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蓮
摘 要:當今的電子信息化時代,語文的作用與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新課程改革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創(chuàng)新要求,而不是沿用以往語文教學的老套路。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育而言,需要注重的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強調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與時代性,通過有效引導來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完善學科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但近年來有教育工作者對全國各地區(qū)的初中學校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嚴重阻礙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前初中語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探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目標、評價方法
世界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使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準。當前我國要提高文化軟實力,用文化推動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就需要從教育的源頭抓起,為祖國未來發(fā)展作人才儲備,使核心競爭力得到有效增強。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前提,所以語文學科教育是一個打基礎、作人才儲備的好選擇。在初中階段,語文學科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得溝通,并且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思想與內涵都能得到提升,以此為基底來學習其他學科就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但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以促進語文教學質量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一)過于強調知識本位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育中,大部分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過于強調知識本位,即注重語文知識的邏輯性與整體性,凡事從語文的角度出發(fā),而不是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需要,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興趣的培養(yǎng)。比如,語文教學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這兩個較為明顯的特征,但是由于當前語文教師自身對于課堂語文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上存在差異,導致很多語文教師進行語文教學時人文性與工具性失衡,更加側重人文性,即課堂教學中將側重點放在情感與價值觀上,注重理解與感受而缺少所學內容的實際應用,即缺乏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雖說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是現(xiàn)代語文教育中的重要要求,但是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也不容忽略,二者應當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如果語文教學缺少工具性,那么學生就不能將課堂學習到的文學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過分重視教學形式
雖然新課程改革后要求教育要注重教學形式,有效引導學生,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育中,部分教師過分重視教學形式,新課改要求教育形式要與時俱進,那么教師就將先進的教學形式直接套用,而不結合學生實際來充分考慮這種教學形式是否適用于本教學階段的學生,或者教師自身對這種教學形式的把握程度還不高,尚處于探索階段。比如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微課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形式,但是有些教師對于微課教學的把握程度還不夠高,就直接從網(wǎng)絡上下載微課資源并盲目地應用于課堂而不是在充分把握后運用,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上課時聽得云里霧里,不適應這種教學節(jié)奏就不能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效率嚴重下滑。
(三)缺乏鼓勵性評價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缺乏鼓勵性評價。比如有部分教師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就開始用諸如“真棒”、“真聰明”這類適用于鼓勵年齡階層較低話語來盲目地鼓勵學生,而不是鼓勵性評價,即用帶有鼓勵性質的語言來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進步,久而久之,學生聽慣了教師對他們的日常鼓勵,之后對教師的鼓勵就會變得麻木,鼓勵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小。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措施
(一)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興趣是第一教師”,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受到學習興趣的影響,包括但不限于課堂教學形式、課堂互動模式、課外閱讀等。因此在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教育中,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實際,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仔細觀察學生對教學的反饋,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分析,或在課下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對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心真正想法,尋求學生對于教學課堂的意見與建議,從而根據(jù)學生實際來適當調整教學形式、內容等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適宜學習語文的課堂環(huán)境,并隨時根據(jù)學生的課堂反饋來調整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轉變課堂自主教學內容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并不局限于教材內容。這就意味著除了語文教材之外,教師不影響教材教學進程的前提下,可以廣泛征求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意見,針對學生較感興趣的語文知識攝取形式與興趣愛好,適當引入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文學小說、短評等,藝術形式如舞臺劇、話劇等,豐富課堂自主教學內容,并且還可以開設文學交流課程,讓同班或不同班的學生在交流課上交流分享,可以是讀過的自認為有分享價值的文學或藝術作品,以此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教學形式。
(三)積極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評價模式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評價模式一般為針對某一次考試如期末考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但到現(xiàn)在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很明顯已經(jīng)不適用。當前語文教育中,語文教學評價應綜合考慮多方面,用多種評測方法如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總體評價等,而且在學習的多個階段都要進行評價,以便學生能夠參考教學評價來調整自身,糾正缺點。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互評,及時指出對方身上的缺點,及時改正,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完善語文知識體系。
結語:新課改對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要求倒逼現(xiàn)代教育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從學生實際的角度進行適度調整與革新,與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更為貼近,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所以當前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新課改對于課堂創(chuàng)新的要求,借鑒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來講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內化,從而保證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敏.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J].學周刊,2019(13):54.
[2]鄭宏偉.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4):38.
[3]趙瑩瑩. 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初中語文教學改進[D].青海師范大學,2017.
[4]薛政男. 語文學科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