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云鳳
摘 要:教師展開文本情境解讀,可以為學生的朗讀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發(fā)掘教材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理解語意打開朗讀程序、接軌文本豐富朗讀情感、拓寬視野升級朗讀方法,教師從不同視角展開教學引導,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感受,能提升學生的朗讀品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技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9-0044-02
發(fā)掘教材朗讀情境,教師需要給出更專業(yè)的指導,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朗讀素材,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品質。
(一)精選朗讀情境
教材文本學習時,朗讀教學屬于重要內容,教師要為學生布設適宜的朗讀情境,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情趣。教師深入文本展開深度解析,為學生提供朗讀情境,可以提升學生的朗讀學習思維,使其形成嶄新朗讀學習成長動力。文本情節(jié)有豐富情境性,特定學習情境有特殊感染力,教師將學生帶入特定文本情境之中,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特殊情說,學生深受情境氣氛感染,自然能夠提升朗讀情緒。
學生朗讀文本時,很容易出現機械性節(jié)奏,教師需要結合不同文本語境展開引導,讓學生結合文本校準感情基調。如教學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桂花雨》,教師先進行情境解讀:這篇課文帶有濃郁的思鄉(xiāng)意味,朗讀時的語氣語調中要蘊含豐富的鄉(xiāng)情、對童年生活的向往之情。朗讀要釋放濃厚的情感因素,給聽眾帶來豐富的感情共鳴。學生依照教師引導展開朗讀操作,情緒特別飽滿,其感染力也非常的豐富。
(二)關注朗讀特點
朗讀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方法選擇,自然能為學生帶來更多啟迪。朗讀技巧包括語氣、語調、語速、節(jié)奏、停頓。所謂抑揚頓挫,就是對朗讀技巧的高度歸結,教師需要針對不同文本內容,對學生進行不同引導,讓學生在不同朗讀學習體驗中形成學習認知。教師要為學生傳授更多朗讀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多重朗讀體驗中形成有形學習認知。
文本大多內涵豐富,這無疑是朗讀教學需要關注的引導點。教師在具體指導時,需要對文本基本內容展開深刻解讀,以提升學生的朗讀感知維度。如教學《我的“長生果”》,教師給出朗讀提示:這篇課文針對讀書話題展開,具有很強的哲理性,作者通過對童年讀書經歷的回顧,自然形成了豐富的學習體驗,在朗讀學習時,需要讀出文本哲理性,注意語氣語調的平和性。學生開始朗讀展示,教師讓學生與同桌進行互動,學生朗讀學習漸入佳境。朗讀學習需要有一個內化過程,教師對文本進行深度解析,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覺悟和提醒,促使學生順利展開朗讀訓練。
理解語意打開朗讀訓練程序,符合學生學習基本要求,教師要結合語意解讀,展現朗讀個性,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思維。
(一)解讀文本語意
結合文本語意展開誦讀學習,是最為常見的誦讀形式。教師要從文本深度解析中,為學生傳遞豐富的語意信息,以順利打開學生的朗讀思維。解讀文本語意,是最為本真的教學操作。教師需要深入文本深處,對文本多種制約因素展開全面搜索,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迪,這樣自然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學習品質。不同文本有不同語意,朗讀時需要運用不同情緒,教師針對文本語意展開朗讀指導,其接軌性更強,調動效果也更為豐富。
在教學《釣魚的啟示》時,教師為學生進行語意講解:文本只有兩個人物、一個場景,故事內容也極為平常,但透過這個情節(jié)折射出來的道理卻是深遠的,我們在進行朗讀體驗時,需要深入文本人物情緒之中,跟隨人物展開學習操作,實施角色朗讀學習,通過對人物語氣的把握,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學生同桌兩個人展開分角色朗讀學習,課堂互動氣氛熱烈起來。經過一番朗讀學習,學生對朗讀有了更多實踐體驗和感知。
(二)展現朗讀個性
朗讀學習和其他學習有相通之處,教師要從學生朗讀學習實際出發(f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讓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特點展開創(chuàng)意學習。朗讀也有個性追求,不同群體的學生有不同朗讀特點,對學生的朗讀個性進行拓展性設計,可以充分體現學習個體的個性,發(fā)掘其潛在學習特質。學生學習呈現不同個性,教師要對學生個體展開全面分析,以設定適合度更高的學習方案。朗讀是學生個性學習行為,教師給出專業(yè)引導,可以為學生個性成長提供更寬闊的成長空間。
展現朗讀個性,是從閱讀者角度進行思考的,教師要注意結合文本、生本學習實際進行多重設計,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學習品質。如教學《竊讀記》時,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結。學生快速行動起來,很快就完成了學習任務。教師對學生朗讀進行個性指導:作者對自己的心理展開全面描寫,你能夠理解作者的心理活動嗎?如果讓你站在作者角度展開朗讀,你會如何操作呢?學生開始了自發(fā)討論,形成了個性認知。有學生說,“作者酷愛讀書,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我們要讀出作者如饑似渴的心情,對文本進行深刻解讀”。之后教師針對學生個性認知給出肯定評價,并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朗讀展示,課堂內書聲瑯瑯,朗讀學習氣氛熱烈。
(一)融合作者情感
文本包含豐富情感內容,教師需要充分考慮文本作者的情感因素。唯有融合作者情感展開誦讀操作,才能形成嶄新教學成長動力。作品是作者的“孩子”,自然有豐富的情感賦予,這無疑是朗讀最需要關注的因素。教師要幫助學生對作者情感因素進行專業(yè)解讀,以矯正學生的朗讀學習方向,讓學生在多重情感共鳴中形成朗讀體驗,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有重要幫助。
作者情感走向是朗讀最需要關注的因素,教師要在文本解讀時,對學生作出必要的提醒,讓學生順利進入情緒釋放環(huán)節(jié)。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作者對媽媽和爸爸的兩種教育方法進行客觀展示,而且都給予極高評價,這是情感認知的進步和成長。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演繹活動,讓學生利用分角色演繹形式進行朗讀展示。因為有角色限制,學生需要對人物性格思想進行先期了解,找到作者的情感起點。經過反復訓練展示活動,學生大多掌握了朗讀的要領,課堂演繹性朗讀獲得圓滿成功。
(二)結合文本主旨
文本都有自己的感情基調,教師針對文本主旨展開教學引導,自然能夠獲得豐富的體驗感知。融合文本主旨展開朗讀學習,切準了學生學習思維。教師通過文本主旨展開朗讀指導,不僅能讓學生感知語氣語調的變化,還能夠對學生形成心理沖擊,促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升華。朗讀文本是對文本進行的有聲展示,也是對學生思想進行深刻教育,教師讓學生結合文本主旨展開朗讀展示和實踐,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成長契機。
《狼牙山五壯士》是介紹抗日英雄的故事文本,教師圍繞文本主旨展開朗讀指導:抗日英雄是用生命來換民族的尊嚴,贏得人們的尊重。我們在朗讀文本時,需要用極為崇敬的心態(tài)來對待,讀出英雄的大無畏精神,讀出烈士視死如歸的決心和意志。大家認真準備一番,在小組內展開朗讀競賽,評選出小組朗讀代表,準備參與全班朗讀比賽。任務下達后,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紛紛展開朗讀訓練。在學生展開朗讀時,教師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個性問題提出糾偏建議。
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技術指導,為學生提供實用性的技巧和方法,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品質。朗讀方法眾多,如何做出科學篩選,這是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教學問題。
(一)精選朗讀方法
誦讀方法極為豐富,情感朗讀、角色朗讀、演繹誦讀、分部輪讀,這些都是朗讀的基本方法。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展開精心設計和選擇。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朗讀有不同的學習追求,不同性格的學生對朗讀敏感性也存在差異,教師需要對朗讀技巧方法進行歸結和綜合,為學生進行匹配性傳授,讓不同的學生能夠獲得不同的學習感受和體驗。
什么樣的文本選擇什么樣的朗讀方法,這是朗讀學習的基本常識。如《開國大典》介紹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場景,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時刻。我們朗讀課文時,要讀出激動的心情,語氣要高亢激越。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展開朗讀訓練,課堂學習進入良性互動。為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知體驗,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讀音頻,學生跟隨音頻材料進行模仿學習,朗讀學習獲得豐富成果。
(二)拓寬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不能局限在文本之中,教師需要有拓展意識,為學生精選朗讀素材,向學生傳遞朗讀方法,可以為學生朗讀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學生在參與演繹性朗讀展示時,可以形成重要的心理沖擊,這自然屬于實踐性的朗讀學習。教師不妨從實踐角度展開設計和發(fā)動,讓學生在不斷學習訓練中形成朗讀認知基礎。
愛國主義是不朽主題,學生對這樣的朗讀內容也比較熟悉,教師在具體引導時,需要針對其學習實際作出具體分析。如教學《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時,教師結合文本內容進行示范朗讀,為學生朗讀學習樹立榜樣。學生根據教師指導展開相關訓練,朗讀學習順利打開。為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朗讀學習能力,教師為學生搜集了更多愛國主義方面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朗讀拓展訓練,課堂教學效果顯著呈現出來。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師要正視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給出針對性的學習指導,以提升學生的朗讀學習效果。教師要從學生朗讀基礎實際出發(fā),針對文本情感維度展開教學引導,讓文本朗讀富有豐富情感,以全面提升朗讀感染力。
參考文獻:
[1]任天明.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身臨其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7(17):121.
[2]余汶娟.有滋有味的朗讀源于教師的智慧引領[J].小學教學參考,2016(7):28-29.
[3]郝曉芳.核心素養(yǎng)觀照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小學語文教學(園地),2017(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