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蘭
摘 要:眾所周知,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二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倘若教師能將閱讀與寫作有效地結合起來,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還可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我們要如何有效地實現(xiàn)讀寫結合教學呢?在本文中,我將自身的教學經歷,就此進行具體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而寫作則是學生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在沒有積累大量的語言的情況下,語言運用將受到種種阻礙。當缺乏語言運用的時候,將無法對語言有深刻的理解。對此,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需要把握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將二者密切的聯(lián)系起來,在讀寫結合中,引導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升其語言積累與建構能力,為其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從以下方面入手實現(xiàn)讀寫結合。
一、學習立意的讀寫結合
在閱讀和寫作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都需要知道,寫作目的是尤為重要的。當一篇文章有了一個明確的中心之后,其才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受啟發(fā)。因此,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往往會從文本的立意入手,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關注作者在寫作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以此為基礎,在寫作活動開展中,在拿到一個主題之后,先思考,圍繞這個主題,我可以寫什么,我要怎樣寫。在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立意的時候,我一般會發(fā)揮文本主題、寫作方向。
1.立足文本主題學立意
就我們所使用的s版語文教材來看,其中所選取的文章,是由不同的主題組成的,要想使學生理解文本內涵,首先要理解文本的主題。當學生能有效地定位文本主題的時候,其可以自然而然地確定文本的主要內容,也可以確定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還可以確定作者所要表達的人生理想。以《虎門銷煙》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為我們講述了林則徐頂住內外壓力虎門銷煙的故事,作者利用質樸的語言寄予了自己對林則徐的敬佩之情。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把握這篇文章中所寄予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介紹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呢?作者描繪虎門銷煙的壯觀場面及外國商人對林則徐的敬畏目的是什么?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對文本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借此透過文字語言感知作者的敬佩之情和愛國之情,從而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從“為什么”該角度掌握寫作立意。
2.立足文本學寫作方向
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能明確這篇文章的寫作方向,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探索到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如此,可以為其在寫作教學活動參與中選擇有效的材料、以合理的結構組織材料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在組織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品析中把握其寫作方向。以《小兵張嘎奪槍記》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發(fā)現(xiàn)手槍”、“勇奪手槍”和“比試手槍”這三件事。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場面,為我們刻畫出了智勇雙全、果敢果斷的張嘎這個人物形象。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我立足人物形象的刻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作者在刻畫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是如何借助三件事的細致描寫展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展現(xiàn)了哪些精神品質?如此問題,為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方向指出了方向。而且,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可以透過文字語言,理解人物形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之后的寫作中,其可以從人物身上選取某一個深刻的精神品質,并利用一兩件進行展現(xiàn),以此使其有效地在寫作中凸顯目的,提高所寫文章的可讀性。
二、學習選材的讀寫結合
所謂的選材是以文章的思想為中心,選擇的符合題意的材料。就s版語文教材中所選擇的文章來看,其大都圍繞寫什么內容,表現(xiàn)什么思想等來選擇有關的材料,以此在材料的組建中,凸顯寫作意圖,寄予情感。而且,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活動參與中,大部分學生之所以無法寫出文質兼美的文章,之所以老生常談,是因為沒有有效選材。對此,我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從以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選材。
1.圍繞寫作意圖選材
選材的目的是要展現(xiàn)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需要根據作者的寫作意圖,引導學生分析作者選擇了哪些材料來進行展現(xiàn)的。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為例,這篇文章的寫作題圖是展現(xiàn)魯迅先生的愛憎分明和善于為他人考慮的美好品質。以此為中心,我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主要選擇了哪些故事來刻畫魯迅這個人物形象的,其在選擇故事的時候有沒有什么特點呢?在此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對文本中的四個故事進行分析,尤其重點分析“笑談碰壁”和“救助車夫”這兩個故事,從而在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的過程中,把握作者的選材特點和組材方法。
2.圍繞典型選材
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文章篇幅較短,但是作者卻在短短的篇幅中,將思想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其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選取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可以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因此,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需要圍繞文本的中心,引導學生分析典型性材料,以此學會選材。以《倔強的小紅軍》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引導學生先自主閱讀文本,以此建立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接著,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陳庚同志所描述的與小紅軍有感的幾個事情。然后,在小組中討論,通過描寫這些事情展現(xiàn)了小紅軍怎樣的品質。如此教學,不僅給予了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機會,還使得學生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通過典型材料的理解,感知作者蘊含的情感,有利于其閱讀能力的提升。而且,在今后的寫作中,學生還可以將此經驗遷移其中,圍繞中心思想選擇典型材料。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內容之外,我在讀寫結合教學活動開展中,還立足所閱讀的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結構,以此為其讀懂作者的行為思路,在寫作中有效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傊?,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閱讀和寫作的關系,采取多樣的方式,以閱讀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立意、學選材,以此積累寫作經驗,為其有效寫作的實現(xiàn)積累豐富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倪蘇昱.讀寫結合三式,讓小學生的閱讀與作文訓練有效橋接[J].華夏教師,2017(12):46-47.
[2]黃培香.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7(2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