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偉
【摘要】 ?為了適應新課標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們通過不斷探索,開發(fā)出多種適應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教育方法,從小學階段的小組合作學習,到高中階段的理解閱讀學習,教師與學生一同致力于學業(yè)潛能的全面挖掘。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由于所涉及課目多,教學任務重,許多學生無法適應從一科到多科的轉變,生物教學作為人類認識生命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認識自己,探索世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以初中生物為題,論述思維導圖的妙用。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初中生物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9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064-02
作為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科,生物學包含了人類對于其它物種的基本認知,也包含了對自身人體結構的深入探索,生老病死,傳宗接代,傳統(tǒng)文化概念經(jīng)由科學解釋,形成人類的開化文明。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選用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建立龐大的世界觀,并積累良好的生理知識。采用適當?shù)姆椒ㄟM行生物教學,是學生學業(yè)要求的必然,也是認知世界的關鍵。通過建立思維導圖,將彼此聯(lián)系的知識點形成一張大網(wǎng)并刻進學生腦海,將會為其揚起探索生命的船帆。
一、理清知識重點,提升學習效率
自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東尼·贊博開創(chuàng)性的提出心智圖之后,思維導圖便成了當下素質教育的利器。作為有效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圖形工具,思維導圖的簡便性與直觀性十分適用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其采用圖文并茂的技巧,將主題與分支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依靠建立知識樹,餅狀圖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形成深層記憶。相對于傳統(tǒng)的單方面授課,思維導圖的趣味性,活動性與創(chuàng)新意識較高,能夠充分開發(fā)左右腦的潛能。在對人體機能規(guī)律的準確把控下,全面強化學生的記憶力,閱讀能力與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能力,并輔導學生在主觀與客觀,邏輯與想象,主動與外界等多相之間平衡發(fā)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的記憶,還可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升課堂活躍度,在引導學生思考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同時,有效避免“死讀書”的誤區(qū)。
在初中生物課程開展的過程中,由于生物層次較為復雜,生態(tài)結構表現(xiàn)不確定性,學生需要一種系統(tǒng)而統(tǒng)一的思維整合方式。思維導圖的推出,如同在黑暗中亮起火把,為學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教師在系統(tǒng)的課程教授之后,應趁熱打鐵,在學生對知識點擁有良好記憶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建立思維導圖。在初中一年級階段,教學為內(nèi)容大多數(shù)為生物定義,以此簡單的層面入手,有助于降低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的抵觸性。在早期的思維導圖繪制階段,教師應適當降低要求,鼓勵學生用現(xiàn)有的資源與知識繪制思維導圖。可在白紙中間寫下“生物”,向四周呈蛛網(wǎng)發(fā)散,在分支部分,應標明日常可見生物的種類,特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思維導圖中進行舉例,如哺乳動物的分支下描畫貓狗牛羊,卵生動物的分支下繪畫飛禽鳥類。其后通過整體分析,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物之間的聯(lián)系,從初始階段學生自主探索出“生物能夠呼吸”“具有生命”“可以產(chǎn)生下一代”等生物特征,拓展到生物的活動范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通過思維導圖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記憶結構,更有利于生物課程的展開。
二、靈活建立思維導圖,提升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教學被視作義務教務的過渡階段,學生經(jīng)過小學階段的初步鍛煉,開始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但從幾門課目轉向多門課目的突然轉變,使得一些學生并不能良好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教育工作者在調整授課方式的同時,更要注意青春期學生的心里變化。初中生物涵蓋面十分廣泛,包含人體,生態(tài),病理等多種知識,如果教育工作者只采用填鴨教育,書面授課,學生并不能良好的吸收生物重點,甚至會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惡感,而靈活引入思維導圖,則可以有效避免雷區(qū)。
初中的教學工作按照教學單元與章節(jié)對知識點進行劃分,相對于其他課目,其具有比較系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就為思維導圖的堅實打下了基礎。在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充足的課前準備——準備尺寸夠大的一張白紙,或是思維導圖專用筆記本,為后續(xù)的思維導圖建立工作做好準備。教師通過對每個單元緒論的詳細閱讀,使學生了解教學工作的核心,并對知識點形成整齊劃一的“初印象”,學生的腦海建立起早期的知識模型,配合思維導圖,將更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初中章節(jié)《細胞》的教學工作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以細胞為核心,建立思維導圖。其后通過后續(xù)開展的系統(tǒng)學習,補充思維導圖,使學生形成健全的生物細胞理論體系。在此圖中,可由核心分展出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在植物細胞下,學生應標注細胞具體成分,細胞壁,細胞核,葉綠體等,動物細胞組成亦是如此。教師在鼓勵學生建立思維導圖的同時,也要引導其進行知識點的歸納,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差異,理清細胞分化組織等相關概念,及時督促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補充修改。為了降低學生的課業(yè)壓力,教師可允許學生對固定細胞結構進行繪畫,通過顏色各不相同的圖畫加深學生記憶。在改善枯燥的課堂環(huán)境的同時,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依靠思維導圖建立穩(wěn)固的理論體系,在未來的授課過程中,將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養(yǎng)成與對現(xiàn)有知識的運用。
三、鍛煉思維能力,提高復習效率
初中生物的教學工作占據(jù)初中教育的較大比重,但出于課時限制,每個章節(jié)的教學工作往往需要數(shù)個星期,這就導致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很有可能因為知識點間隔過長而產(chǎn)生遺忘。如果不及時進行復習,就會造成“狗熊掰棒子”的尷尬局面,使已學習的知識被新的知識點所覆蓋。但相對于“老僧念經(jīng)”似的背誦復習,僵化的學習方式不僅枯燥無味,而且效率低下?,F(xiàn)代教育通過引入思維導圖,在采取對比復習,單元復習等有效復習方式的情況下,能更高層次的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
細碎的知識點容易成為復習過程中的漏洞,建立思維導圖,則相當于建立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wǎng),將每個知識點緊緊把握,送給學生。在初中生物教學工作的早期,教師如果已經(jīng)要求學生建立思維導圖,則可以直接取用。學生通過樹狀圖或餅狀圖的直觀展示,復習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異。通過對數(shù)字,形狀等關鍵點的敏感記憶,達到高效復習;如果剛剛開始思維導圖的建立工作,則可以要求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設置思維導圖,通過選定復習范圍,確定章節(jié)關鍵詞,確定知識點分化的方式來設置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查漏補缺的同時提升復習效率。
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比對復習。以植物與人體分別為核心,建立相似的思維導圖結構——人體八大系統(tǒng),植物六大器官,人體由細胞分化形成組織,組織形成器官,器官構成人體;植物則擁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疏導組織,營養(yǎng)組織等。在擁有思維導圖的前提下,圍繞章節(jié)重難點進行回憶,并結合相似知識點系統(tǒng)復習,達到復習的高效率。
四、優(yōu)化課堂教學,及時查漏補缺
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下,初中生物教師無法保證自己的教學工作完美進行,學生更不能百分之百吃透課本上的重點難點。在長時間高強度的課業(yè)任務中,不起眼的小小疏漏可能會被隱藏在書山題海之下,導致知識大廈懂得不牢固。只有及時建立思維導圖,抽檢核查,糾正教學工作中的誤區(qū),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盲點,才能避免“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通過抽查思維導圖的完成情況,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課業(yè)進程中的短板,許多學生在《觀察植物細胞》的章節(jié)學習中會遺忘三種常用的玻片標本,教育工作者需及時指正,避免相關知識概念的遺漏與混淆。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進行共同進行思維導圖的建立工作,對知識點是否全面,內(nèi)容是否豐富,是否有拓展延伸等方面進行評價。在《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一章中,如果學生能夠在人類的核心下標注出“人猿說”“外星人進化論”等相關字樣,教師應對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表達贊揚與肯定。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章節(jié)考核的方式,幫助學生審題,分析題干并得出結論。教師應關注思維導圖能夠串聯(lián)知識點的特點,與學生協(xié)同合作,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結束語
以初中階段的生物教育來講,思維導圖毫無疑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它以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將生命體的獨特特質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按照點面方式彼此結合,形成更為牢固的深層記憶。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初中教師要合理利用現(xiàn)有資源,配合思維導圖的引導,完成教育目標的深化。幫助學生實現(xiàn)“接受思維導圖”到“自主設立思維導圖”的轉變。
[ 參 ?考 ?文 ?獻 ]
[1]黎福斌.思維導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19,8(11):138-139.
[2]林美財.手繪妙圖,分門別類——借用WORD繪圖工具制作初中生物知識樹教學的體會[J].電腦迷,2018(09):63.
[3]陳亞麗.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以動物的主要類群主題為例[J].當代教研論叢,2017(09):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