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虹
【摘要】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學校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兼顧學生的學習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這也為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將英語核心素養(yǎng)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英語教學中,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tài)度,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本文主要分析在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下如何在初中英語中滲透德育教育,并通過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出科學合理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英語;德育教育;有效滲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對英語教學起指導性作用,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因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結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合理地滲透道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健康的成長。
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當將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公民,從而有效提高民族的整體道德素養(yǎng)。而培養(yǎng)每一個中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正是初中教學最為基本的目標之一。思維品質(zhì)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其中一個維度,德育又是思維品質(zhì)中的一部分,因此,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時,教師應當將英語知識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指導,進行有機結合,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有知識、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的人。另外,初中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就說明,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是極為重要的。再者,初中英語教材中蘊含著許多可以開展德育教育的素材,包括課文內(nèi)容、單個知識點等。除此之外,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階段的重要引路人,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更多有趣的德育教學素材,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和滲透德育教學。
二、目前初中英語的發(fā)展現(xiàn)狀
第一,教學觀念過于陳舊。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中過于注重單詞、短語、句子以及語法的教學,對學生的英語思維和運用英語的技能缺少重視,不符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關于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的要求。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已經(jīng)成為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傳統(tǒng)觀念的教學中,傳道、授業(yè)、解惑,就是教師的主要責任,其中“傳道”指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排在首位。因此,在新時代發(fā)展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道德修養(yǎng),應當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方式,在重視知識傳授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yǎng),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二,學生思想認知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在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都會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在信息時代下,一些不良的思想會通過網(wǎng)絡影響到學生,如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這些思想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受到一定的沖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提到了文化品格,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會了解到國外的一些文化,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中可以將優(yōu)秀的文化分享給學生,從而進行德育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各國文化的內(nèi)涵,教會學生尊重文化差異,又能夠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讓學生能抵制信息網(wǎng)絡帶來的消極思想和不良風氣,以此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第一,樹立良好的個人榜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這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課本內(nèi)容為基礎,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教學課堂中也要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zhì)?,F(xiàn)在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了解外國的文化內(nèi)涵,掌握日常禮貌用語很重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這一點。例如,在七年級上冊Good morning!課文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同學、老師或者熟悉的人時,應當禮貌地進行問候,而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則,從而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懂禮貌講文明的人。教師對學生性格和品質(zhì)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被學生看在眼里,會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行為,并且將教師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而榜樣的力量無疑是強大的,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加強對榜樣力量的重視。
第二,結合課文主題,創(chuàng)建德育教學情境。首先,教師應當先詳細閱讀課文,了解教材的相關內(nèi)容,從而在其中挖掘出德育教學的內(nèi)容,如禮儀教育、樂于助人、文明懂禮、愛國主義教育等。其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通讀文章,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以學生的個性化為出發(fā)點,以此創(chuàng)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而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習技能,同時也使自身受到良好的熏陶,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思想道德建設。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英語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表演,讓一個學生問路,一個學生回答,而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不僅能學習到課文的相關知識點,還能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熱情待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
第三,加強實踐活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fā),以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其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在英語實際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能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在初中英語教材中,蘊含有很多關于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而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德育教育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開展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辯論賽等。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課文Don't eat in class中,教師在講解課文內(nèi)容后,可以讓學生進行以辯論賽的形式,以“能在教室吃東西”為正方,“不能在教室吃東西”為反方,讓學生各自抒發(fā)自己的想法。而學生在辯論的過程,能深刻認識到在教室吃東西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從而在日后的學生中,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豐富學生的內(nèi)涵。
綜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而初中英語教師也應當對自身職責有充分的了解,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其道德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王芳娟.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及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5(10):90.
[2]畢崇麗.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J].校園英語,2018(4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