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泰
摘要:多元化教學法作為新課改背景下涌現(xiàn)出的眾多教學理念中的佼佼者,能夠為教師們的教學提供更加多樣化和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內容?;诖?,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元化教學理念,通過多元化教學法來激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綜合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從而更好地促進初中科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科學;多元化教學法;教學應用
科學這門學科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對科學知識有籠統(tǒng)和基礎的認識,為學生以后學習更加深入的科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對課本上的科學知識進行背誦,在教學過程中也傾向于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讓學生有一個探索的過程。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經過學習之后依然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在學習新的科學知識時依然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從這個角度而言,以往的教學模式顯然是與新課改所倡導的關注學生自身發(fā)展的理念相違背的。因此,初中科學教學的改革已經是勢在必行。多元化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學生的自身能力是有著重要作用的。然而,教師該如何在實際教學中落實好這一方法呢?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以往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以找到運用多元化教學法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初中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新課改理念的角度來看,以往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是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fā)不夠。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選擇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學生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背誦這些答案。學生缺少對問題的探索,沒有發(fā)揮自身能力的機會,再加上教師的教學往往比較枯燥,導致學生的主動性一直提不起來。第二類是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到位。科學這門學科是以大量的實驗作為基礎的,而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實驗卻常常被教師所忽略。學生缺少實驗經歷,只能在課本上學習一些實驗理論,試問這樣的教學怎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第三類是學生對理論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認識不夠。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很少會將課本上的科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就讓學生形成了一種“知識與生活距離很遠”的錯誤認識。要知道,科學這門學科就是在大量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其與實際生活可以說是密不可分。因此,這種錯誤認識必須被扭轉,否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
二、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開展問題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索
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元化教學法解決問題,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問題教學,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問題教學的實質就是將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得到新的知識。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通過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并在學生得到結論后對其進行評價。這樣一來,學生的科學認知都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的,一方面鍛煉了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知識的深刻印象,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在“組織、器官和系統(tǒng)”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提出一個個問題來引領學生對本節(jié)的知識內容進行合理的思考。教師在教學開始時,可以先問學生一些基礎的問題:“組織、器官和系統(tǒng)各自的定義是怎樣的?”在學生對基礎的知識有了一定掌握之后,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這三個概念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這樣一來,學生就通過自身的思考對本節(jié)的知識有了深刻的認識。
(二)開展實驗教學,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
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元化教學法解決問題,教師還要積極地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實驗教學,鼓勵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所學的知識。實驗是近代科學建立的基礎,也是探索和驗證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學生想要學好科學知識,實驗能力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實驗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所學的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更深一步的理解。這樣一來,一方面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得到了保證,另一方面學生的實驗能力也在一次次的實驗過程中逐漸得到了提升。如在“氧氣”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真切地理解氧氣助燃物的性質,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做一個相關的實驗。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兩根細鐵絲和一個盛滿氧氣的氧氣瓶,然后讓學生分別觀察這兩根細鐵絲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不同的燃燒表現(xiàn)。學生通過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得更為劇烈,這就證明了氧氣助燃劑的性質。
(三)開展信息化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想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元化教學法解決問題,教師還要合理利用信息設備開展信息化教學,通過更加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初中課堂教學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多媒體設備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更加立體和直觀的圖像、視頻,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圖像、視頻的觀看來獲得更加真切的知識理解。如在“變化的地形”這一章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展現(xiàn)不同的地形圖片,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圖片的對比對不同地形的特征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火山的活動過程或者演示海陸變遷的過程。這樣通過視頻的詳細展示,學生就會對這一部分知識有了更加直觀的理解,學習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開展生活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
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元化教學法解決問題,教師也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多舉一些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與自身生活之間的深刻聯(lián)系,從而促進學生實踐意識的形成。教師在講述一些知識時,可以通過舉例生活現(xiàn)象來證明,這樣的例子也會有效地消除掉學生對于新知識的陌生感。在長期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漸形成科學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認識,這樣的認識會使得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如在“生物的主要類群”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找一找常見的生物,并對他們的特點進行分析。如看到燕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說一下它的類群、它在自然界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在看到蘑菇的時候,則可以趁機讓學生學習一下關于真菌的知識。這樣的實踐教學一定會讓學生印象深刻,學生的實踐意識也就逐漸建立起來了。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元化教學法解決問題,首先要開展問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思考獲得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思維分析能力;其次,要開展實驗教學,在加深學生知識理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再次,要開展信息化教學,用更加多彩的內容帶給學生更加良好的課堂體驗;最后,還要開展生活化教學,通過生活實例和戶外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
參考文獻:
[1]葉鎮(zhèn)源.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評價:初中科學新課程多元化階段性教學評價研究[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5(8).
[2]王偉文.淺析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
[3]張振德.對初中《科學》多元化解讀的理性思考[J].成才之路,2008(3).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