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懿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對小學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小學音樂教學旨在用美的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然而,在當今的小學教育中,音樂教育并沒有受到重視,一些小學音樂教師認為小學音樂教育無非就是教學生唱幾首兒歌。因此,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并沒有得到體現(xiàn)。其實,小學音樂教學除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對其它學科的教學產(chǎn)生重要影響。
【關(guān)鍵詞】審美能力;音樂教學;古詩新唱
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教育也一直被看做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而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插入古詩,不僅能夠充分發(fā)揮音樂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作用,而且對小學語文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當然,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古詩,進行“古詩新唱”是當前音樂教育中的一大難點,接下來,筆者將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一、“古詩新唱”的意義
1.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在進行古詩部分的教學時,往往都是教師逐字逐句給學生翻譯詩歌的意思,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去記憶,這樣做的缺點就很明顯:學生沒有真正學會如何去理解詩歌,無法體會到詩歌中蘊含的情感,對詩歌的記憶也比較短暫。但是,音樂卻可以讓人身心得到放松,將古詩融入音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內(nèi)感受古詩的魅力,想象古詩中描繪的場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教學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學生對美的感受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對于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從當前來看,很多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所欠缺,但是其他學科又不具備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因此,合理利用音樂課堂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十分重要。在音樂課堂中融入古詩教育,能夠彌補音樂教學中的空白和欠缺的部分,將古詩配上音樂,讓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對古詩進行鑒賞,能夠增強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古詩的理解。
3.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很多小學教師認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太差,沒有辦法獨立地對古詩進行理解。因此,按照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選擇將古詩鑒賞這一部分為學生代勞,直接告訴學生古詩中講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雖然差了一些,但是,正是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差,小學教師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對他們的理解能力進行培養(yǎng)?!肮旁娦鲁本褪桥囵B(yǎng)小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將古詩配樂,讓學生欣賞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久而久之,學生的理解能力自然會增強。并且,由學生自己得出來的見解會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二、推進“古詩新唱”的方法
1.搭配音樂,感受意境
聆聽,能夠幫助理解。將古詩融入音樂教學中,是幫助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情感的重要手段。通過音樂節(jié)奏的快慢、起伏的高低、音調(diào)的強弱再配合一定的樂器,讓學生沉迷音樂的同時去理解古詩,這樣的方式能夠拉進學生和詩人的距離,能夠更好地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另外,經(jīng)過親身體驗,將古詩融于音樂中,能夠讓學生快速而準確地記住詩句,對于考試時的詩歌默寫部分有很大幫助。
比如,筆者在進行《春曉》這一首詩的講解時,首先讓學生欣賞歌曲《春曉》,讓學生在感受音樂和古詩的完美結(jié)合的同時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選擇不同的音樂來演唱《春曉》,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速度下對古詩理解的差異。最后,讓感興趣的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演唱《春曉》并談談對《春曉》的理解,接著,以我的對本次課的總結(jié)來結(jié)束對《春曉》的學習。
2.結(jié)合問題,發(fā)揮想象
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思考,能夠?qū)W生起到導向的作用。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來尋找鑒賞的突破口,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古詩學習。當然,教師提出問題不是為了難倒學生,而是通過相關(guān)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這就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了,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認真考慮哪些問題的提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哪些問題會打擊到學生的學習信心。
例如,在進行《愛祖國》這一課時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聆聽《紅旗頌》,并在黑板上提出如下問題:
(1)看到標題,有什么想法?
(2)歌曲中表現(xiàn)的情感是怎么樣的?
(3)歌曲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在聽完歌曲后,學生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對詩歌的見解,有學生說:紅旗是團結(jié)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能夠催人奮進。
3.演唱詩歌,體會情感
之前就已經(jīng)有不少的小學教師在課堂上學生“演唱歌曲”,但是,“古詩新唱”是要求學生“演唱詩歌”,這里的唱,不是毫無準備地唱,而是要求學生在把握詩歌情感的基礎上演唱,要求學生在演唱時要充分把握古詩的意思、內(nèi)涵、情感等,再配合音樂去演繹詩歌。
比如,在進行《美妙童音》這一節(jié)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童年的樂趣,首先讓學生聽了《春天在哪里》的音樂,然后讓學生學習唱這首歌并上臺演唱。這次的演唱吸引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視線,學生都積極上臺演唱,對于學生體會歌曲中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作用。
4.創(chuàng)設情境,親身感受
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好動,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古詩新唱”正是抓住了學生的這一特點。如果只是單純地將古詩融入音樂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不會持久,為了長遠的教學,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設計“古詩新唱”這一部分的教學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系列與古詩有關(guān)的情景,再結(jié)合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
三、結(jié)語
音樂教學作為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給小學教育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這就要求所有小學音樂教師合理利用音樂課堂,把握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學到其他的知識。當然,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探索還處于初級階段,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更好地進行“古詩新唱”,還需要所有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古詩新唱’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16236)]
參考文獻:
[1]劉莉.淺吟低誦 高歌深詠——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古詩新唱”[J].中國校外教育,2015.
[2]鞏敏.淺談“古詩新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J].時代教育,2015.
[3]徐益璐.輕吟淺唱,吟誦經(jīng)典——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古詩教學研究[J].新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