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雪蓮
摘 要:正所謂語感是對文字的一種感覺,在要經(jīng)過長期訓練所培養(yǎng)起的對語文文字的一種領會和感悟能力。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隨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不斷推行,“語感”已經(jīng)成為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研究和探索的必然趨勢。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語感,不僅能幫助學生自己快速的了解和理解文字,而且還能幫助學生自己精確靈活的地運用和表達文字。本文對語感的定義,以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進行了探討。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語感;能力培養(yǎng)
語感不僅僅是學習好語文的重要前提,還是用來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工具。人們對語言文字信息的接受能力,是一個潛移默化的社會過程。語感換種說法也可以說是情商,敏銳的語感是人際交往的前提,理解他人語句的意思能更好的促進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不至于說錯話惹怒了他人。在高中語文的教學安排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是其根本任務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理解與分析,理解文章表達出來的深刻內(nèi)涵,分析作者當時的情緒情感,使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有更深一步的提高。
一、語感的含義
在《新華字典》中,是這樣解釋語感的:“言語交流中,對詞語表達的理解和對使用習慣的反映”。不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它所代表的情緒情感,簡單的去查閱字典是不能夠理解這個字或詞的意思的。需要在日常的生活環(huán)境中去感受這個字或詞的表現(xiàn),得到真真切切的經(jīng)驗才能對語言文字有正確深刻的理解。換個方式來說,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理解的靈敏度。
二、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一,在閱讀中培養(yǎng)語感。閱讀是眼手等感官協(xié)調(diào)共同活動的過程,它可以直觀的體驗到語言的基本意思與內(nèi)涵。古人曾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高中語文課本上所選取的文章大多數(shù)都是情文并茂,富有內(nèi)涵,讓學生多讀多看,可以積累經(jīng)驗,豐富自己的語感。聽和說是口語鍛煉中的必備技能,聽是通過耳朵這個感官去聽到說話者說的話,并了解其所表達的意思。聽不是機械的被動的去接受說話者所表達的信息,而是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和重新組織信息,創(chuàng)造性的接受和理解信息的過程。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聽,并教會他們?nèi)绾稳ヂ牎T谡Z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感情的去閱讀文章,通過自己的范讀,讓學生培養(yǎng)起語感。
聽之后是寫,在閱讀的書籍上,利用筆記本,在上面記錄下關(guān)于自己對于這篇文章、這本書籍的看解。學生通過反復閱讀,記錄下自己不同時刻閱讀這本書對其理解。教師在學生遇到不懂的語句時,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能將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因為每一個人對文字的語感是不一樣,就算是自己,在不同時刻看相同的文章也是有不一樣的感覺。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莫雷特?!睂W生反復閱讀,記錄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不斷的練習,學生的語感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得到提高。
第二,在誦讀中培養(yǎng)語感。閱讀是用眼睛看,誦讀就是用嘴去讀。誦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另一關(guān)鍵條件。誦讀是需要心、眼、耳、嘴共同協(xié)作的一種學習辦法。中國自古時候起就把誦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辦法。歷史記錄,在私塾或者學堂的時候,由夫子帶領學生進行誦讀,然后由學生自己進行誦讀。在拍攝的歷史電視劇中,凡是有學堂的鏡頭,都是學生手里拿著竹簡,在搖頭晃腦的讀著。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做好范讀。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基本的語感,但不是完全成熟,這個階段的他們更是需要老師去給予他們指導與幫助。教師的范讀優(yōu)秀與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語感進步與否。例如,在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教師要把握好詩句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感,進行范讀時,能表現(xiàn)出來詩人在當時所表達的心情。當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睍r,教師應該重讀且聲音要洪亮,聲音中要帶有感情,能表達出來詩人慷慨高昂,直抒胸中正氣,要表現(xiàn)出詩人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斗志。當老師將詩人的感情通過誦讀,表現(xiàn)出來了,學生就能夠通過老師所表達的情感,在腦海中浮現(xiàn)文天祥乘船時所無奈又誓死不渝的情緒情感。能真切的了解其詩句的深意,通過學生自己的反復誦讀,讓學生自己對語感的把握也就更加強。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去了解,語感在此過程中也就得到了培養(yǎng)。
第三,在品味語言中培養(yǎng)語感。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語言的美不是一句兩句就能描述的。語言不單單只是一個一個文字,它所蘊含的意義異常豐富,就像音符對于音樂來說,也是蘊含著豐富的情緒情感。學生通過品味語言從而感受到語言所表達的深意。在課堂中,教師在上課時,要引導學生去品味語言,讓學生去積極主動的品味文章中語言的魅力。在魯迅的《吶喊》中“凡是精神愚昧的國民縱使體格如何強健,也只能淪為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無知的看客罷了。”學生在品味時,可以感受到魯迅對人民的失望。在品味語言中可以了解到語言的美麗,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于語感的把握。
三、總結(jié)
語感本質(zhì)上屬于直覺思維,他具有理性和感性的特點,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感教學一直都是重點。
參考文獻:
[1]上官飛.淺談高中語感的培養(yǎng)[J].天天日報;2017年.
[2]錢月.對語感的含義的探究[J].日月周報;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