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永明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評促答的課堂教學策略,一直是我們關注的課題。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提出“重復式評價,架構聽說橋梁;對比式評價,啟迪童心智慧;過程式評價,彰顯思維魅力;邏輯式評價,還原課堂本真;中肯式評價,點燃學習興趣;博愛式評價,激勵團隊共進”六條策略,以期可以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以評促答;教學策略
評價改革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然而在課堂上,教師更多關注的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操作過程,對學生回答后的評價一直是一個盲區(qū),評價語言自然也就貧乏、單一。鑒于此,筆者嘗試對學生的回答、發(fā)表的見解、展示的解題思路、表達的感情展開分析,以期促進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重復式評價,架構聽說橋梁
重復式評價實際上就是傾聽能力的一種延伸?,F在我們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而這種能力也是教師所亟須掌握的。只有學會了傾聽,敷衍式評價,甚至與學生認知相脫節(jié)的評價就會減少;而重復式評價,更是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同時也可讓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有再聽一次的機會。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并不是要單純地重復學生的話,而是要重述成“你的意思是不是說……”,進一步使學生清晰自己的想法。這種重述可以看作一種“再組織”,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重拾鏈接數學知識的契機。
【聚焦鏡頭】《乘加與乘減》的教學片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先來敘述自己打算如何數小花。
生1:一雙一雙地數。
師:也就是幾朵幾朵地數,(兩朵兩朵地數)你真能干!
生2:一種小花一種小花地數,一模一樣的小花和小花……
師:老師明白了,就是——分類數。
生3:三朵三朵圈起來數。
師:他是什么意思啊?三朵三朵地數?
生3:對,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寫出乘加算式了。
師:誰聽明白了他的意思?
生4:他的意思是三朵三朵圈起來,就可以列出算式了。
師:我們可以兩朵兩朵數,也可以三朵三朵數……
【分析】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采取了簡單概括的方式,而非僅僅重復;對學生回答模糊不清的情況,則用明確的語言加以歸納,再指導其他學生復述,以此檢查課堂傾聽情況,無形中提升了課堂教學質效。
二、對比式評價,啟迪童心智慧
對比式評價不是評價學生發(fā)言內容的優(yōu)劣,而是同時評價兩位學生,在對比評價中讓學生體悟、發(fā)現方法,達到取長補短之效,同時也讓學生清楚自己的發(fā)言哪些地方好,哪些方面還需要完善,從而逐步形成一種發(fā)言形態(tài)。這種評價需要教師站在中立的立場上進行才有收效。
【聚焦鏡頭】《分數大小的比較》的教學片段
生1:把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所以1/2>1/4>1/8。
師:同學們,聽明白了嗎?
師:誰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說明?
生2:我是這樣想的:把1/2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4就等于4/8。
師:能畫圖說明問題嗎?
師:哦,這樣就可以把分母化成相同的數,大家來看……
師:你們認為這兩位同學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了重新組織和概括,使全體學生明白對這類問題可以從“分數的意義”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兩個方向展開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對概念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用對比性的評價引導學生比較、歸納,使其理解了不同的解題思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過程式評價,彰顯思維魅力
結果固然重要,但學生取得結果的過程更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過程式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思考內容和外顯行為展開評價,關注學生是否有與眾不同的見解,關注學生是否敢于與同學交流。
【聚焦鏡頭】
一次,筆者讓學生完成問題“一個圓錐的底面半徑是2米,高是3米,求圓錐的體積”。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反饋校對,形成了正確的解題方法。這時,不愛發(fā)言的麗麗舉起了小手并作了解答:3.14×2×2=12.56(立方米)。這種解法引起了學生的一陣嘲笑,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吹剿蔷趩实谋砬椋绻P者再將她的想法否決掉,將會打擊她的學習信心。于是,筆者平靜地對其他學生說:“我們聽聽麗麗的解題思路吧!”她說:“圓錐的高是3米,而計算體積時又要除以3,乘3與除以3相互抵消了,實際上就是底面積?!惫P者讓學生展開討論,最后大家達成了共識:如果這樣列式,求出的是底面積,不符合題意,正確的列式應為3.14×2×2×3÷3,但在計算時可以采用麗麗同學的方法,比較簡便?!笆钦l幫助我們找到了簡便算法呢?”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麗麗也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中。
【分析】筆者沒有否定麗麗的解法,而是讓她說過程講思路,用激勵式的語言來評價她?!笆钦l幫助我們找到了簡便算法呢”,這看似平常,實際上充滿智慧的評價語,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種過程式評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將學生們推向成功的途徑。
四、邏輯式評價,還原課堂本真
數學語言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邏輯評價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對學生發(fā)言中所包含的數學切合點加以評價,梳理學生數學課中零亂的邏輯思維。數學教師不僅要對一些定義、算理進行準確敘述,而且更應該注意自己平時脫口而出的課堂評價性語言,避免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
【聚焦鏡頭】《素數和合數》的教學片段
教師先出示要求:先寫出自然數1~20每個數的全部因數,再根據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完成后,教師在黑板上圈出2、3、5后并提問:你們猜猜老師下一個圈哪個數?
生:7、11、13……
師: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呢,誰來說說理由?
生:他們都只有兩個因數。
師:說得真好!這樣的數在數學上我們稱作素數。
生:哈哈!吃素的數。
突然有一個學生冒出這樣一句話,整個課堂頓時就像炸開了的鍋。
師(評價):這位同學的想象力很豐富,一下子就讓我們記住了素數,但我們要用數學的眼光來認識素數。誰來說一說素數有什么特征?
生:都只有兩個因數,一個是1,另一個就是它自己。
師:是呀!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沒有其他的因數,像這樣的數我們叫它素數。
師:那其他的數呢?又叫什么數?
生:葷數?(有人低聲說道)
師:這個名字挺有創(chuàng)意的,不過數學上,我們將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他因數的數叫作合數。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把素數和合數分別想象成了“吃素的數”和“吃葷的數”。這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所構造出來的知識,但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們要明白數學語言的邏輯性是非常重要的。就如案例中的這位教師就很好地運用了邏輯式評價,從數學本身揭示出了真正的數學含義,使學生及時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
五、中肯式評價,點燃學習興趣
教師的評價應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評價應以鼓勵為主,但是也不能不加甄別地一味肯定、表揚,導致評價語言空洞、乏味。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發(fā)言的評價要有內涵、要中肯,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能因為教師的一時疏忽而造成一些教育教學的缺憾。
【聚焦鏡頭】
聽過一節(jié)一年級的數學課《數的認識》,在課堂上,教師出示一道看圖寫數的題:5只小鴨子下面是(? )。學生很快報出了正確答案“5”,可是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可以填1,同學們投來嘲笑的眼光,而教師請他站起來說說為什么填1,那位學生自信地說,5只小鴨子在河里游,也可以說一群鴨子在河里游。這時教師大聲表揚了他:你不僅答對了,并且想法與眾不同,老師特別佩服你。教室里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這位學生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此時我們能體會到這位學生是多么渴望得到教師的贊許??!
【分析】我們在平時的課堂評價中要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用贊賞的眼光、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位學生,用中肯、中聽的語言來激勵每位孩子,給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博愛式評價,激勵團隊共進
新課程標準要求關注每位學生,我們平時更多研究的是關于個體的評價,也就是學生個別發(fā)言后,教師所作出的評價,但這種方式忽略了那部分同樣付出努力卻沒有勇氣回答的學生。博愛式評價能讓更多的學生認為自己始終在教師關注的范圍之內,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灑滿“人間”。
【聚焦鏡頭】
在一次課間,筆者聽到我們班一個學生對另一個學生說:“我覺得小組合作一點意思也沒有,你們組優(yōu)生多,我們組差生多,最后贏的總是你們組,你就是不動腦筋,老師也會表揚你們整組的,而我不管有多努力也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這個聲音,筆者不禁呆住了,筆者平時的表揚,竟然讓個別學生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于是,在以后的評價中,筆者對那些雖然整體失敗但個別表現突出的學生也進行表揚。
【分析】在表揚優(yōu)勝小組時,筆者可能會說:你們合作得太棒了,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也可能說:你們合作得簡直天衣無縫等。在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時,筆者會說:雖然你們小組輸了,但是我還要為你的表現點贊。在表揚整班時,筆者則說:這次小組合作大家都很認真,合作的效果也不錯,給全班同學都加3分。這樣的評價不但重視了整體,而且關注了個體,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小組合作的積極性。
評價具有激發(fā)行為動機、調節(jié)教育行為的積極作用。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通過重復式、對比式、過程式、邏輯式、中肯式和博愛式六條評價策略,促進學生課堂回答問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并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鐘啟泉,孔企平.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劉兼等主編.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楊九俊.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金新.讓評價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動力[J].新課程學習(上),2011(08):39.
張繼紅.讓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潛動力[J].學周刊,2012(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