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輝
摘要:由于大學生的群體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就是關于大學生群體的一些問題的出現(xiàn)和對于社會的影響,由于數(shù)量的龐大,群體的復雜性,使得大學生群體的問題層出不窮。本研究以新時代的發(fā)展作為背景,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問題與對策展開討論分析。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
1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意義
由于當代社會的經濟水平、政治格局以及文化形勢發(fā)展都是日新月異,每時每刻都有新的變化發(fā)生,大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來面對這種變化,將會被激烈的競爭淘汰出局,成為被社會放棄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一門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政治素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等的綜合性學科,對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既能提高大學生的一些關于人格品性方面的道德素質,以及大學生的思想文化內涵,使大學生擁有較為豐厚的思想內涵,又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對于社會的發(fā)展形勢、時代的新理念、國內外政治格局、國家的未來發(fā)展走向等一些與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緊密關系的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2.1大學生心理問題增多,抗壓能力差
現(xiàn)在的大學生擴招政策使得大學生群體的涉及面越來越廣,一些偏遠地區(qū)甚至農村的學生都有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雖然這是一個教育平等的好現(xiàn)象,但是也是的大學生群體的問題矛盾變得更加集中,更加尖銳。近年來,大學生跳樓、借貸、自殺他殺、校園勢力盤踞等負面新聞不斷播出,一些大學生的犯罪案件觸目驚心。這些都反映了大學生群體的一些尖銳的問題。究其根源,是因為大學生身上所背負的壓力太大,對大學的期望太大,導致與現(xiàn)實差距的拉大,進而產生不平衡心理,或者受到現(xiàn)實的打擊而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比如,一些學生身上所背負的考研壓力、就業(yè)壓力、人際交往壓力等,這些壓力使得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著無限的期待,但是現(xiàn)實又是很殘酷的,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生不可能每個人都實現(xiàn)順利就業(yè),理想就業(yè)。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等受到嚴重挑戰(zhàn)。并且隨著這種來自各方的壓力的增大,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漸突出,越來越多,導致情況更加難以收拾。
2.2教學方式并未予以革新,制約高校教育發(fā)展
在新時代的教育發(fā)展模式下, 教育領域儼然已經跟隨時代的變革進行有效的改革, 逐漸走上一個新的臺階。但是在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過程中,一些教師仍然堅持著傳統(tǒng)的獨自“演講”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熱情不高,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效率不高,影響高效的教育的整體發(fā)展。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就是雖然一些高校都能夠貫徹“與時俱進”的發(fā)展理念,在一些國家重要會議的召開之后,比如,黨的十九大、兩會等的召開之后也有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并要求學生交上一份自己的感想活著啟發(fā)等作為作業(yè)。但是,很多學校只是注重到了形式,并沒有深入調查研究學生究竟有沒有從黨的十九大的會議精神中學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啟發(fā)與感悟等,這是高等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紕漏之處。
3新時期背景下,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對策
3.1完善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
首先,應該重視黨政領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真正取得實效,就必須重視黨政領導的作用。所學校的黨政領導應該站在才人教育的高度,認真謀劃和落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認真開展立德樹人教育工作,并給予積極的政策支持。其次,高校應該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細化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任務,提高他們的素質和業(yè)務水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有效執(zhí)行。最后,要完善高校立德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讓教育工作者們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有充分的政策制度依托。
3.2加強大學生心理教育
大學生的年齡段多是處在二十左右, 正是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習慣都逐漸趨于成熟的階段,但是由于它們的原生家庭環(huán)境與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當代的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普遍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導致人際交往矛盾等的出現(xiàn)。再者,由于大學生入學之前,基本上都是有父母照料的,任何事都不用自己解決,進入大學后突然面臨這種獨立的生活境地,難免會有些不適應,心理抗壓能力與適應能力比較弱的就會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大學教育應該充分的借助思想政治教育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通過貫徹落實黨的一些重要會議中提出來的堅定大學生的發(fā)展信念、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通過一些優(yōu)秀思想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堅強、艱苦奮斗、不怕吃苦、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精神,教會學生用一顆樂觀的、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身邊的人和事,教會學生積極地去面對苦難與挫折,勇敢直面并積極地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給予學生充足的精神動力的鼓舞,樹立大學生的生活發(fā)展的自信心,促進大學生的積極樂觀生活、學習、發(fā)展。
3.3 拓展教育領域,健全教育體系
大學教育是綜合性的教育,是不以學生的成績發(fā)展作為目標的教育。因此,高校教育應該積極的從多方位開展教育,不能只是片面地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去對待學生的教育發(fā)展,還可以聯(lián)系社會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擴展教育的覆蓋面,延伸教育的廣度,使得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共同打造一個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高度銜接的一體化教育體系。比如,高等學校教育可以聯(lián)系一些社會機構對學校教育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導,或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講座等。
3.4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的教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校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所發(fā)展,必須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組織教師隊伍進行教育學習、教育研討、教育觀摩、教育深造等;引進優(yōu)秀教師資源與教學資源;建立健全學校的教師保障體系;做好教師的后勤保障工作等都是有效的保障教師隊伍的力量與資源的方式,使得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能夠有一顆負責的教育責任心,能夠有一個不受任何打擾的學術教研氛圍,能夠有一個沒有后顧之憂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有足夠的專業(yè)能力與專業(yè)素質。只有高等學校教育做到了這些,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會有發(fā)展的基礎保障,才會獲得發(fā)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發(fā)展重點不在于專業(yè)素質的發(fā)展,雖然說大學教育專業(yè)教育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是保證大學生將來踏入社會能夠穩(wěn)穩(wěn)立足的一個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林玲,鄧淑華.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6)
[2]牟文謙,董佳影.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微文化載體[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2)
[3]修耀華.“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6).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社會體育系 廣東廣州 51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