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寶明
一、提升生命觀的意義
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想要促進學生形成并提升自身的生命觀,就需要知道提升生命觀對于學生來說有什么意義和作用,從而才能夠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對生命觀的感受,從而促進學生生命觀的提升與發(fā)展。
(一)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給學生進行生命觀內(nèi)涵的傳達,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據(jù)這些年來的調(diào)查表明,我們國家的青少年,同比與其他國家的青少年在科學素養(yǎng)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并且對于這些年來全球的科研前端和最新科研成果知之甚少。生物學科本身就屬于前沿科學。但是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僅僅只是對以往的成果進行感悟與了解,并沒有深入結合當下科學熱點,展開課程教學。所以就導致了學生到了畢業(yè)也不清楚到底什么算是生命科學。隨著這些年來國家在教育指導理念中的更新,已然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中必然少不了對學生展開生命觀的教育。
(二)促進學生的精神發(fā)展
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加強學生對生命觀的感知,可以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發(fā)展。對于我國學校課程教學來說,其中高中階段課程的學習壓力可以說是最大的時候。在這些年來頻繁有學生因受不了學習壓力而輕生,其中不乏農(nóng)村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需要通過生命觀的教育,從而教會學生重視自己的生命,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健康發(fā)展。
(三)加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
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命觀教育的時候,可以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平時的課程教學所學習的內(nèi)容都是一些比較枯燥的課程知識。長此以往,課堂教學容易變得沉悶,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有所下降。對于農(nóng)村地區(qū)教學來說,教學效率又是極為要緊的事。因此,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一定的生命觀教育,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感受,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提升生命觀的策略
正是因為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命觀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形成和提升對于生命的認知與感受,從而達到更好的生物課程教學效果。
(一)提高高中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
首先,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提高高中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從而促進生命觀在課堂上的落實。對于生物課程教學來說,其本質(zhì)就是讓學生感受到這個地球上所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生物,只是區(qū)別于平時的認知,是讓學生從科學的角度進行感知。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便需要利用課程教學中的這一點,加強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從生物圈到細胞》的時候,這節(jié)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并知道生命是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的。針對這一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便可以讓學生先初步進行生命的感受。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關于生命自然的短視頻給學生觀看,從而讓學生能夠初步形成對生命的認知。
(二)通過教學實驗,感受生命
其次,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教學實驗的反思,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生命。對于生物課程教學來說,它既然屬于理科課程,自然是需要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而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設計一定的生命實驗環(huán)節(jié),從而讓學生進行感受,以此提高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與感受。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的時候,這節(jié)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細胞的多樣性和細胞的統(tǒng)一性,從而通過課程的教學,促進學生對于生命的感知。針對這一課程教學,在上一節(jié)課程教學中,學生已然知道生命的活動是建立在細胞上的。因此,在這節(jié)課程教學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觀察細胞,從而認知細胞是如何活動的。并且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展示不同的細胞之間的差異,以此提高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與感受,促進學生生命觀的發(fā)展。
(三)通過課外實踐,提升生命認知
最后,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還可以通過課外實踐的方式,提升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對于農(nóng)村地區(qū)來說,因為教學環(huán)境比較天然,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從而通過實際的實踐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從而提升學生的生命觀。但是在課外實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安全問題,不能認為農(nóng)村孩子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便有所忽視。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的時候,這節(jié)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光合作用到底有什么意義。針對這一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完成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實踐。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到校園進行觀察,看看光照處的植物,與昏暗處的植物有什么不同,從而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即便是在光十分微弱的地方,依舊能夠有生命成長,進而提升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時,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課程知識傳授,還需要讓學生在實際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生命觀,從而通過生命觀的提升,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以此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注:本文為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自籌課題“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以會寧縣域內(nèi)四所高中為例”(課題編號:GS[2018]GHB0448)研究成果。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