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忠
摘 要:語文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直接對學生立德樹人產生影響。但是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目前,在偏遠農村,對語文學科不夠重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導課堂,重視知識輕視德育等根深蒂固的問題仍然普遍存在。隨著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推進與深化,農村語文教學又在教法轉變和目標達成等方面出現(xiàn)了新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及解決對策作一淺顯的論述。
關鍵詞:農村;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新課改理念強調: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改實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標、更新的意識和架構給教育帶來了一股清風。目前,我國的高中新課改雖然取得了諸多成效,但在偏遠的農村,很多教師依然著眼于高考的分數(shù),課堂活動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語文這門學科更是如此,因此,農村高中語文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新課改下農村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語文學科重視程度不夠:農村學生受經濟文化和環(huán)境等的影響,加上語文本身的學科特點,好多家長和學生本身對語文取得高分也不報太大的幻想。同時,受考試的功利性影響,最近幾年全國語文高考成績呈降低趨勢,給學生又造成學了也拿不了高分,語文考試分數(shù)影響不大的假象而輕視語文科目,導致語文教學陷入困境。一些學生在語文自習課學生做其他學科的作業(yè),就是不重視語文學習的實例。
2.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任然主導課堂:在農村,很多教學課堂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依然主導課堂。老師全程講授,學生們在下面聽講與做筆記,教師一味地給學生們灌輸知識,對學生來說確實是被動接受,至于能否接受也不置可否,背離了課堂的主角是學生這一新課改理念要求。
3.新課堂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重構艱難。新課改中,許多教師都走進了教學的"盲區(qū)","穿新鞋走老路",把新課程裝進了"應試教育"的"籠子"里,效果大打折扣。新課堂模式實施過程中,學生的互動交流、合作學習、探究等活動流于形式。
4.學習培訓收效甚微。在新課改培訓活動中,農村教師到處于教育改革前沿大城市取來的經不好念,加上不能因地制宜靈活思辨,生搬硬套,結果出現(xiàn)了邯鄲學步的尷尬。
二、解決對策
(一)調動學習興趣讓學生重視語文。首先,教師從高一開始就要讓學生明白語文的重要性,從心底加以重視。給學生明確新課標要求中對語文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后的高考語文學科靠的是扎實的語文功底,"得語文者得高考",在此階段,學生會接觸更多的方法和語文概念,這也是為之后進一步學習積累打基礎。[1]其次,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教師導入的優(yōu)化,和藹可親的教態(tài),善于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主動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使學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注意,在融洽和諧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要充分發(fā)揮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輔之以清晰美觀的板書、動情的朗讀引導、恰當而富于啟發(fā)性的提問等等。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喜愛語文課,興趣也將會日益加深,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也會與日俱增。
(二)徹底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
1.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一點小小的改變,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全新的教學體驗,從而對學習產生更多新的興趣。[2]因此,變是前提,教師在教學方式和理念重構時切勿"舊瓶裝新酒",教學過程中應綜合學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自信,喚醒學生潛能。教師要充分備課----備學生、備方法,要體現(xiàn)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創(chuàng)新性,永葆語文課的新鮮、有趣,切忌"為法所縛"、"照本宣科"。教師還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要本著求新、求活的原則,不光要教語言、教方法,還要教做人,給予人文性教學足夠的重視,要體現(xiàn)出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例如,筆者在宋詞《聲聲慢》教學時,沒有按常規(guī)詩詞教學順序,一開始讓學生知人論世,而是先讓其朗讀,然后對學生朗讀中語速過快,感情不夠投入進行簡單的點評,并作以朗讀示范,好多學生的朗讀熱情迅速高漲,跟我一起朗讀,課堂氣氛也立馬活躍起來。
2.切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到讓學生會學的目標。自主學習的方式要應用在課前對新知識的自覺預習上。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督促和檢查學生對課文作家背景級閱讀人物的檢查;合作學習方式要用在課文課重難點知識的掌握和拓展上,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得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然后同小組其他成員交流,達到多種信息和結論的共享。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其他小組成員對不全面的甚至錯誤的看法提出異議,在認知碰撞后形成比較正確的結論;探究學習方式要求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要求學生對問題在深思的基礎上提出個性化的看法。例如,對在語文中歷來莫衷一是的文學鑒賞和文學批評,教師應要求學生大膽質疑,重新認識并作出評價,并給出能自圓其說的理由。
(三)取來的真經要慎重地念。農村教師如何將學習培訓得到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己所用呢?首先要考慮到地域經濟文化和師生的差異性。許多走在課改和高考前沿的省份和學校的具體做法,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做出調整后再去實施。如,許多農村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低,讓其課堂上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是不切實際的。其次,教師也要經常加強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精心全面地備學情,多在課堂的細節(jié)上下功夫,以便靈活的引導學生和處理課堂上突發(fā)的問題。
新課改下農村高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令人堪憂,只有立足于教學現(xiàn)狀,讓學生重視語文,把新課堂的學習方式切實又成功地嵌入語文課堂,將學到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因地制宜為己所用,才能逐漸達到預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閆雄韜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策略[J].教學動態(tài)2019年4月第11期
[2]宋浩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策略[J].讀與寫雜志 2019年3月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