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菊 吳笑永
摘 要:伴隨著國內(nèi)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現(xiàn)階段國內(nèi)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古詩文作為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因此,特對如何施行“以讀代講,以讀促悟”的教學模式,給出一些有效建議,旨在幫助學生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9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87
新課標提出“讓學生能夠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詩文引入到小學教材中,是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但是古詩文教學難度很大,因此如何在進行古詩文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進行古詩文教學中,“讀”是教好古詩文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要將“讀”融入整個教學活動中。讀是帶有目的性、細化地讀,讓學生在讀古詩文的過程中“化靜為動”,并揭示出隱藏于古詩文背后的思想與情感,實現(xiàn)“以讀代講”的教學效果。在“讀”的過程中,教師本身要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并通過語言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透過時空與詩人進行交流,感受、體悟作者的用意和寫作目的,這也是“以讀促悟”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
教師在進行朗讀時,應采用一些語言表達技巧,才能將作品中的精髓與妙處,準確地把握并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并為之動情。如在講解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楊氏之子》時,為讓“以讀代講,以讀促悟”的效果更好,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先播放一段古典音樂,為學生構(gòu)建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情境,并以“讀”來引導學生深入作品,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語文素養(yǎng)。
(一)模糊解“讀”,實現(xiàn)“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小學生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對于事物的理解與看法以感悟認知為主,很難深入古詩文的學習。因此教師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后,將生字標出,并通過查閱字典的方式予以解決。教師再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大致了解詩文的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方式進行講述。對于語言運用是否精準、遣詞造句是否得當不要過于苛求。
如在講解《春夜喜雨》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未發(fā)現(xiàn)有生僻字,但是出現(xiàn)了多音字“好”“當”。整首詩內(nèi)容淺白易懂,學生對于詩文的理解是“春天的晚上,雨水悄無聲息地落到了地上,很及時地滋養(yǎng)著大地?!倍皾櫸锛殶o聲”也可引出為某種教育方式、方法等,可不用向?qū)W生過于強調(diào)。小學生在背誦古詩文時,對于詩文中的意境往往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中,如“高處不勝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等,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也會開始明白詩文中所包含的情感與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模糊解讀的方式,以減少學生學習古詩文的難度。
(二)熟讀成“誦”并形成共鳴,促進“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相較于其他文體,古詩詞不但押韻而且結(jié)構(gòu)流暢,更適合朗讀與背誦。學生讀得多背得多,他們對于詩文的理解與意境的感悟也變得越來越深刻,并滲入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中。但是小學生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因此教師應采用多元化、多形式的方法。比如說讓同桌之間背誦并相互監(jiān)督;也可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陣營,進行一場古詩文背誦比賽;也可在親子活動中加入“背古詩”的內(nèi)容;也可通過畫筆或歌舞的形式來表現(xiàn)古詩文的魅力與價值。
如在講解《春曉》或《靜夜思》時,教師可將這些內(nèi)容排練成舞蹈的形式,在親子會上進行表演;而《詠華山》則可采用多媒體將華山的壯麗景色進行展示。這種多元化、多形式的誦讀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興趣,對于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延伸擴展,完成“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由于教材中的古詩文較為有限,因此教師要適當?shù)財U展學生的求知途徑,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如在講解《憶江南》時,學生會被詩文中所描述的江南風景所吸引,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烏鎮(zhèn)的風景,當學生情緒高漲時,可插入另一篇江南的古詩文《魚戲蓮葉間》,學生還流連于江南的美景中,對于這首簡單古詩一下就記住了。
除了一些課內(nèi)詩文外,也可引入一些課外詩文,讓學生養(yǎng)成摘抄、記錄的好習慣,并比賽誰抄的詩文多等,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
綜上,在進行小學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引導的方式,結(jié)合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與內(nèi)涵,在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張鵬舉.小學古詩文教學有待加強與改進[N].中國教育報,2013.
[2]郭新莉.以讀代講 以讀促悟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教育革新,2002(4).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胡文菊(1981.12— ),女,漢族,甘肅古浪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以讀代講 古文新讀”課堂教學模式建構(gòu)的策略研究》(立項編號:GS[2018]GHB120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