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筱菊?湯樹蘭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為英語語言習得提供了便捷的學習方式和豐富的內(nèi)容語境,提高英語學習的時效性。本文以《大學英語聽說3》課程的課外自主聽力口語練習的情景表演視頻錄制為例,基于POA理論進行教學設計,以輸入促輸出,學用結合,學生通過線下課堂學習與線上網(wǎng)絡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課外聽力口語自主學習,促進英語語言習得自我語境的構建。
【關鍵詞】新媒體;自我語境構建;自主學習;POA理論
【作者簡介】倪筱菊(1987-),女,昆明理工大學津橋?qū)W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湯樹蘭(1976-),女,昆明理工大學津橋?qū)W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二語習得,語用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新媒體時代英語語言習得自我語境構建行動研究”(項目編號:2019J0358)和昆明理工大學津橋?qū)W院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媒體時代基于POA的大學英語 ‘金課’構建行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引言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語言的習得和傳播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途徑,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便捷的學習平臺,打破了傳統(tǒng)的學習時空的限制。學習者通過數(shù)字媒體平臺的音頻、視頻、文字內(nèi)容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面對面交流方式,為英語語言學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內(nèi)容語境。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成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技術活躍的使用者,對于英語學習者而言,通過數(shù)字媒體如QQ、微信、學習APP進行自主學習積極地構建建自我語境和知識體系。新媒體的交互性和即時性有利于學習者拓寬學習渠道,豐富了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手段。學生不僅僅是傳統(tǒng)的信息接收者,成為自主的信息篩選者、知識探索者,通過批判性的信息選擇,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寧新穎,2018)。
目前,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面臨學習內(nèi)容多樣化,知識碎片化, 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專業(yè)的學習指導等問題。語言學習大多停留在詞匯、語法、語音、語調(diào)等知識層面上,缺乏語境構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多集中在課文分析、語法講解和詞匯練習等方面,缺乏語用意識。授課模式和教學內(nèi)容單一化,教師對學生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fā)展關注不夠,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學習信心和毅力欠缺,學習效果不顯著。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應樹立語用觀念,運用語用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開展課外自主聽力口語練習時,教師應發(fā)揮指導和促進作用,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應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達到更高的發(fā)展水平。2015年文秋芳教授在《構建“產(chǎn)出導向法”理論體系》一文中展示了POA“學用一體說”的教學理念,“輸出驅(qū)動假設”“輸入促成假設”和“選擇性學習假設”的教學假設以及“評價”的教學理論(文秋芳,2015)?;ヂ?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為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的教學提供了開放式的學習空間和教學環(huán)境,教師基于POA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學生進行線下學習和線上自主學習的混合式學習,促進傳統(tǒng)面授課堂和數(shù)字化教學的優(yōu)勢互補,教學形態(tài)從一元化轉(zhuǎn)向多元化,適應教育信息化變革的時代要求。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學習者通過自主語言學習,在指導下構建自我語境,達到潛在的發(fā)展水平(維果茨基,2001)。教師在開展POA教學設計時,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拓展教學思路,作為生語言學習的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在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意義之后,教師應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立最近發(fā)展區(qū),幫助學生超越到潛在的發(fā)展水平。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和指導學生構建語言習得的自我語境,包括語言性語境和非語言性語境,在課內(nèi)與課外指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的有效的語言輸入和輸出。
二、多媒體環(huán)境下基于POA理論的英語語言習得自我語境構建
本文以《大學英語聽說3》課程的課外自主聽力口語練習為例,教師通過POA模式設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方案,以輸入促進輸出,促進學生英語語言習得自我語境構建。根據(jù)教學計劃的安排,該門課程的平時成績滿分為100分,課外自主聽力口語練習占平時成績的50%,內(nèi)容包括英語趣配音、新聞錄音、演講模仿錄音、名劇本表演視頻錄制、情景表演視頻錄制。任課教師于開學第一周將課外自主聽力口語練習內(nèi)容安排發(fā)至班級QQ學習群,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本文主要集中于研究情景表演視頻錄制部分的課外自主口語練習,基于POA教學理論進行聽說教學設計,通過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探究新媒體時代大學生英語語言習得的學習方案,引導和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語境的構建,提升學習效果。
任課教師所教授的班級各班選出一名班長,由班長組織建立班級QQ學習群,作為網(wǎng)絡在線教學和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各班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人數(shù)為6至8人,并確立一名組長。本文結合該課程第五單元“What’s the big idea?”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確定情景表演的話題為“What did you dream of doing or being when you were younger? How about now?”。筆者以POA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開展新媒體時代下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實現(xiàn)語境自我構建。POA理論的“輸出驅(qū)動”假設認為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后,會為產(chǎn)出目標而進行輸入性學習,輸出任務成為學生的學習驅(qū)動力(文秋芳,2015)。筆者在進行本單元Sharing部分的教學之前,先將本次情景對話的話題和學習任務發(fā)送至QQ群,使學生明確產(chǎn)出任務,樹立英語學習意識。在進行線下課堂教學時,筆者對Sharing部分的練習題1-3小題講解之后時候,引導學生對課本內(nèi)容里呈現(xiàn)的職業(yè)中英文表達進行歸納總結,教師進行適當補充,如engineer,accountant,designer, tourist guide等常用的職業(yè)中英文表達法。
筆者對練習題第四小題“What did they dream of doing or being when they were younger?”和第五小題“Would they describe their job as a dream job?”進行聽說訓練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視頻,促進學生的視覺輸入,學生邊看邊聽,促進聽覺輸入,呈現(xiàn)立體化的語言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重要表達法和句式進行重復訓練,以聽促說,聽說結合,完成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語用意識,歸納總結描述夢想的詞匯和表達法,構建語境。教師通過開展互動式教學,學生自主舉手發(fā)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消除課堂學習緊張和畏懼感。教師引導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描述曾經(jīng)的夢想可用以下表達法:“I wanted to be...”; “When I was a child, I dreamt of being...”;“When I was younger, I loved..., and I was thinking of...”。描述現(xiàn)在的職業(yè)感受可用如下表達句式:“It helps me achieve my dream.”; “It is a dream job, and every day is a different day.”; “It allows me to do what I always wanted to do”; “It is a dream job, because you get a lot of satisfaction”(鄭樹棠,2015)。教師針對本次情景對話表演的題目,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課外口語練習。各組長負責組織本小組成員完成情景表演的文本編寫和視頻錄制,視頻時長為4至5分鐘。根據(jù)POA教學理論的“輸入促成假設”,教師應恰當?shù)貫閷W生提供合適的輸入性材料,拓展現(xiàn)有學生的知識和語言體系,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產(chǎn)出水平(文秋芳,2015)。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情景表演的話題,把歸納總結知識點、第四和第五小題練習題的視頻和文本、補充的課外知識、情景表演的視頻制作要求發(fā)送至班級QQ學習群,開展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充分調(diào)動學生利用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和輔導學生探究知識,邊學邊用。POA理論的“選擇性學習假設”認為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產(chǎn)出任務選擇性地學習有用的知識部分進行處理、理解和記憶(文秋芳,2015)。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情景表演的視頻錄制任務。第一,學生圍繞話題要求,確定角色分配,完成本組視頻表演的對話文本的編寫和提交,鼓勵創(chuàng)新。教師在特定的時間之內(nèi)開展線上教學,幫助學生修改對話文本、答疑解惑,學生進行反饋。第二,通過小組討論,明確分工,做好視頻錄制準備工作。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校對語音語調(diào),對于不確定的發(fā)音,學生通過QQ與任課教師交流,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第三,組長組織本組成員運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完成視頻錄制,并進行后期的字幕、動畫、編輯等工作,由組長提交給班長,班長收齊后統(tǒng)一交給任課教師。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任課教師開展師生合作式互評:小組自評,組間評價和教師評價。筆者將個小組的視頻和擬定的評分標準發(fā)送至班級學習QQ群。評分標準分為5個檔次,滿分為15分,評分細則包括語音、語調(diào)、內(nèi)容的清晰度和流暢度、視頻效果和制作技術等五項標準,每一項為3分。各小組開展自評,兩個組交叉互評。組長自評和互評結果統(tǒng)一匯報給班長。教師對每以小組的視頻進行評價,并給出反饋意見和建議,班長負責統(tǒng)計工作。綜合個小組的分數(shù)后,教師選出較好的兩個組的視頻,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學習。
三、結語
基于本次的課外自主口語學習的任務,筆者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通過教學反思進行總結。新媒體時代下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開展線下課堂教學的同時,以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依托,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有助于為學生創(chuàng)建積極情感的教學語境,增進師生感情,減少學生的語言學習障礙。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克服學習障礙,激發(fā)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促進語言習得和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自我語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寧新穎.論自媒體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管理[J].智庫時代,2018.
[2]王榮仙.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評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1.
[3]維果茨基.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文秋芳.構建“產(chǎn)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
[5]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3視聽說教程(第三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