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悅 呂悅 葉蔓 陳曉楠 朱卓蕓
摘 要:研究表明,大學生網絡學習平臺的監(jiān)管力度的提高有效地保障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學有所獲。學習平臺存在形式單一、過程記錄無連續(xù)性、最終反饋不及時等問題,并且大學生群體使用平臺的興趣不高,僅出于完成學校學分的要求,刷課現象嚴重。因此,增加學習平臺的監(jiān)管措施,能夠使得課前、課中、課后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效地發(fā)揮其學習輔助的效用,真正成為學習的另一種補充形式。
關鍵詞:監(jiān)管措施;網絡學習平臺;應用研究
一、前言
(一)問題的提出
如何做到有效學習、實時動態(tài)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等,這對學習平臺的設計和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學習的每一個時段要做到多方面的監(jiān)管,讓學習者在一定時間內的學習有著高效率、高互動性、高自由性等特點,充分將互聯網的便捷性滲入人們的實際生活中。
(二)研究意義
1.時代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時代開啟并不斷掀起了高潮,教育結合互聯網成為了新型的教育模式。大學生用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扎實基礎、廣泛學習、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且多方面融合,成為新時代的能夠開拓人生、不斷為社會奉獻的有志青年。
2.實踐意義
學習平臺在高校中得到了普遍運用,互聯網成為了資源共享的良好渠道。網絡課程以其豐富多樣的內容、生動的情節(jié)、活潑的形式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并且在課余時間也可以學習課堂內容,掌握課堂知識,這將成為學校學習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助手。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個體訪談法進行調查研究。
二、研究結果
(一)研究對象
為了保證樣本的可持續(xù)追蹤性,也能夠使得數據的采集有一定的效度,本研究選取某一所高校的學生進行間隔固定性時間的多次調查。其中調查人員通過平臺有相應的編號記錄,但無個人信息登記,采取自愿地原則填寫問卷。由于專業(yè)的局限性,各個年級的男女生的人數比例不夠一致性,但總體的男女生比例趨于一致。各個專業(yè)之間的學習模式和要求不相同,較多為主觀層面的看法,這可能分析有所偏差。
共發(fā)放140份調查問卷,其中包含男生63名,女生77名。調查的人群大多集中在16級與17級的大學生,由于16級和17級學生選修課程的要求,使用學習平臺的機會較多。14級與15級學生使用學習平臺因為實習、考證等時間因素使用平臺的機會減少。
(二)學習者使用學習平臺的類型
向調查過的人群再次發(fā)放問卷,了解學習者經過一年后使用學習平臺的情況,結果如表3所示。
由調查數據可知,隨著多種學習軟件的興起,學生的學習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在不同的平臺中所花費的時間有所差異。但是總體而言,慕課、智慧樹、超星、網易公開課等這類網絡學習平臺仍收到關注,并且學習者能夠使用這類平臺。
(三)使用學習平臺的原因
每個人選擇使用平臺的原因不同,較多的學習者因為學校的要求,需要修滿一定的學分才使用學習平臺。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學生在接觸學習平臺大都為了取得學校所要求的學分,從自身興趣出發(fā)的學習需求較少。在2019年的調查中,學校要求而使用的人群仍占到了調查人群的大多數,但是明顯發(fā)現因“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者的人數有所增加。
(四)使用學習平臺的認真度
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在使用學習平臺進行學習時候的態(tài)度,增設了“你如何對待學習的”的問題選項。在2018年的調查群體中,有10.71%的大學生使用網絡平臺的學習能夠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做到通過平臺掌握知識;有接近50%的大學生不能夠專注于平臺的學習,只是偶爾地看幾眼表明自己有學習過;也有39.29%的學生存在著刷課的現象,只是簡單地完成所要求的學習時長。調查結果如表5所示。
經過一年以后的調查研究,有18.57%的人群開始自己認真學習,只是開著視頻不學習的人數較前一次調查有所下降。完全不看的人數則沒有,因為平臺的中斷和最后的答題檢測需要學生的參與,這從一定方面保證了學生自己對平臺有熟悉度。
(五)對平臺界面的評價
學習者在使用平臺時候的感受即用戶體驗,能夠促進平臺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能夠促使平臺往更加優(yōu)化的方向發(fā)展。在一開始的平臺使用中,大多數人對平臺設計出來的界面并并不能滿足自身的審美需求,中規(guī)中矩的界面無法滿足更大范圍的群體。現在,界面的呈現圖片有所改變,根據調查結果,平臺往節(jié)約大方的風格改進。調查結果如表6所示。
平臺存在的問題有許多,例如:學習界面不美觀、學習內容無新意、學習過程不可控、學習答案無解析、學習結果無反饋等。學習中需要相應的檢測機制,但是在回答完問題之不能及時地反饋自己的問答情況并且答案的解析不夠完善。
(六)對平臺的監(jiān)管看法
對待平臺學習中是否需要平臺對學習過程有監(jiān)控的措施,向調查人群了解他們的看法,調查結果如下表8。
大學生在接觸平臺時候發(fā)現了自身學習效率不高的現象,有64.29%的學生表示需要加強平臺對學習者的監(jiān)管有效保障學習;有35.71%的學生表示不需要監(jiān)管,學習平臺只作為學分的學習渠道,沒有必要認真對待。
(七)平臺監(jiān)管措施
由調查結果表9可所示,以客觀題出現的中斷方式較為常見,但客觀題所設置的題目與文本的聯系不夠密切關聯,學習者在學習前后無法有效過渡,“有扶有放”的學習模式將會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
結果訪談結果,我們可以了解到從學生對監(jiān)管措施的選擇更傾向于“主觀題與客觀題相結合”“形成學習評估報告,促進反思”這兩種監(jiān)管措施,即監(jiān)管要有多樣性、及時性、反饋性。
三、討論
整理調查結果與訪談結果,對于平臺的現狀做以下歸類。
第一,學習頁面不美觀。網絡教育平臺的學習界面風格單調、千篇一律,要滿足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的視覺需求,嘗試開啟設定自定義界面功能。
第二,針對學習內容無新意,無課程個性化推薦。平臺可以進一步改進,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拓展性課程的推薦,以便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課程。
第三,針對學習答案無解析。對于學生的錯題將及時呈現具體的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四,學習過程不可控,學習過程無記錄、檢測形式單一。平臺數據化信息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整個過程中的錯題或者薄弱知識點,學生完成一階段的學習之后,平臺設計的檢測形式除了都是選擇題和判斷題,新增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這樣可以拓展檢測形式的多樣性。
第五,學習結果無反饋,學校與平臺之間缺乏有效對接。學校所提供的的教學內容與平臺提供的技術支持之間實現有效對接,可以設定校園觀察員作為中介,并及時地收集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掌握程度反饋給校方和平臺。
參考文獻
[1] 謝新就.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在大學生中應用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7):426,438.
[2] 朱志義. E-learning 支持下自我學習效能的測評要素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3] 羅浩.大學生基于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的現狀與對策[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4.
[4] 鄒鈺杰,肖翔.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大學生自主學習參與度提升的策略研究[J].科技風,2018(36):65.
[5] 王覓. 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