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駿華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隨著教師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個體學習“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將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納入英語課堂中,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關鍵詞:合作學習;英語課堂;存在問題;解決策略
合作學習,又稱協(xié)作學習或共同學習,是當今廣泛使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從一般意義上講,合作學習就是一種學生以小組形式,通過互助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的活動。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tǒng)英語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提高學習效率。
一、合作學習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意義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開口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靈活交際是最主要的教學目標。而要進行口語交際,就要與他人很好地溝通。合作學習這樣一種方式恰好解決了溝通中存在的問題。語言實踐需要對話操練,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英語課堂含有極其多的對話機會。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大部分學生都能真正參與課堂,學生練習英語的機會增加了,特別是在學習每個單元的句型操練部分時,合作氣氛相當熱烈,教學再也不是教師和個別學生之間的活動,學生再也不是課堂中的配角甚至是旁觀者,其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xiàn)。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是以老師領讀為主要方式進行的,學生雖然能夠部分參與到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但要想完全地參與,還是取決于老師。老師能夠想到要照顧到所有的學生,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但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絕大部分的老師是不能做到這一點的,這就阻礙了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此時就需要合作學習這一新型的學習模式來彌補了。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相互交流思想,發(fā)展彼此間的友誼,互相提問,答疑,等等。所有這些活動,為他們提供了自然、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來鍛煉自己,潛移默化地發(fā)展了他們的社交技巧,提高了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例如在教授4A Unit9 C Work in pairs時, 我給學生的課前任務是:以需要幫助的人為主題設計小對話。這可讓學生們抓住了Show一次的好機會,他們小組之間共同討論,個個出謀劃策,忙得不亦樂乎。第二天上課,他們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有的小組一個學生扮演賣火柴的小女孩,其他學生很熱情地詢問:“Whats the matter?”并用句型“Heres...for you.”給她送吃的、喝的、穿的東西。還有的學生扮演生病的老奶奶、餓壞的小狗等。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都忙壞了,我也陶醉在欣賞學生學習成果的喜悅之中。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合作學習在小學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在剛開始的階段,由于小學生缺乏合作的技能,他們在課堂上的操練溝通經(jīng)常受阻,或發(fā)出很多噪聲,以至于無法專心練習,或者因為急于表明自己的觀點,左右他人的思路,導致沖突的發(fā)生。
在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 為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施效果, 筆者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師生合作
老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學相長是我一貫遵循的原則。在生生合作中,教師的參與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學生的對話表演中,我也經(jīng)常會作為“特邀嘉賓”友情客串一下。學生也經(jīng)常被我邀請為“神秘小導演”,幫我制定課前任務。
(二)競爭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促進合作學習,教師要抓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給學生營造一個競爭的空間。我在班級里開展了“英語之星”活動,目的是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隊合作精神,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在課堂上,小組競爭非常激烈,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特別強。每個小組都有自己響亮的組名。無論是在檢查課前任務時還是在表演對話時,學生都很賣力,都想給自己的小組贏得最多的星星。每堂課每個小組都會有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在情境創(chuàng)設表演上更是如此。每個組都有獨特的亮點,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每堂課我們都要評出優(yōu)勝小組,并給獲勝小組每人加一顆星。
(三)適時調(diào)控,選好合適的小組長
當小組合作學習脫離主題時,教師要適時地把主題引回來;而當學生思考問題產(chǎn)生分歧時,小組長的作用就非常大了。合作學習的小組長是小組集體意見的整理者和反饋者,為此,教師要挑選那些有集體榮譽感、合作意識強、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才能的學生來擔任。同時也要警惕出現(xiàn)“小權威”控制全組活動的現(xiàn)象,要考慮給每個學生鍛煉的機會,促進小組中每個成員的發(fā)展。
三、多媒體助力合作效果
(一)合理編排座位
由于合作學習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甚至有時一堂課會用到好幾次。因此,為了便于學生討論、交流和完成任務,便于教師講授,在座位編排上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秧田式編排法。筆者為了吸引學生,將這一小環(huán)節(jié)搬上了投影儀。首先是展示了小方塊、馬蹄形、圓形等多種座位編排方式,其次是把所有學生用一個個可愛的小人表示(男女生有別)。當某位學生的回答正確率節(jié)節(jié)攀升之際,其就循著“組間異質(zhì)”的道理,被調(diào)到其他組。簡單可愛的過場動畫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
(二)選擇合理的學習內(nèi)容
教師首先要改變觀念,不要產(chǎn)生“任務觀點”,不要流于形式,而應從“形式服務于內(nèi)容”的角度出發(fā)。在多媒體運用的教學策略上,教師首先需要選好合作學習的材料,制作學習任務明確清晰的PPT。合作學習相對于個體性學習的優(yōu)勢在于:小組討論的形式容易使小組成員產(chǎn)生認知沖突,這種認知沖突有利于學生突破單一的思維模式,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促成小組成員對問題的深入探究。要想取得上述效果,筆者認為目前最合適的多媒體教具是電子白板。對于英語課堂中有一定難度、富有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能激活思維的學習任務,師生端的互動非常重要。電子白板可以讓學生在合作探究后做出某種有價值的預測或發(fā)現(xiàn)后及時上傳至教師端,使教師一目了然;而耳麥更是使師生的語言能互相清晰地傳達,不存在傳統(tǒng)課堂中亂哄哄導致聽不清的現(xiàn)象;獨立分端口的設置,更是確保讓學困生有很大概率答錯的語言只傳到老師的耳朵,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三)選擇合適、生動的課件
如學了各種運動的英語名稱以及句型和詞組后,筆者給學生出示sing,swim,run,football的圖片及相關的真人視頻。這能讓學生有最直接、深刻的印象。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責任編輯:吳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