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露娜
內(nèi)容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外閱讀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活動有效開展的研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有著不可小覷的意義。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小學低段??課外閱讀方法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言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nèi),七分得益于課外。確實,書本內(nèi)的知識是有限的,而書本外的知識是無限的,兩者互為工具,缺一不可。
一、統(tǒng)編教材閱讀教學編排與主要特點
①閱讀教材的雙線編排。②加強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詞句的積累和運用。③重視閱讀和表達的關系。④倡導大量閱讀,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系。⑤長課文的編排。⑥連環(huán)畫課文的編排。
二、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的多少與好壞,與學生素質(zhì)的高低密切相關,直接關乎學生在課堂中理解課文、在課堂外語文運用能力的高低。
(1)有助于學生從口語向書面語過渡,積累素材,為寫作打基礎。在閱讀中,學生可以傾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作者的情感,可以學習作者的語言,模仿作者的表達。
(2)豐富情感,拓展思維。閱讀使得學生在有限的人生中,獲得無限的情感體驗。在閱讀中,他們可以通話古今、可以認識萬千世界、對世界和人生產(chǎn)生更多的思考。
三、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
(1)認真?zhèn)湔n,選好讀物。書籍是智慧的源泉,進步的階梯。課本內(nèi)的知識是相對穩(wěn)定和有限的,學生只從從書本里了解社會、認識社會,那是遠遠不夠的。但是課外讀物內(nèi)容多、范圍廣,且魚龍混雜,就要求我們必須教會學生學會選擇的看。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低段學生識字量少,且情感性較強,容易被視覺刺激所吸引,應該以閱讀圖片多、字數(shù)少的繪本或圖畫書為主。圖片閱讀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漸而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增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間。②立足學生的喜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味推薦與學習密切相關的課外讀物,結(jié)果只會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挫傷孩子的閱讀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推薦書目時,應該立足孩子的喜好,并時刻把握思想健康、積極向上的原則。如二年級的學生比較喜歡幽默有趣、充滿想象的陳詩哥作家,我們就可以以此展開,鼓勵孩子們進行同一作者作品的系列閱讀。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孩子,我們可以簡單的鼓勵他讀自己喜歡的書。對于識字基礎好,理解能力強的孩子,我們可以鼓勵他們放眼中外名著,從更廣闊的天地中汲取營養(yǎng)、開闊視野。③有目的的進行課內(nèi)外鏈接閱讀。課外閱讀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與課內(nèi)閱讀有著千絲萬縷的微妙聯(lián)系。立足課文延展開來的課外擴展閱讀,是一種有效且重要的閱讀好方法。如學習《望廬山瀑布》,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外搜集更多描寫“廬山”的詩句,也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外搜集更多李白的詩詞,幫助學生理解李白作品的風格及形成原因。
(2)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①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活動中,鼓勵學生在文本中圈一圈、劃一劃,并記錄在“讀書摘記”中,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讀書感受。②每天閱讀半小時。將閱讀作業(yè)常態(tài)化,養(yǎng)成每天看書的好習慣。③經(jīng)典誦讀常規(guī)化。每個學期選定一本經(jīng)典讀物,把每天背誦一部分當作任務和目標,最后形成習慣,熟練運用于寫作中。
(3)開展多元閱讀活動,精心設活動環(huán)節(jié)。①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在學校中,可以開展“書香班級”、“書香校園”建設和“書香家庭”評比等競賽活動。在班級中設立專門的“讀書角”、“班級書柜”,在校園內(nèi)可以設立“文化墻”、“讀書吧”,以及專門的閱讀課。在家中,鼓勵家長陪同學生一起看書,幫助孩子“閱讀打卡”并記錄在“閱讀存折”內(nèi)。同時,鼓勵孩子去圖書館看書或借書看。②有效閱讀活動的設計與開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樣的閱讀活動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大的方面,可以參觀圖書館、定期開展“好書分享”交流會、參加“百班千人”閱讀活動等。小的方面,可以細到設計一本書的每一個閱讀環(huán)節(jié),如“設計封面”、“設計插畫”、“尋找故事之最”、“作者,我想對你說”、“小小朗讀者”等活動,在檢查閱讀效果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交流與展示。為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持續(xù)的保持,同時也為了了解學生的閱讀的效果,每一次閱讀活動展開之后,班級里可以采用“作品講解”和“作品展覽”等手段交流與展示閱讀成果,并采用“美篇”的形式進行推廣。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5)健全多元化評價、獎勵機制。合理的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在持久激發(fā)和保持學生閱讀興趣上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成果評價,要多角度、全方位,抓住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主要以正面激勵評價為主。除卻精神上的肯定,對學生的物質(zhì)獎勵也必不可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一定量“小證書”、“小獎狀”,期末時可以開展“閱讀積極分子”評選。另外,獎勵機制要有一定的連貫性,如“閱讀存折”里的積分兌換成“閱讀紅包”里的錢幣,“閱讀紅包”里的錢幣又可以用于購買書籍,形成一個不間斷的良性循環(huán)。如此一來,表彰先進、樹立典型的同時,對其他學生又起到了激勵作用。
對課外閱讀方法的探索,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并真正內(nèi)化為一種習慣,任重而道遠。
參考資料:
[1]郭月華.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與創(chuàng)新教育[A];
[2]顏萌.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A];
[3]徐海燕.新課標理念下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的方法與策略[A];
[5]崔秀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