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結(jié)合了教學案例探討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愛達公式的原理如何設計課堂提問,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即運用愛達公式,在注意階段、興趣階段、欲望階段以及行動階段,如何整合與運用于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提問;愛達公式
一、 愛達公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提問中的意義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習的思維動力。課堂提問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部分,是實現(xiàn)有效課堂的重點。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中,在提問中衡量學生是否對語言有足夠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學生是否掌握教師所教知識的評價,可以檢查學情,開發(fā)思維,調(diào)節(jié)進程,活躍氣氛,以使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通過現(xiàn)場聽課和觀看優(yōu)秀視頻課,仍然發(fā)展在課堂中教師提問的不足:課堂中提問的針對性不夠,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往往沒有反應。課堂提問形式單一,導致總是幾位熟悉而優(yōu)秀的學生作答。在實際課堂中,經(jīng)常一問一答,更深層的追問和深問比較少。課堂提問時間緊張,導致無法等待學生回答。因為要提高課堂效率,教師經(jīng)常在有同學沒有快速回答的情況下,就轉(zhuǎn)向其他同學,導致學生會輕易否認自己的觀點,不更深層考慮問題。課堂提問不關注學生,導致學生不懂裝懂,被同學嘲笑。
如果把每位同學看成是一位新的顧客,教師看作一位推銷員,需要向顧客推銷新的知識產(chǎn)品,那么運用愛達公式,探索教師如何可以運用其理念,設計出更有效的課堂提問讓學生從課堂中掌握知識。愛達公式是國際推銷專家Heinz M.Goldmann提出的理論,他把推銷活動分為四步,分別是Attention,引起消費者的注意;Interest,喚起消費者的興趣;Desire,激起消費者的欲望;Action,促成消費的行為。用Attention,Interest,Desire,Action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了一AIDA,音譯為愛達公式。筆者發(fā)現(xiàn),愛達公式的四個階段恰恰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的提問之中,讓學生從心理上有步驟地接受新知識。
二、 愛達公式運用于課堂提問的各階段及教學案例
(一) 第一階段:引起注意
1. 愛達公式解讀
開始面對顧客時,首先要引起顧客的注意。保持與顧客的坦誠接觸,第一印象尤其重要,AIDA公式認為,決定推銷是否成功的前提就是能否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在英語教學課堂中,導入環(huán)節(jié)也是新課是否成功的前提,導入的提問猶如推銷者在給學生推銷一些新知識點,是否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關注。
2. 實際教學案例
(1) 貼近顧客,親切開始。
在學生學習名詞性物業(yè)代詞的語法課上。導入新課,設計以下的提問:
T:Whats this?
S:Its a pencilbox.
T:Is it your pencilbox?
S:Yes,it is.
然后再拿起同桌的鋼筆盒,問他:T:Is it yours?S:Yes.
拿著同樣的鉛筆拿,問另外一位學生:T:Is it yours?S:No. It is not my pencilbox.這時便自然引入新詞匯mine,yours等物主代詞。通過復習舊知識,引起新知識,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提問來引起學生關注。
(二) 第二階段:引發(fā)興趣
1. 愛達公式解讀
興趣是顧客是否會購買商品的態(tài)度?!读x務教育英語課和標準》也明確要求,學生應有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因此設計的問題必須是新穎有趣的,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 實際教學案例
(1)比如Unit 2 What a day! 的第四課時綜合運用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讓學生寫下學生自己上周末的日記然后再相互傳閱,這便是外延的教材,在看到同學之間的用詞用法后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配合分析本課的重難點,提出以下問題:
T:What did he do last Sunday?
T:Where did he go last Saturday?
T:How did you do this report?
T:In your diary,why did you use this word“wonderful”?
(三) 第三階段:引導欲望
1. 愛達公式解讀
當客戶需要購買商品時,一定會產(chǎn)生自身的購買欲望??蛻魞?nèi)心一定完成一場對比和權衡,顧客的付出的費用一定是超過他所獲得的收益。因此,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教師應該選擇不同的策略來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完成教師預設的各種教學任務,如任務性練習,小組合作,自主實踐等等。
2. 實際教學案例
(1)學習Hobby這一單元時,可以提問What are her hobbies? Do you agree with her? What are your hobbies? Who is your favorite football player? Do you want to get to know him?
(四) 第四階段:行動確認
1. 愛達公式解讀
行動是愛達公式的最后一步,是顧客最終用實際行動結(jié)束了整個消費過程,是對前三個階段的一次總結(jié),并且是顧客自身做出的決定性的行為,銷售員只是一旁再三確認而已。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在總結(jié)階段的提問也往往是實現(xiàn)了對本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一個確認,學生用行動完成了小組合作,任務性練習等等一系列的流程之后,提問將是對知識結(jié)構的一個總結(jié)。
2. 實際教學案例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用激勵的目光注視,并給到積極肯定的評價。使用”Wonderful,I am happy that you made it!”“Would you please repeat it,so everyone can follow you.” 也可以向其他同學求證“Do you agree?”“How do you think?”
三、 總結(jié)
英語課堂提問在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很有多技巧,教師通過反復的練習都能掌握,在運用愛達公式的思維引導下,可以更合理巧妙地設計問題。在備課時,抓住每一課的重點和難點。
參考文獻:
[1]王春麗.小學英語教學技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李德康.基于愛達公式的高校經(jīng)濟管理類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科教導刊,2015(9).
作者簡介:
韓靜嫻,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西善花苑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