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促使學校開辦特色教育,促進教育改革,但同時也增加了學校教育管理的難度。選課走班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和執(zhí)教能力,結合教育改革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內容,為取得良好的高中地理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地理;選課走班;意義及對策
選課走班是現(xiàn)代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新課程的一大特點,是分層教學和分類教學的別稱,是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多樣化人才需求而設計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選課走班教學模式下,學校結合高考科目將學生分成A和B甚至是更多的層次,每個層次的學生在能力層級、興趣愛好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拓展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研究經驗,探索選課走班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的開展對策。
一、 選課走班教學模式設置的意義
(一)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特長
選課走班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實施,有效地打破了傳統(tǒng)固定的行政班級而成為新型的“教學班”,能夠讓學生在“流動”中擴大交往面,增長見識。在選課走班教學模式下,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層級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班級,而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亦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開展多樣化的特色班級,這對于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學生的特長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在選課走班教學模式下,學生具有更強的自主性,能夠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富有彈性的選修課,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有利于促使學校開辦特色教育,促進教育改革
選課走班作為分層教學和分類教學的別稱,體現(xiàn)了兩個重要的元素:分層、分類。和傳統(tǒng)必修課一統(tǒng)天下的教學局面相比,選課走班在課程的設置、科目的設置等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而學校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亦可以結合學校的師資、現(xiàn)有教育資源和教學條件等開辦特色教育,增加學生的選擇面,發(fā)展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特長,有效地促進教育改革。在選課走班制模式下,無論是選修還是必修課程,都是一個獨立的課程領域,都有自己的目標、優(yōu)勢和作用,對促進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 選課走班教學模式設置產生的影響
(一) 加大了學校教育管理的難度
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很多種方式:如分類走班、分層走班、選師走班和分項走班。以分類走班模式為例,學校在學生確定好學考和選考兩類科目后,按照學生的選擇將兩類學生分成相應的“教學班”;而分層走班則不同,分層走班主要是以學生不同層次為標準進行走班教學的一種模式。無論是何種選課走班制教學模式,相比較傳統(tǒng)的固定的行政班授課而言,學校的教育管理難度將會增大,如果管理方法不當,將會影響選課走班的教學效果。
(二) 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tǒng)的固定的行政班模式下,長時間的接觸使得教師對學生基本是“了如指掌”。而在選課走班制教學模式下,每個“教學班”出現(xiàn)了兩個類別的學生:即學考生和選考生。這給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師在教學中,面對的問題也將更加的復雜。以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氣》教學為例,地理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如何結合學考生和選考生的不同訴求,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呢?如何在教學中,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呢?選考和學考的同時存在,著實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選課走班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的思考
(一) 不斷提高地理教師的領導能力
和傳統(tǒng)固定行政班授課的教學模式不同,選課走班模式下,地理任課教師的角色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不僅要擔任“教學班”的任課教師,同時還要扮演班主任這個“衣食父母”的角色,需要組織和管理整個教學班級,為促進“教學班”工作的有序進行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管理中,地理任課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座位的編排、班委會的選擇、班級的考勤管理制度等。由于角色的轉變,增加了地理任課教師的教學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轉變教育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領導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教育管理。同時,在教學方面,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等方面加以指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二) 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
選課走班制教學模式的實施,其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因此,在選課走班教學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打破傳統(tǒng)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為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同時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同時,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結合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優(yōu)化地理教學模式和內容,如開展微課教學,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很好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讓學生不僅“吃得消”,還“吃得飽”,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三) 轉變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選課走班制教學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思想,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探究生活中的地理,能夠結合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分析自然現(xiàn)象,這是一種“生存教育”而不是應試教育,對提高學生的各項技能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實施,是發(fā)揮學生特長和愛好,發(fā)展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徑。在選課走班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思想,不同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執(zhí)教能力以及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滿足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需求,為實現(xiàn)良好的選課走班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許婉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選課走班教學思考[J].地理教育,2016(3).
作者簡介:
池毓謹,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