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腿痛較為常見的極重要原因之一,是脊柱外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是因腰椎間盤變性、髓核破裂后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內,致使相鄰組織遭受刺激或壓迫而出現(xiàn)的腰痛、下肢放射痛、神經功能改變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不僅會造成身體的疼痛,而且給患者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在進行系統(tǒng)的治療后,病人要加強自我護理,從而使該癥得到緩解,提高生活質量。
一、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自我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要積極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關知識,了解發(fā)病的原因、機制、癥狀和治療方法以及護理事項,提高對此病的正確認知,從而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護理,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
(一)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要正確佩戴腰圍
佩戴腰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控制腰部活動,限制腰椎的屈曲等運動,特別是限制背肌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動作,保證損傷的腰椎間盤局部可以充分休息。另外,我們在選擇腰圍上,要選擇既制動又保暖透氣、吸汗的高性能康復護腰來保護腰部,這是因為腰部受寒或受潮很容易讓癥狀加重或復發(fā)。
(二)腰部牽引護理
牽引治療可以有效的增加椎間隙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椎間盤出部分回納,減少對神經的刺激和壓迫。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的指導下行腰椎牽引,牽引力度不宜太大,尤其是在急性期,重量應取體重的50%為宜,骨盆牽引帶的壓力需均勻作用在腰部并保護骨突部位,以防髖脊處皮膚破潰。在牽引過程中,由于胸部的牽引帶可使患者出現(xiàn)憋悶情況,此時可大口呼吸,做放松練習。妊娠6個月以上患者和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禁忌腰椎牽引。
(三)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
腰背肌鍛煉可以加強患者的腰背肌力量,保持肌肉良好彈性,增強脊柱穩(wěn)定性,鞏固提高治療效果。
患者在癥狀減輕后,可以采取臥位腰背肌運動,腰背肌鍛煉的次數(shù)和強度要因人而異,每天可練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組完成,強度以每次運動后肌肉有酸脹疲乏感,休息后這種感覺消失為宜。腰背肌的鍛煉方式為:1.“飛燕式”。俯臥床上,去枕;雙手背后,用力挺胸抬頭,使頭胸離開床面;同時膝關節(jié)伸直,兩大腿用力向后也離開床面; 持續(xù)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為一個周期。2.“五點支撐法”或“三點支撐法”。病人仰臥,雙手平放身體兩側,雙膝并攏屈曲,雙足撐床,收腹抬臀,堅持30秒后再放松,每次30分鐘,每天做兩組以上。
(四)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生活中要注意一些小習慣,加大對腰部的自我保護。例如睡睡硬板床,糾正不良體位、姿勢;長時間站立工作者,應適當使雙臂上伸和做蹲體動作,這樣可使腰部骨關節(jié)及肌肉得到調節(jié),消除疲勞,延長腰肌耐力。應盡量避免在一個固定的體位下持續(xù)工作。經常需要長期站立的工作者(如手術醫(yī)生、護士、交警等)應學會“站立平腰保護法”,即:輕輕收縮臀肌,雙膝微彎,此時骨盆即轉向前方,腹肌內收,腰椎生理前凸變平,可以調節(jié)脊柱負重線,達到消除疼痛和疲勞的目的;長時間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經常活動下肢外,自坐位起立時,應先將上身前傾,兩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兩足,然后起立;坐著時不要翹起二郎腿,不要直接彎腰撿起地面重物;要注意腰間的保暖,不要讓腰部著涼。
二、日常的飲食也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康復產生一定影響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要注意補充蛋白質,蛋白質的量要達到每日100-150克左右,選擇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的食品,如奶制品、蛋類、大豆粉,多吃魚肉和雞肉。加強粗纖維食物的攝入,防止便秘的發(fā)生,同時注意補充鈣、鎂、d族維生素和b族維生素。
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多發(fā)于30-40歲的青壯年,尤以重體力勞動者患病率高,但近些年的醫(yī)學調查發(fā)現(xiàn),此病逐漸年輕化、城市化,這與長時間辦公室坐姿不良導致了脊柱生理曲度改變,對椎間盤支撐結構造成了損害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旦患有此病,腰部劇烈疼痛、下肢麻木、發(fā)涼,別人在戶外運動時自己只能在醫(yī)院進行治療,那該是多么的痛苦。因此與其患病后進行自我護理,我們不如在日常生活中,糾正不良體位、姿勢,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寒保暖,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保護好自己的腰部,減少患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