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良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個學科都在教學方法、課程側重點等方面進行了整改創(chuàng)新,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增加學生間的交流配合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盡可能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合作學習是非常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合作的高效率,還能增進同學感情,是當代教育課堂上非常實用的教學手段。本文針對初中歷史課堂進行分析并展開討論,制定出有效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策略
小組合作教育法是十分普遍的教育方法,課堂上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分配下任務,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交流空間,讓學生在組內(nèi)進行任務分配,最終將課堂任務完成。對于初歷中史而言,這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歷史學科本身帶著些許枯燥乏味的色彩,學生課堂積極性本就不高,而建立小組后學生的懈怠情緒可以得到緩解,從而提高課堂參與度,對教師布置的任務積極性也會相對提升。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課堂上小組合作教學的進展并不順利,存在很多問題,為此我們研究后進行討論,制定出有效的策略。
一、小組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組員分配問題
一個小組能否融洽地進行合作任務,組員的相處方式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若組員相處和諧,分配任務上就十分輕松,而后每個人各司其職,完成自己所需要處理的部分,最后大家統(tǒng)一將意見整合。可是由于教師在分配小組的時候過于隨機,有些同學可能不夠和睦,配合度不高;有些同學過于活潑,影響任務進程;有的同學成績不夠優(yōu)異,在小組中過于自卑而發(fā)揮不出本身的能力。
(二)任務布置問題
一般課堂任務都是由教師自己制定,而部分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視度不夠,所以在備課過程中十分敷衍,給每個組分配的任務難度、質(zhì)量上都存在很大差異。學生在課堂上解決問題時遇到的強度不一,投入的精力也就不同,在學習過程中目標變得不明確,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還關系到最終的任務完成度。
(三)小組合作問題
同一個學習任務由單一一個人和由一個小團體完成,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小組進行不是考驗每個學生的個人能力,而是考驗小組的團隊配合,考驗同學的合作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要想一個小組可以發(fā)揮出色,就必然要讓整個小組產(chǎn)生聯(lián)動性。每個學生都圍繞“小組”這個整體,才能更好地讓團體發(fā)揮作用。可在現(xiàn)實情況中小組的發(fā)揮狀態(tài)并不好,并不能體現(xiàn)出一個整體的概念,這讓課堂的“小組合作”的概念沒有得以發(fā)揮,導致課堂效率降低。
二、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分組,發(fā)揮出學生的最大能力
一個優(yōu)秀的小組,不一定每個組員都是頂尖的,不一定都有縝密的思維方式,但是配合度一定相對更高?,F(xiàn)在的課堂分組大多是教師指定,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學生間相處不融洽、問題閑置無人處理等現(xiàn)象,這都是學生間默契不足的原因。教師可以在第一堂課讓學生自行分組,觀察學生的分配情況、課堂表現(xiàn)情況、任務完成情況,通過學生課堂表現(xiàn)進行篩查,在第二堂課由教師進行重新分組。教師可以將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與成績中下的學生分配在一組,這樣可以起到帶動作用;還可以將活潑的學生與內(nèi)向的同學分配在一組,這樣做可以避免部分活潑學生共同影響課堂秩序,還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課參與度堂。在課程進展過程中若出現(xiàn)同學相處過程中產(chǎn)生摩擦或任務完成偏差過大等情況時,教師應及時調(diào)解,必要時可以調(diào)換組員,確保課程的順利進行。
(二)合理設計,制定最符合課堂的課題
在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歷史事件與現(xiàn)實相隔太遠而降低真實性的情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理解部分歷史事件所講解的內(nèi)容,這時需要教師進行合理引導,利用有效資源讓學生理解課程內(nèi)容。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任務時可以將帶有歷史性的影視作品展放在多媒體投影上,在影片中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更直觀的方式去了解歷史事件,從而降低課程問題的難度,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課程參與度。在出現(xiàn)部分細節(jié)性、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反復布置問題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學生在合作過程中通過小組討論可以讓記憶不斷加深,在接下來面對此知識點時印象深刻。
例如《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一課中,教師可以分組后提出“古代人進化的多少步成為了現(xiàn)代人”“人與猿猴的關系和差別”“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大大提高,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認真。
(三)合理輔助,教師針對問題及時講解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將教師作為課堂主體,授課方式也是填鴨式教學,學生的思維和熱情都被禁錮,課堂氛圍也十分沉悶。學生才是課堂主體,這是課堂不變的定論,而教師則需要發(fā)揮好其輔助作用,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學生引導和幫助。很多課堂上教師教學占據(jù)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屬于被動方,單純地吸收知識,喪失了課堂本來意義。教師應在任務布置下去后時刻觀察小組的任務進展情況,觀察學生在小組中發(fā)揮的情況,當小組陷入困境時教師應主動上前詢問,并引導式地進行簡單提問,讓學生自己可以回答上來,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的思路,這樣不僅可以推動小組進展,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更是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們在接下來的小組任務中可以更好發(fā)揮。每一個小組都是具有聯(lián)動性的,每個組員并不是單獨的存在,都是組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猶如一個個“小齒輪”一般,而小組的任務進展就像轉動的“機械”,組員必須各司其職才能維持“機械工作”,才能實現(xiàn)課堂任務的順利進行。
三、結語
合作學習是當代學生比較推崇的學習方式,通過合理分組發(fā)揮學生潛力、合理設計課堂主題、合理輔助學生解答問題,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氛圍中學習知識,不僅減輕了壓力,更鞏固了知識,更維系了同學間的關系,這也讓死板的歷史學科變得更加靈動。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關文潔.提高小班化初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初探[J].新課程學習(中),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