以,在課堂導入階段可以給學生播放幾段貼合文章的意境、又暗合作者的情緒的音樂,比如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德彪西的《月光曲》、舒伯特的《小夜曲》、舒曼《夢幻曲》,等等。給學生播放完之后,可以告訴學生:“接下來,你們自己閱讀文章,一會我們找同學說說,你認為,以上播放的哪首曲子和這篇課文更配,并簡單地陳述你的理由?”這樣一來,學生就能饒有興致的進行文章的閱讀,并且想到一會可能被叫起來回答問題,自然就會讀得更認真、更投入。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很多中職語文教師習慣于采用“介紹作者與寫作背景—講解重難點字詞—分析文章段落—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的講解課文,這種教學模式,使得講臺成為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嚴重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中職語文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努力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合理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優(yōu)化語文教學結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的獨特魅力,進而促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筆者課前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yè)——通過網絡的方式,對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小說的寫作背景進行了解,從而節(jié)省課堂講授這一部分的時間。在課堂中,筆者先是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影視作品中對這段情節(jié)的再現,通過視頻這種直觀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傲主煊襁M賈府”作為《紅樓夢》中的重要情節(jié),作者在撰寫時進行了極其細致的描繪,具有非常大的可讀性。筆者給學生進行了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間滲透進的文學之美。如此一來,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完其中的生僻字之后,讓學生自己試著進行閱讀,這樣一來就充分讓學生感受到了語文和文字的魅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學愛好和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三、創(chuàng)新提問,激活思維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提問能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促進思考,鍛煉思維能力。提出問題并不難,難的是如何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維往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個著名的提問法叫“蘇格拉底提問法”,又叫作“反詰法”,即通過連續(xù)地提出問題,讓被提問者通過理性思考,發(fā)現謬誤、拓寬思路、獲得啟發(fā)、找到真相,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
例如,在學習《祥林嫂》這一課時,針對“祥林嫂是被誰害死的?”這一問題,提問的過程可如下:
師:你認為祥林嫂是被誰害死的?生:我認為是她的婆婆害死了她。師:你為什么會這么認為?生:因為是她婆婆把她賣掉了,才導致后來事情的發(fā)生。師:但是她婆婆把她賣到山里人家,她不是還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嗎?生:可是她被迫改嫁以后,從此別人就看不起她了。師:別人為什么看不起她?生:因為當時人們認為改嫁過的女人不干凈,所以看不起她。師:現在的人會這樣認為嗎?生:不會。師:所以,真正害死祥林嫂的是誰?生:是當時的觀念吧?
通過以上詰問,教師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一步步把學生引向問題的結論,促進思維過程的發(fā)展。另外,在設置問題時,應根據每個學生的思維水平設置不同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思考過程。
總之,語文教學離不開創(chuàng)新的支持和引導,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及時改變教育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能夠真正了解語文的實用性和藝術性,以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意識。
參考文獻:
[1]轉變教學觀念,實施“導讀練”課文教學[J].盛鳴莉.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1)
[2]課文教學目標的確立與陳述[J].李乾明.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5)
作者簡介:作者:李秀華? ?出生年月:1979.7? ?性別:男? ?籍貫:廣西馬山? ?所在單位:廣東省河源市河源理工學校? ?職稱:講師? ?研究方向:中職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