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索性學習,是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圍繞知識或教學內(nèi)容進行的一種研究活動,并在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去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新知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探究能力。這是與高中數(shù)學的教育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為此,高中數(shù)學教師應當積極引入這種教學模式。本文首先闡述了探索性教學的要點,并對高中數(shù)學探究性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探索性教學;要點
一、探索性教學的要點
在探索性教學中,教師應當要注意自身“教”的方式以及學生“學”的過程。教師應當明確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針對數(shù)學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以學生的生活作為重要基礎,給予學生充分質疑與探索的機會,讓學生進入到問題的形成、產(chǎn)生、分析、解答的過程。這樣才能夠充分展現(xiàn)探索性教學的優(yōu)勢。此外,在探索性教學中,教師還要明確以下幾個要點。
其一,教師應當注重自身觀念的轉變。探索性教學在很多時候,都是不用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因此教師應當轉換教學觀念,重視自身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幫助學生構建學習活動。并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夠讓探索性教學的開展更為深入。
其二,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探索性教學是服務于每個學生的,而每個學生由于先天或是后天環(huán)境的不同,他們對于同一學科或是同時知識都是有著不同的看法的。因此教師在探索性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學設計應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出發(fā),既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要,又保證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其三,教師應合理延伸問題與內(nèi)容。上文已經(jīng)闡述到學生自身有著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問題的延伸與拓展上,要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承受,為此教師就要積極了解學生,把握問題延伸過程中的“度”,為學生準備好“留白”的實踐,保證探索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高中數(shù)學展開探索性教學的策略
(一)構建良好探索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與初中生不同,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辨別能力與自主性,這也使得他們的實際探索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思維定勢”。為此,教師想要更好的讓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就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喜好,并將其與教學內(nèi)容充分融合,構建審核探究問題的學習氛圍,并以此來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與興趣。
比如說,在橢圓的教學中,其教學重點在于橢圓標準方程以及其定義的理解上。教師可以結合其重點,為學生營造探索氛圍,去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在營造氛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去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如釘子與線。先將釘子作為橢圓的基準點,再利用線繞成“橢圓”。學生在驚奇于這個神奇的景象時,教師就可以引出相關的概念,讓學生對橢圓的結構產(chǎn)生認識。這時候學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躍躍欲試的狀況,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工具畫出橢圓,學生通過實踐,最終總結出橢圓的相關概念。
教師在營造探究氛圍的過程,應當注重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知識的形成產(chǎn)生探究欲望。這可以有效激發(fā)出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意識,他們會將知識的學習轉換成主動的探索欲望。教師只要合理的為學生準備一個探索的“方向”,他們就會自動完成知識的分解與組合的過程。
(二)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提升探索性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中數(shù)學探索性教學的重要關鍵。往往,課堂由于教師的存在,學生在學習中會有一絲的緊張感,這是不利于學生深入學習的。而開展分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大多是極少介入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其思維或得到極大的釋放,同時基于分組合作學習下的探索性學習,也更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思維碰撞。但是教師要注重的是,分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是極為關鍵的,因為學生本身的個體差異性存在,在分組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對其進行分組,盡量保證小組的層次性,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各司其職,這樣也有利于學習中的取長補短。例如,在小組分配中我經(jīng)常使用的是“2+2+1”的小組模式,即兩名學習較好、兩名學習一般、一名學習較弱的學生為一組,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小組內(nèi)部“幫帶”的作用。同時,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他們對于知識的認識也是不一樣的,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充滿了探索的樂趣。
(三)巧用開放性問題,保障探索性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為高中生開展探索性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開放性問題的利用,這是探索性教學的核心關鍵。但值得注意的是,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也是具備著一定的“開放性”的,如果過于重視答案的標準型,只會讓學生喪失談對與問題的探索熱情。因此,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的另辟蹊徑,積極質疑常規(guī)。
譬如證明題的講解,如題無論m值為多少,拋物線y=x?+(m-1)x+m+1,其中參數(shù)為m,并恒過一定點,那么定點坐標為何?針對改題目可設計教學如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充分活躍課堂氣氛。然后隨即邀請某位同學講出完整證明過程,再讓其他學生思考其它更簡便的證明方法。
在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進行“留白”,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當學生提出另類的證明解法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修改題目,讓學生對其再次進行探索。由于學生在之前已經(jīng)享受到了成功,他們對于新問題也有著更加強烈的探索欲望,在他們爭論的過程中,逐步摸清更多的解題思路與知識的實際應用策略。
結語:總的來說,應用探索性的教學模式,其主要目的還是實現(xiàn)教學的改革發(fā)展,現(xiàn)今教育已經(jīng)從原來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榱俗⒅貙W生多向能力發(fā)展的新局面,而探究性教學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在為數(shù)學的高效課堂打下基礎,更在于學生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發(fā)展。為此,高中數(shù)學教師應當重視探索性教學的應用,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進行課堂的設計與安排,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孫俠.高中數(shù)學探究活動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5.
[2]范慧慧.構建高中數(shù)學課堂探究教學模式的策略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5.
作者簡介:馬愛華;出生年月:1974.11.0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甘肅民勤;當前職務:教師;當前職稱:一級教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數(shù)學教學;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