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曉麗
【摘要】當前,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呈現(xiàn)出最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越來越多全新的課堂教學手段應運而生,為學生帶來了良好的學習體驗。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習作教學進行分析,重點探討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應用,希望能夠真正發(fā)揮課堂教學有效性,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和智力處于發(fā)展初期,在這一階段使用思維導圖模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在習作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對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真正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習作學習的進步。
一、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意義
小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發(fā)展尚未成熟,處于懵懂期,小學生活潑好動,對很多未知領域的事物充滿好奇,不愿意被固定的模式束縛,所以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的這一特點,有針對性地找到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也是教師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傳統(tǒng)課堂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往往過多地束縛學生,教師嚴格要求學生,當學生出現(xiàn)走神的情況時,一些教師還會嚴厲斥責學生,這樣不僅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恐懼心理,使得學生不愿意參與課堂學習,久而久之,將不利于學生性格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使用思維導圖教學方法,能夠利用圖文結合的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處在輕松有趣的環(huán)境中,掌握寫作的知識內(nèi)容,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和進步。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策略
1.初繪導圖,確定主題,搜集素材
小學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且缺乏生活經(jīng)驗積累,在寫作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使用思維導圖模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鍛煉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分享寫作素材,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提高整體寫作質(zhì)量。
例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中間畫出一個簡單的圖案,然后將習作主題寫在上面,如“我的小伙伴”。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小伙伴”這一主題展開想象,讓學生收集身邊素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興致勃勃地繪制思維導圖的內(nèi)容,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我的小伙伴”周圍寫下關鍵詞,包括外貌、性格、優(yōu)點等。在這一基礎上,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你和小伙伴發(fā)生過哪些事情?能夠突顯出小伙伴怎樣的特點?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分支,將寫作素材呈現(xiàn)出來。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習作思維,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提高了習作學習的效果。
2.完善導圖,厘清思路,搭建框架
在小學習作課堂上使用思維導圖時,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使學生結合自身邏輯思維能力,整合已有的寫作素材,厘清寫作思路,搭建一個完整的寫作框架,從而完成初步工作。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將小組合作模式與思維導圖相結合,讓每個小組的代表展示組內(nèi)繪制的思維導圖,其他學生思考思維導圖具體要表現(xiàn)什么。
依然以“我的小伙伴”為例,通過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其他學生可以思考:這位小伙伴具有怎樣的特點?如其中一幅思維導圖展示了:“樂于助人、勤奮好學、活潑好動、掌握了很多知識”四個分支,前三個分支可以列舉事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適當?shù)貙λ夭倪M行刪減,讓學生分析到底哪一個分支才是其中的重點。學生選擇了“樂于助人”,此時學生便能完成一篇詳略得當、內(nèi)容充實的習作。在介紹時,學生可適當突出對小伙伴特點的描寫,展現(xiàn)小伙伴的個性,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描寫,將人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隨之提高。
3.創(chuàng)新導圖,突破障礙,展現(xiàn)精彩
人物寫作是小學階段寫作教學的重點,學生通過細節(jié)描寫和刻畫,能夠有針對性地突顯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人物特點。因此,小學階段寫作課堂上,教師使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導圖的內(nèi)容,使學生的習作變得具有特點,更加豐富多彩。依然以“我的小伙伴”為例,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想突出小伙伴樂于助人的精神,選取了“小伙伴為貧困學生捐款事件”為例,但在寫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平鋪直敘、語言晦澀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適當?shù)貙W生進行指導,讓學生“以樂于助”人為中心,繪制思維導圖,把其中的主要人物作為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則是人物的外貌特點、心理活動和語言,這樣就能使學生深入把握文章寫作的層次,讓學生結合思維導圖,更好地思考自己寫作時需要遵循的主要脈絡和方向,讓學生了解文章缺少的內(nèi)容,逐漸豐富作品,突出重點事件,優(yōu)化寫作效果。
綜上所述,縱觀我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教學理念,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在寫作教學中,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將寫作流程教給學生,就完成了教學工作,卻忽略了學生的基礎和能力。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課堂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厘清寫作思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其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馮少芳.研究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5):157.
張小燕.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亞太教育,2019(04):84.
郭利娟.“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82-83.
葉尤明.如何讓小學生輕松寫作[J].名師在線,2019(0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