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肯·托合塔江
摘 要:合唱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與集體合作意識,尤其在當下推行班級合唱的背景下,音樂課中的合唱教學更是尤為重要?;诖?,以下對小學音樂課堂中實施有效合唱教學的實踐進行了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實踐分析
引言
在音樂課合唱教學中,有些老師都會覺得音樂課合唱教學很難正常開展,以至于忽略合唱教學,忽略合唱部分只演唱主旋律聲部,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有很多,比如:每個班學生的歌唱水平不同,音準好的孩子只占班級一部分,學生對合唱不感興趣,學生對氣息等基礎練習不感興趣等,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探索出小學音樂課中實施有效合唱教學的途徑,結合課堂實踐,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多種教學手段豐富音樂課堂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教師在教學中普遍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因此,音樂教學并不受到小學教育的重視,進而導致小學音樂教學處于滯后的狀態(tài)。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小學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逐漸凸現(xiàn)出來。為了更好地開展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音樂課堂,讓學生能夠積極參地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合唱教學中可以采用演示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快地掌握演唱的節(jié)奏、旋律等。演示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播放合唱片段讓學生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習演唱技巧。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模仿的過程中指出其不足之處,針對不足進行練習,促使學生彌補自己不足,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逐步掌握各種合唱技巧,促使學生的合唱水平進一步提升,進而有效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二、設置合唱的相關問題,激發(fā)小學生參與合唱練習的興趣
在進行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合唱部分的教學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做好合唱基礎知識的教學是至關重要的。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相比,小學生是比較活潑好動的,他們對于新鮮的事物也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小學音樂合唱中的部分知識是比較枯燥的,在進行聽講的過程中,小學生非常容易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學音樂合唱課堂的效率和質(zhì)量。根據(jù)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為了減少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提高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們營造出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參與合唱練習的興趣。為了激發(fā)小學生參與音樂合唱知識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進行趣味性課堂的構建,促使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相關知識的學習。比如:在對小學生進行合唱基礎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提出幾個問題:你所了解的合唱包含哪幾種形式?在合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怎樣的情感變化?什么樣的歌曲比較適合合唱?學好合唱知識對于我們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在學生們回答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找?guī)讉€合唱的視頻,讓學生對相關的內(nèi)容進行賞析,并引導他們再次對剛才的問題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小學音樂合唱課堂的民主性和趣味性,提高他們的合唱興趣,通過主動學習掌握有用的基礎知識,同時,小學生們進行音樂合唱知識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能得到極大程度上的激發(fā)。
三、以手風琴演奏協(xié)助合唱教學
在班級合唱教學期間,學生對音高概念的認識具有一定難度,需要采用長期的訓練方式進行引導,使學生逐漸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針對此種現(xiàn)象,教師可以在開展合唱教學之前引導學生分聲部進行手風琴的演奏,并鼓勵學生進行多次、重復的練習。在吹奏旋律節(jié)奏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內(nèi)心逐漸形成相應的旋律感,從而為后續(xù)的合唱教學奠定基礎。例如,在以《大鐘和小鐘》為內(nèi)容開展合唱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旋律演唱,然后結合音樂教材的內(nèi)容劃分,實現(xiàn)對旋律的演奏。然后,在合唱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通過手風琴進行合奏,不僅密切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也降低了音樂合唱的難度。
四、注重樂器的利用
每種樂器都有其優(yōu)勢,因此,在合唱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樂器的運用,通過樂器讓學生從宏觀上感受音準、音高。例如,在《送別》這首歌曲學習時,因其節(jié)奏簡單,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如電子琴、口琴等,學生通過聆聽不同樂器演奏之后能夠更快地掌握不同聲部的音準與音高,進而便于學生學習不同聲部的合唱。另外,在合唱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讓學生運用樂器進行伴奏,學生之間交替伴奏,同時教師也可運用鋼琴輔助合唱教學,這樣可以有效解決學生音準與音高方面的問題,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合唱水平,保障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有效性,推動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開展。
五、經(jīng)常開展音樂活動感受樂趣
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班級合唱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率,教師可以將簡單的輪奏、輪唱以及說唱等形式應用在課堂中。尤其是在節(jié)奏訓練過程中,需要通過該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合唱意識,并深刻感受合唱歌曲。例如,在《誰唱歌》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音樂錄音,并鼓勵學生進行輪唱。隨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輪唱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此時,小學生會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想法,提高了合唱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夠認識到音樂的拍節(jié)。然后,在合唱的過程中,小學生均可以堅持自己的聲部,并按照內(nèi)心的旋律推進,實現(xiàn)對一聲部、二聲部的統(tǒng)一,完成《誰唱歌》歌曲的合唱。
結束語
總之,在音樂課合唱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與途徑,激發(fā)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與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合唱的獨特魅力與美感,感受到多聲部合作的快樂,實現(xiàn)音樂課堂的有效合唱教學。
參考文獻
[1]孫偉.基于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探究[J].中國文藝家,2019(11):175.
[2]石勝蘭.淺談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開展合唱教學[J].學周刊,2019(32):158.
[3]潘婭.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實施合唱教學的探索實踐[J].科普童話,2016(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