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積西 于兆艷
摘 要:新媒體的蓬勃發(fā)展,網民數量的不斷攀升,信息網絡與社會發(fā)展高度融合,給新時代領導干部的網絡素養(yǎng)提出了新要求。在闡釋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基本內涵的基礎之上,從技術發(fā)展、社會管理和國家安全等維度探討新時代領導干部所需具備的網絡知識和技能素養(yǎng)、網絡政治素養(yǎng)、網絡輿情素養(yǎng)、網絡安全素養(yǎng)。同時,綜合當前領導干部“管網用網治網”能力水平的不足不當之處,提出領導干部要善于通過持續(xù)學習提升網絡知識技能,通過精準策劃提升網絡傳播效果,通過多方聯動化解輿論危機,通過廣開言路接受網絡監(jiān)督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提升路徑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風險形成機理及防范路徑”(19CZZ014);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點委托項目“新時期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模型建構研究”(2016ZDWT24)。
[中圖分類號] D26 [文章編號] 1673-0186(2019)011-0037-010
[文獻標識碼] A ? ?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19.011.004
當前,我國信息社會向縱深推進,一方面,顛覆性信息技術加速發(fā)展和運用,國家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備受矚目,另一方面,移動互聯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公眾言論空間多元拓展,即時性、高互動性的信息傳播已滲透于公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對各領域的影響日趨顯著,強力助推社會發(fā)展朝著更加民主、開放、公正、法治的方向邁進,同時也賦予了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新的內涵和要求。各級各地領導干部需要不斷提高政治覺悟,開放包容,與時俱進,認識好、利用好網絡,積極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yǎng)。
一、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
要弄清楚什么是網絡素養(yǎng),首先要對“素養(yǎng)”這一概念有基本的了解。按照《牛津詞典》中的解釋,“素養(yǎng)”(literacy)[1]就是“the quality or sate of being literate; knowledge of letters; condition in respect to education”。中文釋義為:讀寫的能力與狀態(tài)、識字讀文的能力、與受教育相關的因素。我國《辭?!穼ⅰ八仞B(yǎng)”定義為人的一種修養(yǎng)。本研究結合中西方的概念總結認為:“素養(yǎng)”就是通過學習所具備的基本能力以及通過自我修養(yǎng)的提高而獲得的一種品質。
(一)網絡素養(yǎng)的起源及內涵
學界對網絡素養(yǎng)的研究是隨著網絡的發(fā)展而興起的,“網絡素養(yǎng)”一詞最早由美國學者麥克盧爾(McClure)提出,他認為網絡素養(yǎng)由知識和技能兩方面組成,具體來說就是網絡知識的正確判斷和應用,網絡技能的有效使用,此兩點是評價一個人網絡素養(yǎng)好壞的肯定性標準[2]。此外,美國學者阿爾特·西爾弗布拉特(Art.Silverblatt)認為網絡素養(yǎng)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七個層面:第一,可以決定自己的網絡消費;第二,對網絡傳播的基本原理有較好的了解;第三,能夠認清網絡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第四,具有分析網絡信息策略的能力;第五,善于解讀網絡信息文本和網絡媒介文化;第六,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欣賞網絡信息的內容;第七,向網絡互動的對象提供負責的、有效的媒介訊息[3]。2013年,美國學者霍華德·萊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在其著作《網絡素養(yǎng)——數字公民、集體智慧和聯網的力量》中將網絡素養(yǎng)定義為“Net smart”,指出“素養(yǎng)是技能和社交能力的結合”[4],能夠影響人的思維和社會關系,甚至能改變世界。
在網絡媒介發(fā)展進化的過程中,眾多學者將網絡素養(yǎng)與媒介素養(yǎng)、數字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進行關聯研究,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又建立了相對獨立的概念范疇。本研究將“網絡素養(yǎng)”定義為:通過分析、利用網絡媒介,通過網絡媒介獲取繼而創(chuàng)造有效的媒介訊息,從而對個人的思想以及人際關系產生影響的一種能力。
(二)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研究現狀
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信息網絡迅猛發(fā)展,針對不同社會群體的網絡素養(yǎng)研究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2008年以來,部分領導干部因言論失當、行為失范引發(fā)了陣陣網絡輿論狂潮,他們成為輿論抨擊和批評的對象,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黨政領導干部的社會形象乃至政府公信力,針對不同網絡環(huán)境下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研究也不斷升溫。
目前學界關于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新媒體素養(yǎng)、網絡執(zhí)政能力等方面。其中,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重要性問題得到的關注最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分析網絡發(fā)展給領導干部帶來的挑戰(zhàn)。研究普遍認為,信息時代的高速發(fā)展和媒介技術的不斷革新改變了傳統(tǒng)的輿論格局,給領導干部線上線下執(zhí)政帶來雙重考驗。學者劉長發(fā)在《論領導干部的網絡素養(yǎng)》中從領導干部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利用好網絡執(zhí)政。也有學者指出當下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和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缺失之間的矛盾造成了當前的互動困境。二是探討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不足。王靜芳在《領導干部要重視提升網絡素養(yǎng)》中從當前網絡社會現狀出發(fā),分析了領導干部應該如何借助網絡媒體改進和推進工作,張仕勇在《論領導干部網絡新聞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就領導干部如何運用網絡學習和新聞信息做了探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際網絡空間形成新格局,互聯網繼續(xù)高速發(fā)展特別是5G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也面臨著一些新形勢和新要求,本研究以新時代網絡發(fā)展態(tài)勢和網絡執(zhí)政需求為背景,綜合探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基本現狀、潛在問題和對策建議。
二、新時代領導干部提升網絡素養(yǎng)的緊迫性
當下,互聯網高速發(fā)展,一方面為各級領導干部疏通了民意渠道,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網絡平臺猶如“放大鏡”放大領導干部的小瑕疵,在給個別領導干部帶來“網絡恐慌”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政府形象?;ヂ摼W在提升政府和社會透明度、增加民眾話語權的同時對領導干部展開了全天候、全方位、全媒體形態(tài)監(jiān)督,領導干部猶如進入了一座“玻璃房”,言行舉止時刻需要接受鎂光燈的檢驗,稍有不慎便會被網友圍觀,甚至被人肉搜索。同時,互聯網對民眾生活、社會治理和國家安全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時刻考驗著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能力和決策能力。以下將從信息社會發(fā)展、建設網絡強國、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加強網絡管理、維護意識形態(tài)陣地五個方面分析新時代提升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緊迫性。
(一)信息社會發(fā)展需要領導干部提升網絡知識素養(yǎng)
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經達到8.2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到了8.17億。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中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的網絡大國。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與信息傳播技術的不斷更新,移動互聯網已經向縱深發(fā)展,深刻影響并形塑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工作。隨著5G互聯網的開始布局,未來將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信息社會人類面貌日新月異,國際競爭將形成新格局。
互聯網發(fā)展對民眾的日常生活,對黨和國家的治理,對公共外交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領導干部的有效執(zhí)政不能回避網絡挑戰(zhàn),反而要在網絡空間掌握主導權。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整個世界。”[5]因此,領導干部就更要認識到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對國家命運與前途的重要性,這就需要領導干部轉變傳統(tǒng)的互聯網認知,清楚地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國家和社會長遠發(fā)展的重要性,加強對互聯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網絡知識素養(yǎng),不斷增強利用網絡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
(二)建設網絡強國需要領導干部提升網絡政治素養(yǎng)
所謂網絡政治素養(yǎng),就是領導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深入學習貫徹黨和國家提出的網絡強國思想,團結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實現網絡強國這一宏偉目標。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互聯網工作,統(tǒng)籌部署于關系國家安全、政權安全和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全局中。2014年,我國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領導小組,并提出建設網絡強國這一戰(zhàn)略思想,該思想一方面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使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fā)展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立足于國際形勢發(fā)展與信息技術革命之間的關系,要求遵循互聯網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網信事業(yè)的謀劃發(fā)展。2018年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繼續(xù)強調了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性,指出必須要敏銳抓住信息化發(fā)展的歷史機遇,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信息網絡高度發(fā)展,擁有全球最大的網絡應用市場,在國際競爭中不斷實現“彎道超車”,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但我國也面臨著許多阻力與壓制。2018年12月初,美國以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為由逮捕華為CFO孟晚舟,同時以各種手段壓制華為5G通信技術向全球拓展。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以及日韓等國,都針對華為產品與服務實施極為嚴苛的審查。這些都體現出建設網絡強國并非一朝一夕之舉,其外部壓力是非常重大的。因此,領導干部必須提升自身的網絡政治素養(yǎng),樹立高度的政治覺悟,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號召,發(fā)揮好在網絡建設中的領頭羊作用,做到科學決策與領導,保證在國家信息爭奪戰(zhàn)中處于有利地位。
(三)走好網絡群眾路線需要領導干部提升網絡技能素養(yǎng)
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的歷史實踐并結合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而形成的,其歷史演變經歷了從工人路線到工農路線到人民路線再到如今的“網民路線”[6]。在2016年4月舉行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fā)發(fā)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不斷提高這項本領”[7]。
走好網絡群眾路線,就是要充分尊重廣大網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堅持“從網民群眾中來,到網民群眾中去”,最大限度地運用網絡平臺問政、問需、問計于民,實現和保持黨同網民群眾的密切聯系[8]。著名政治學家塞繆爾·P.亨廷頓曾提出,政治現代化的實質內容主要體現在政治參與的擴大[9]?;ヂ摼W信息技術的高度發(fā)展進一步促進了網絡政治參與,使得官民互通更加方便快捷,網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的渠道得到暢通和延伸。這就對領導干部在新形勢下走好網絡群眾路線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做到上網接地氣、訪民意,下網辦實事;如何運用好互聯網聽取社情民意,甄別網民訴求及網民意見;如何最大化利用好政務平臺,做到積極互動,開展好網上各項工作。這些都是當前領導干部面臨的現實課題。
(四)加強網絡管理需要領導干部提升網絡輿情素養(yǎng)
網絡輿情是指在網絡平臺傳播對公共事件、社會問題的網絡輿論,是就網絡平臺某一事件引起網民情感、態(tài)度、意見觀點的互動與表達傳播,以及持續(xù)影響力的集合。領導干部的網絡輿情素養(yǎng)就是領導干部掌握網絡輿情傳播規(guī)律,分析網絡輿情傳播態(tài)勢,以及應對處置網絡輿情事件的能力。
公民意識的覺醒,以及網絡平臺低門檻、低操作難度、規(guī)范性薄弱等特點增大了網絡輿情的發(fā)生概率。同時由于海量的信息中摻雜著各種虛假信息,再經過社交媒體裂變式、病毒式傳播容易致使謠言滋生,網絡審判、人肉搜索等網絡事件時有產生,進而演化成一系列社會問題。雖然近年來黨和國家在不斷加強領導干部輿情素養(yǎng)意識的提升和相關培訓,但在一些突發(fā)事件中,廣大領導干部輿情預判能力、導控能力略顯薄弱,陷入茫然失措之境。面對突發(fā)性危機事件,缺乏應對機制與應急預案,加之部分領導干部對網絡輿情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沒有及時有效予以掌握,不能夠進行網絡平臺的整體把控,導致一般網絡問題社會化,甚至演變?yōu)樯鐣芤约爸卮筝浨槭录陌l(fā)生,因此領導干部急需提升自身的網絡輿情素養(yǎng)。
(五)維護意識形態(tài)陣地需要領導干部提高網絡安全素養(yǎng)
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tài)競爭的主戰(zhàn)場,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維護網絡安全的重要一環(huán)。近年來,網絡安全問題早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境內外實施的“黑客”攻擊、網絡犯罪、竊密活動一直屢禁不止,從地方政府網站平臺遭遇黑客攻擊,致使系統(tǒng)癱瘓,到國家竊密事件發(fā)生,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這都給領導干部強化網絡安全意識提出了新的嚴峻考驗。一是要充分認識網絡安全是維護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樹立正確網絡安全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網絡安全是保障民眾共同理想的前提和基礎,是保障國家安全、政權穩(wěn)定甚至中華文化傳承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二是要充分認識到當前信息網絡存在諸多安全漏洞并在不斷變異延展,當前互聯網的安穩(wěn)運行背后依舊存在大量信息竊取、網絡攻擊等問題,各國之間、各種勢力之間依舊在網絡深處不斷發(fā)起“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領導干部只有提升網絡安全素養(yǎng),擔當維護網絡安全責任,才能有效維護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
三、新時代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存在的不足
新時代賦予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全新的內涵和要求,然而面對快速迭代變遷的信息技術以及不斷變革的網絡空間,部分領導干部還存在網絡素養(yǎng)方面的能力缺陷或者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執(zhí)政意識不強
當前,網絡空間發(fā)展和網絡輿論生態(tài)整體呈現向上向好態(tài)勢,但是互聯網已經成為各國之間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主陣地,網絡空間各種社會思潮和多元價值觀激烈碰撞使得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呈現出深度交融的態(tài)勢。世界各國普遍加強網絡空間占領和網絡輿論斗爭力度,領導干部的網絡執(zhí)政能力和效應成為重要評價指標。美國第一位“網絡總統(tǒng)”奧巴馬,當年在競選時就充分發(fā)揮了網絡的作用,注重與年輕粉絲互動交流,還積極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對外社交,多次與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領導干部進行網絡交流;2016年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特朗普在競選中更是將社交媒體的運用發(fā)揮到了極致,利用自己在網民中強大的粉絲基礎完勝競選對手希拉里,并展開了一系列“推特治國”的行動。這體現出國外一些國家領導人善于通過網絡、利用網絡來實現個人的政治目的。
能否調動網絡的力量來完成執(zhí)政,關乎領導干部個人的社會治理成效,更關乎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然而,面對網絡執(zhí)政的現實需求,部分領導干部網絡執(zhí)政意識不強,日?;静簧暇W,不關注網絡民意。由于作為“數字移民”的領導干部欠缺新時代下的網絡思維,欠缺與時俱進的政治敏銳力與價值判斷力,其不得不面臨線上、線下雙重管理的執(zhí)政考驗。
(二)網絡運用本領不佳
“當前的網絡媒體以其爆炸式的信息傳播、滲透式的情感動員、發(fā)散式的社會影響力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輿論形態(tài)格局。”[10]民眾已經習慣于從網絡平臺進行信息和知識的獲取,網絡平臺已成為官民互通的重要窗口。一些領導干部缺乏互聯網思維,并且對新形勢下互聯網發(fā)展之快表現出倉皇驚慌的態(tài)度,對網絡媒體環(huán)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淺薄,不能熟練掌握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甚至對網絡社會和網絡運用存在抵觸情緒,因此,這些領導干部的“雷言雷語”成為網民熱議的對象,甚至在輿論的發(fā)酵演變中成熱點話題的主角甚至“丑角”,這對其個人形象和政府形象的損害非常巨大。
雖然各級各地越來越重視對領導干部網絡運用技能的培養(yǎng),但是仍然有許多“網盲”型領導干部沒有認識到互聯網對整個社會治理以及對政府推展各項工作的重要作用,面對網絡依然“不懂如何表達”,甚至把互聯網當作“燙手的山芋”,采取排斥態(tài)度。公共事件發(fā)生時,部分領導不能有效利用網絡化解輿論危機,致使政府陷入被動局面,群眾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進而造成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領導干部網絡運用水平與其執(zhí)政能力是成正比的,如果不善于運用網絡,不熟知網絡傳播規(guī)律,則很難與網民進行良好的互動,無法了解民情、通曉民意,不能有效為網民服務。
(三)分析研判能力不足
當下正是網絡信息爆炸式、裂變式傳播的時代,當出現敏感輿情,領導干部不能迅速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研判,不能迅速分析信息發(fā)布者的意圖以及網民關注點,就會在判斷敏感信息時出現偏差,導致決策失誤和應對處置不當。有的網民在表達訴求的同時也將個人負面情緒代入,甚至添油加醋、歪曲事實;有的網民是為相關組織牟利或為個人私利傳播虛假信息混淆視聽誤導受眾。網絡信息真假難辨,魚龍混雜,能有效區(qū)分民眾真實訴求和不實信息,正確判斷網絡輿情傳播效果和帶來的后果,是體現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
2015年8月12日,天津濱海新區(qū)發(fā)生非常嚴重的危險品倉庫爆炸事件,造成無辜百姓傷亡,甚至造成百余名參與救援的消防工作人員喪生,當地政府嚴重低估了事件的危害性和輿情的力量,缺乏科學準確的分析判斷。此次爆炸事件發(fā)生之后,一方面當地政府對于港口附近建立危險化學品存儲基地未告知附近的民眾與商戶,這直接導致在發(fā)生大爆炸之初消防部門不能及時了解所儲存的?;贩N類,不能及時展開有效的救援,從而造成大量消防員傷亡。另一方面在事件發(fā)生后的救援及應對處置也存在問題,當地政府在先后召開的10次新聞發(fā)布會中,多次無法向媒體和公眾提供準確而有效的信息,在事關爆炸傷亡人數、爆炸事故源頭以及如何組織救援問題上,市政府都未及時對公眾進行有效的回應,并且政府部門把新聞發(fā)布會只當作應對外界的程序過程,未及時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的輿論走勢進行預先研判,不能滿足公眾對焦點信息的需求,致使大量的質疑與謠言在網絡平臺瘋狂傳播,引發(fā)了一系列輿情危機。這都是因為領導干部對輿情危機的分析研判能力不足,導致面對輿情危機應對處置失當,從而引發(fā)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
(四)創(chuàng)新引領的意識不強
近年來黨和國家多次強調網絡創(chuàng)新建設的重要性,要求各級干部重視網絡新媒體的宣傳與打造。然而,由于領導干部對網絡建設的創(chuàng)新引領意識不強,害怕承擔與之伴生的各種風險,不能夠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建設便民、為民的服務性平臺,導致部分政務平臺的開設成了一種擺設或者是為了應付上級要求而開設的“樣子”工程。2018年第三季度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網站檢查結果通報批評了六家政府網站,這六家政府網站呈現的主要問題有:版面設置粗糙,信息過時,為民服務模塊設置不顯眼,還有一些直接成了“僵尸”網站,只是網站首頁有內容,實際點進去都是一些陳舊的內容,政務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公開,信息發(fā)布生硬而刻板,與用戶互動不及時,反饋效率低,違背了加強網絡建設、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初衷。
21世紀以來,我國政府隨著網絡的發(fā)展不斷推進信息化政府服務工作,網絡問政形成常態(tài),電子政務發(fā)展深入,《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yè)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11]。然而,當前的許多政務服務平臺多少存在“兩張皮”的問題,流暢的辦事頁面不方便尋找,各種政務服務平臺未能有效銜接,政府網站來自各個部門的信息甚至出現不統(tǒng)一的現象。導致群眾進入網站辦事一波三折,甚至出現網上要求與線下要求不統(tǒng)一的現象,這些都體現出主管領導干部缺乏創(chuàng)新開拓思維,仍有落后的免責思維,從而無法有效助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發(fā)展。
(五)輿論引導規(guī)律不熟
網絡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輿論的“放大鏡”,是輿論斗爭的主陣地。如何引導網絡輿論朝著正確、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也是各級政府面對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在發(fā)生重大輿情事件或者相關工作成為輿論爭議焦點之時,熟悉并掌握網絡輿論發(fā)展變遷規(guī)律,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導控工作至關重要。然而,一些領導干部面對突發(fā)網絡輿情事件,往往會因為專業(yè)受限或者經驗匱乏,缺乏敏銳的政治意識與判斷力,從而帶來各種問題。如領導干部信息發(fā)布準備不充分,應對遲緩,在危機事件的應對處理過程中,缺乏信息化時代輿論引導理念,不能把握新時代下網民的心態(tài),未能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以及發(fā)揮自身意見領袖的作用,最終喪失了網絡輿情的主導權。
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具有即時性、突發(fā)性、爆發(fā)性和難控性等特征,這些都增加了網絡平臺對輿情監(jiān)管的難度。領導干部應對網絡輿情危機的表現等同于直接向公眾展示官方形象,如何有效應對網絡輿情危機是檢驗當下領導干部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標準。有的領導干部一味采取壓制輿論、降低危機影響的方式進行消息封鎖,開展灌輸式信息傳播,其實并不能及時疏導民意,公眾也不能及時獲得有效信息,也加大了謠言滋生與擴散的可能,容易導致輿情失控,甚至引發(fā)一系列社會矛盾。
四、與時俱進提升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對策
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的內涵因時代發(fā)展趨勢和網絡發(fā)展態(tài)勢而不同,在每個階段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針對當前網絡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我國部分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建議從制度建設、技能學習和素質培養(yǎng)等方面努力,與時俱進提升新時代領導干部網絡素養(yǎng),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展開。
(一)加強學習,提升網絡知識技能
網絡素養(yǎng)的提升是建立在對網絡媒介的認知基礎之上的,領導干部首先要加深對媒介及其進化現狀的認知,“克服自身的邊緣焦慮、委屈焦慮和危機焦慮感的癥狀,提高對網絡的敏感度和警惕性,同時積極轉變過去對新媒體的逃避、隱瞞和封堵的落后觀念,培育網絡信息傳播意識”[12]。一是主動適應信息化快速發(fā)展進程,積極參加網絡知識技能培訓與講座,政府部門要采取規(guī)范的考核制度,設置網絡技能培訓課程,將網絡技能考核列為青年干部考核的重點,對年齡較大的領導干部可放寬要求,但依然要進行最基本的上網技能培訓;二是領導干部自身要有危機感,當下是人人用網的時代,只有嚴格要求自身,利用好新媒體,“以新對新”,“以快對快”,不斷學習才能不落后于時代發(fā)展,日常積極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多學才能會用,遇到問題多與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交流、探討,提高政治敏感度,積極關注國際社會網絡發(fā)展的大格局,積極關注網絡發(fā)展的最新態(tài)勢,時刻站在網絡社會發(fā)展的前沿。
(二)善于策劃,提升網絡傳播效果
網絡提升了信息傳播效能,各級領導干部在向大眾傳播各種信息之時巧用網絡,往往事半功倍。一是要搭建好網絡宣傳平臺,加強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官方網絡媒體的建設,為干群之間及時溝通提供便利;二是要保證平臺的正常運行,做到日常的國內國際最新動態(tài)更新以及政府最新政策解讀,做好政務透明與政務公開,積極關注公眾的留言,及時澄清虛假新聞;三是促進政府部門網站與傳統(tǒng)新聞媒體平臺的深度融合,政府部門的權威性和傳統(tǒng)媒體的專業(yè)性優(yōu)勢互補,助推輻射更多的受眾群體。通過利用多方傳統(tǒng)媒體平臺及時傳輸給受眾政府最新動態(tài),對于提升政務信息的網絡傳播效果十分有利。四是要利用社交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特點,進行平臺定位,對目標受眾進行精準分析,內容上結合地方特色,貼近群眾生活,繼而提升政府網絡傳播的整體效果。
(三)積極宣傳,推進網絡治理體系化
“網絡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盵13]網絡治理體制機制的完善是黨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并建立新時代網絡治理體系,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要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不斷推進網絡治理理念、內容、形式等創(chuàng)新,特別是要善于用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予以正面宣傳;二是加強網絡平臺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建立網絡預警機制,包括技術預警機制、輿情數據預警機制、風險規(guī)避以及評估機制等,加強網絡平臺信息統(tǒng)籌機制建設以及網絡危機事件處理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積極完善網絡違法犯罪懲戒制度,對于通過網絡開展的違法犯罪活動要嚴厲監(jiān)管和大力打擊,加強對網絡犯罪的認識和懲戒,保障網民的合法權益;三是積極完善以公共權力為主導的多中心、全方面的系統(tǒng)化治理系統(tǒng),積極動員各大媒體平臺宣揚社會主旋律,適當將熱點新聞定位在多宣傳國家新政策、社會新動態(tài)上,積極鼓勵網民參與網上國家大事討論,讓網民真正切實地行使自己的話語權,積極表達對政府部門、國家政策、社會發(fā)展的看法,積極吸納網民的有益諫言。
(四)借力借腦,敢于化解輿論危機
領導干部利用好網絡平臺,尊重網絡傳播規(guī)律和網民的認知接受習慣,做好媒體溝通工作。首先是在輿情事件發(fā)生之時,要正確處理與各媒體的關系,發(fā)揮其積極正向的引導作用,傳播好政府聲音,面對損害政府形象的不實言論及負面輿情,要善于組織網絡評論,及時疏導輿論發(fā)展;其次,輿論危機應對不是單個部門的事情,而是多個部門聯合應對的系統(tǒng)工程,當輿情危機發(fā)生之初,在信息發(fā)布、輿論引導方面必須借力借腦,發(fā)揮相關部門之間的聯動協作作用,政府應及時成立應對處理小組,將職責劃分明確,建立輿情監(jiān)測部門、媒體部門、信息發(fā)布部門等工作分組。除此之外,輿情危機發(fā)生地的主要部門應該及時與全國各部門做好溝通,防止敏感輿情從地方性個別性話題上升為全國熱點輿情事件,并且要積極與上級進行匯報,與其他各部門進行主動溝通,加強全國輿情協同處理機制。此外,要將輿情預警前置,利用好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來開展網絡輿情監(jiān)測工作。
“公共事件發(fā)生初期,社會輿論處于真空狀態(tài),政府部門能夠在第一時間發(fā)布權威信息,就能夠成為國內外媒體的主要信息源。”[14]領導干部要做好政府部門的議程設置工作,要善于向學界和業(yè)界危機應對的專家吸收處置意見,借助智囊團形成科學的應對方案,避免網絡輿情惡化甚至變異傳播。
(五)堅守底線,自覺接受網絡監(jiān)督
新媒體時代,話語權下放,網絡平臺人人平等,作為領導干部,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敢于直面網民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于網民意見要不懼、不躲,具備接受網民監(jiān)督的雅量,敢于并樂于接受網絡監(jiān)督,“走出‘談網色變的‘恐懼心理誤區(qū),理性認識網絡輿情的監(jiān)督實質,敢于直視網絡監(jiān)督背后所反映的社情民意,努力從被動應付甚至抗拒的心理狀態(tài)走向主動迎接的實際行動”[15]。其次,主動引導網絡輿論的發(fā)展,面對各種網民聲音,撇開其他利益因素,堅持“以民為本”,及時應對輿情危機。再者,多關注網民心理,注重及時互動,及時查閱網民反饋,當面對重大公共事件要及時疏導網民情緒,切忌發(fā)官腔,及時公布真實有效且最切合群眾利益的信息,通過網絡開展工作要做到“公私分明”,要善于統(tǒng)一工作口徑,提高互動效果。最后,進一步完善網絡平臺相關政策法規(guī),規(guī)范網絡監(jiān)督行為,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廣大網民依法監(jiān)督,參與公共事務,另一方面要對在網絡平臺肆意造謠、惡意傳播的網民依法嚴懲。
(六)提早應對,提升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網絡安全關乎社會穩(wěn)定、政治安全和政權安全,保障網絡安全也需要領導干部提高站位,加強監(jiān)管。一方面,必須提高網絡安全警惕意識,在普及電子政務、打造智慧城市、發(fā)展人工智能企業(yè)等過程中首先要有網絡安全保障意識,特別是信息化服務工作要在確?!鞍踩珶o漏洞”的前提下開展。另一方面,網絡政治風險是網絡安全風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政治風險是觸發(fā)當下政治危機的關鍵因素,領導干部的處置不當將會引起執(zhí)政危機和政治混亂。因此領導干部需提升網絡政治風險的預警和防范能力。首先,網絡干部針對網絡突發(fā)應急事件,要敢于主動先發(fā)聲,積極做好信息公開,疏導好網民情緒,針對謠傳誤傳,要及時有力有據地予以批駁。其次,要健全線上線下管理的聯動機制,網絡政治危機發(fā)生初期,線上做好輿情收集、風險預估、應急預案、責任分工、及時反饋等;在線下,領導干部要及時深入群眾生活中了解民情,做好線下應對工作,防止線下一般問題網絡化、擴大化。
(七)多方發(fā)力,加強網絡形象塑造
網絡形象作為政治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干部應全方位,多角度推進黨和國家的網絡形象塑造,從網站建設到社交媒體的應用方,從內容到形式,從線上管理到網民互動,全方位打造服務型網絡政治形象。首先,打造自上而下的全國性網絡服務系統(tǒng),打通從中央到地方到基層的網絡管理,建設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的服務型網絡平臺,從政策宣傳網、群眾服務網、對外工作網、政策解讀網、法律服務網等,進行全天候的信息資源分享與服務,樹立政務透明、工作有序的政府形象。其次,提升領導干部網絡管理與辦公的信息化水平,從日常的公文處理到行程規(guī)劃,會議日程,干部管理等逐步實現網絡辦公化管理。還要積極推進領導干部融入社交媒體,將社交媒體作為與群眾互動的新紐帶。近年來,越來越注重微博、公眾號等平臺的使用,但其宣傳力、影響力還遠遠不夠,政府部門需積極吸納培訓這方面的人才,整合資源,提高傳播實效。
網絡素養(yǎng)是新時代領導干部整體素養(yǎng)評估的重要評價指標,同時也是各級部門自上而下開展各項工作的必然要求,這對領導干部工作的長遠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領導干部應充分把握新時代下的發(fā)展現狀,正視網絡素養(yǎng)中存在的不足,選擇積極有效的策略進行自我改善與提升,在提升網絡素養(yǎng)的同時用好網絡,服務好社會。
參考文獻
[1] ?陳龍.媒介素養(yǎng)通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5):1.
[2] ?McClure C. Charles R.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994,13(2):115-125.
[3] ?Silverblatt, A. Media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 Reading Online,4(3).Available:[EB/OL]. http://www.readingonline.org/newliteracies/lie-index.aspHREF=/newliteracies/siverblatt/index.html.2000-09.
[4] ?霍華德·萊因戈德.網絡素養(yǎng)-數字公民、集體智慧和聯網的力量[M] .張子凌,老卡,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3(8):5.
[5] ?閔先魯,林靜.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J].當代教育科學,2014(1):55-55.
[6] ?胡朝,劉燕.從“上街”到“上網”: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演變的空間里路與實踐邏輯——兼論習近平同志“網絡群眾”思想[J].繼續(xù)研究.2018(3):5-11.
[7] ?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26(002).
[8] ?卿立新.網上群眾路線是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重要方法[J].求索,2012(12):212-214.
[9] ?俞可平.權利政治與公益政治——當代西方政治哲學評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348.
[10] ?張春艷.傳媒政治時代領導干部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J].行政與法,2017(6):65-69.
[11] ?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講話[EB/OL].(2016-03-17).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
[12] ?林峰.立足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升領導干部媒介素養(yǎng)[J].求知,2017:33-35.
[13] ?董慧,李家麗.新時代網絡治理的路徑選: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J].學習實踐,2017(2):37-44.
[14] ?劉曉玲.提高領導干部在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輿論引導能力[J],特區(qū)實踐與理論,2017(5):99-103.
[15] ?周翠英.領導干部提升網絡監(jiān)督領導力的路徑[J].領導學刊,2018(5):26-28.
Abstrac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netizens and the hig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network literacy of leading cadres in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network literacy of leading cadr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network knowledge and skills literacy, network political literac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literacy and network security literacy that are needed by leading cadre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ocial manage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inappropriate level of network management ability of leading cadres, it is proposed that leading cadres should be good at improving network knowledge and skills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improv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effect through precise planning, resolving public opinion crisis through multi-linkage, and accepting network supervision through open speech.
Key Words: New era; Leading cadres; Network literacy; Improving path.
(責任編輯:易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