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裕岫
【摘要】培養(yǎng)初中生的寫作能力,主要從讓學生愿意寫、有東西可寫和懂得怎么寫三方面入手,循序漸進、積累深化。
【關鍵詞】重視積累 “考場作文”訓練 “摘抄筆記” 明確要求 思考整理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096-01
進入初中教學以后,我常常遇見很多怕寫作文的學生,他們怕什么呢?一怕作文字數(shù)太多,不愿意動腦去寫;二怕內容寫的幼稚,被別人笑話;三怕不知道寫些啥,因為人生閱歷尚淺;四怕文不對題,廢話太多,不懂怎么寫…… 針對學生這種種“怕”,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的我非常揪心,就想立刻解決這些問題。
訓練初中生的寫作能力,主要從讓學生愿意寫、有東西可寫和懂得怎么寫這三個方面入手,而且這三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的做法是:
一、重視平時寫作素材的積累,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吸取前幾屆學生進入初中以來只寫日記,寫作水平沒有明顯提高的經驗教訓,我對訓練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了新的嘗試:從每周寫五篇日記改為寫五篇摘抄筆記,與寫日記一樣同樣提出要求:要從讀過的美文、好書中摘抄出你認為好的句子、段落等,并寫出好在哪里的原因或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字數(shù)限制在300字左右。我的方式是每周收學生的摘抄本,每周及時批改,并對學生的理解或感悟進行評價,在早讀或自習課上及時總結每次寫得優(yōu)秀的學生優(yōu)秀在什么地方,讓其他同學學習;同時公布沒交摘抄本的學生,請他們加寫一篇。因為“獎優(yōu)罰劣”的實施,直到現(xiàn)在,學生們進入了初二年級,已經基本養(yǎng)成了讀書寫摘抄筆記的習慣。
二、抓緊課堂考場作文的訓練,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中考時獲得滿意的成績,語文中考滿分為150分,作文占了60分之多。只有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保證中考語文成績的滿意。為了讓學生在考場上更好的適應寫作文,我在初一時就對學生進行兩周一次的“考場作文”訓練,具體做法為:在課堂40分鐘內完成一篇500字(期中考試以后升級為6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題目在預備鈴響起后才出示(學生事先是不知道題目的);下課鈴響后不管有沒有完成必須交作文。開始時,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寫完作文,近一半的學生作文質量慘不忍睹;隨著訓練次數(shù)的增多,一兩月后(不同的學生適應期各不相同),絕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結構比較完整、質量差強人意的文章了。這個小小的進步離不開作文批閱之后,講評作文的步驟。
正是這種講評作文的方法,刺激了學生的寫作欲望。沒有人愿意在大庭廣眾下出丑,反而希望把最美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看,所以,在平時摘抄筆記的輔佐下,在講評作文時學到的寫作方法的激勵下,在一次次的課堂“考場作文”后,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一次次增強。
三、布置課后練筆作文的鞏固,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摘抄筆記的抓落實奠定了學生寫作的基礎,“考場作文”增強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和能力,僅這兩項訓練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略顯單薄了點,于是我又在平時講課中聯(lián)系課文的寫法、修辭、內容等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筆作文。
這些練筆的寫作,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大部分學生從課本中汲取了寫作的方法、生活閱歷與思想感情。
四、總結試后考場作文的得失,鍛煉學生的總結能力。
每次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后,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及時總結試卷的好習慣??偨Y三方面的得與失:基礎知識,閱讀知識和作文得分。在這里,我只談談總結作文得分情況。
每次大型考試后,我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以及作文得分先進行梳理與歸納,對照我給學生制定的標準“作文評分要求(參考)”,自己分析考卷上作文的分失在哪里了,然后給自己制定下次寫考場作文時應避免哪些環(huán)節(jié)失分。剛開始時,學生也許還不會怎么對照“要求”總結自己寫的文章,更不會評判分值,萬事貴在堅持,只要堅持總結,次數(shù)多了,學生自然會“熟能生巧”,慢慢知道怎樣寫作文才會得分。這樣,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有成效。
培根曾說:“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不應該像蜘蛛只從肚里抽絲,我們應該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這告訴我們,在萬花筒般的教育面前,任何時候都不可能窮盡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探討初中生作文訓練的過程是漫長而無止境的。一個真正的教育者,不僅僅是怎樣教學生,更多的應該是去思考、感悟和總結,朱熹說得好:“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Τ踔猩淖魑挠柧?,仍需要我及各位同仁一起努力、探索、提高,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