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秀
【摘? ?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對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有基礎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基本文化功底,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但小學語文在實地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著若干問題。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供針對性教學策略,希望為同仁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問題?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3.174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下,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相比較之前也有了較大的變化。語文教師在活動中,要求不斷踐行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質,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教學效率不高,學生無法感受語文學科的本身魅力,對于語文學科興趣不高等情況。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充分發(fā)揮小學生主動性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教師往往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在課堂中缺乏對另一個主體“學生”的關注。新課標要求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但是如何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與學生家長一方面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另一方面卻不忘對學生加緊指導,學生有些許錯誤,就會立刻指出,讓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前行。實際上,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積極性是不是因為教師與學生家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太過于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了呢?現(xiàn)代小學生學習相比較之前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學生在教師上課過程中,教師把知識點揉碎了再一點點喂給學生,課后作業(yè)如果有不會做的題目還可以利用豐富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搜一搜立刻就可以知道答案。學生如果在課堂中有什么不會的知識點或者理解不清楚,家長會選擇給孩子報一個輔導班或者請一個家教,幫助學生學習。這些一系列手段的確予以學生學習極大方便,但是卻在有意無意間抑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學習不好的后果(如遭到教師訓斥、家長指責等)都由他人兜底,自己卻不需要付什么責任。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會逐漸認識到即使上課沒有好好聽也沒有關系,因為家長會請家庭教師,即使作業(yè)沒有好好做也沒有關系,因為會有晚輔班幫助自己完成作業(yè)。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自發(fā)的學習主動性當然就會逐漸下降,而變?yōu)橐环N學習上的懶惰,不斷靠著教師、家長、家教等的幫助維持自己的基本學習。
(二)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互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缺乏教學互動,教學互動含有兩個意思,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這種互動形式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掌握教學進度,同時可以通過互動的形式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注意聽講。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互相了解學習情況,對于不會的題目也可以相互請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又以氛圍帶動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團隊協(xié)調、溝通交流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中較為少見,教師往往打著維持良好課堂紀律的名義拒絕學生之間相互的互動。在教學中的確出現(xiàn)有些學生借著互動的名義相互說“悄悄話”,但教師不能因噎廢食,杜絕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方面,雖然經(jīng)常在課堂中能見到教師提問學生的情形,但是這種提問方式缺乏深度,總體教學中還是以教師“填鴨式”教學為主,提問學生沒有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
(三)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小學教育也不能幸免。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教學,學校要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而對于課本中的社會實踐、興趣活動等匆匆?guī)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較多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技巧,而對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卻較少。特別是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很多學生第一次撒謊往往是在作文寫作中,是因為學生實在沒有素材可以寫只能通過編的方式寫作文嗎?很明顯是不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小學生在寫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沒有及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的方式去欣賞日常生活之美,而是鼓勵學生購買好詞好句這樣的作文輔導書,通過仿寫、堆砌的方式寫作,因此出現(xiàn)了寫“我的媽媽”的題目,班級里出現(xiàn)了七八個會寫夜深了,我發(fā)了高燒,瘦弱的媽媽背著我跑了幾百米帶我去診所的故事了。小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缺失,不利于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綜合成長。
二、小學語文教育問題針對性思考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教學活動中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習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再轉變?yōu)椤拔蚁雽W”,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轉變的關鍵在于給予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相比較之前學生學習不認真有家教、晚輔班進行兜底。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對自己負起責任,同時制定一定的獎懲機制,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必要時再請求他人幫助。在給予學生獨立空間后,學生會逐漸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提升學習效率。
(二)教學中注意教學互動
在教學中,首先,要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采取學習小組的方式,安排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相互協(xié)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其次,在教師與學生互動中,教師要提高與學生的互動頻率與深度。不能為了互動而互動,互動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且?guī)熒右膊粌H僅只有提問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采取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講解一節(jié)課,教師再做最終點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教師也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單純以應試考試作為教育的標尺,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欣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鑒賞能力。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發(fā)散性思維來思考作文,同時采取社會實踐的方式,讓小學生可以直接觀察社會生活,豐富學生社會閱歷與開拓眼界。
本文論述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為三個方面,第一為沒有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第二缺乏良好的教學互動,第三語文教育較少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力。針對這些問題,筆者一一提出了解決方案。在語文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始終堅持空杯心態(tài),不斷學習,為實現(xiàn)教育強國不斷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