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蘭
摘 要:應用文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體,它不僅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應用文還被用來作為憑證和依據。應用文的應用范圍覆蓋了我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離開了應用文,學生的工作和生活會變得非??菰锏托?。為了發(fā)揮好這些功能,應用文教學勢必與時俱進。在實踐中,能夠巧妙地運用教學策略,也的確能使應用文教學彰顯別樣的精彩。
關鍵詞:應用文;教學生活;精彩
在我國,應用文教學穿插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內容上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比較單一,對于一名未涉社會的學生而言,應用文對其距離感、陌生感和抽象感較為突出。但是這些技能對于學生將來的工作生活又很重要,教會學生寫作應用必要的應用文就不得不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上來。
一、應用文的定義及分類
1.應用文的定義
應用文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辦理公務和個人事務時具有直接使用價值和某種慣用體式的一類文章的總稱。它包括帶有法定性的公文,還包括一般應用文。
2.應用文的分類
應用文的分類方法有多種。這里就采用較為常見的分類方法,更有利于教師在應用文教學中參考和使用,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使用。第一類是公文類,包括通知、決議、請示、批示、命令等,是指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在公務活動中使用的文書。第二類是事務類文書,包括計劃、總結、報告、合同等,是用于交流情況,完成某項工作任務,是用于解決問題的工具。第三類是科研類應用文,包括學術論文,科研報告等,是進行科研和描述科研成果的重要文件。第四類是日常類應用文,包括書信、日記、電報等。
日常類應用文使用頻繁,中學生學習這類應用文非常重要。據不完完全統(tǒng)計,中學生應掌握的應用文主要包括通知、啟示、介紹信、證明信、公開信、倡議書、申請書、感謝信、表揚信、慰問信、賀詞、賀信、賀電、會議記錄、合同、民事訴狀、計劃、公約、海報、黑板報、科技報告、產品說明書、唁電、唁函等。這些日常類應用文涉及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學生時期還是走向工作崗位以后,都會一直和應用文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二、中學應用文教學的反思
1.教得平淡
我們都知道,在教學中要教什么,一般要根據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與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來確定。從“以學為本”的理念出發(f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可以把應用文教學當作訓練學生的生活生存技能來訓練。
教師教得平淡是因為很多時候教師覺得應用文教學沒有什么可講的。究其本質,是因為大部分教師基本把應用文教學落在格式的學習層面,比如書信的稱謂、正文、祝賀語及落款等,因此應用文教學陷入了“格式化”的窘境。
2.學得乏味
中學生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黃金時期,對于缺乏興趣的東西沒有足夠的自制力。在應用文教學中,學生學得乏味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所致,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出現“教得平淡”,教學內容流于應用文詞匯、格式等淺層次的問題上面,學生必然會“學得乏味”,提不起學習吧興趣,缺少學習動力和動機。這種現象直接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實現教學目標更是天方夜譚了。
3.教學不活
(1)認識不足
教師自身在應用文造詣上存在不足。以中學語文教師為例,教師并未從事文秘工作或較多涉及應用文使用率較高的職業(yè),首先在認識上就可能存在誤區(qū)。比如說提到應用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行政公文,容易忽略日常類應用文。再者教師在教學工作及生活中使用的應用文并不算太多,尤其應用文在整個教學中占比也不高,也會影響教師的重視程度。
(2)學用偏離
從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來講,教育是面向行業(yè)企業(yè)一線培養(yǎng)人才的,學生將來能夠“學有所用”是教學的終極目標。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未來的職業(yè)走向遠離了行政機關,走向行業(yè)企業(yè)一線崗位,應用文方面的應用更偏向了日?;谥袑W應用文教學中,對于日常應用文的教學顯得明顯不足,尤其對一些中學畢業(yè)就走向社會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學用偏離問題。在他們的未來,勢必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情況。
(3)基礎不牢
中學生階段,學生所掌握的語文能力尚不能滿足撰寫專業(yè)性應用文的需要,對于語文基礎不牢的學生更容易早一步踏上工作崗位,如今應用文使用得如此廣泛和頻繁,勢必對其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擾。在經濟活動如此頻繁的今天,涉及每個人的每一天,與其有關的應用文體有很多。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這就成為學生發(fā)展中的硬性傷害。
(4)教材不新
應用文教材方面,內容陳舊化比較嚴重。綜合性應用文教材相對專用性應用文教材較為突出。近年來,應用文種類以每年十種的速度不斷增長,在一些綜合性教材中有所體現,這是一個好現象。對緩解應用文教材更新壓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還不夠。隨著應用文研究方面的專業(yè)人才規(guī)模的壯大,專業(yè)團隊力量的發(fā)展,應用文教材問題終究會得到有效的解決。
應用文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所以教師要做到不把過多的精力放在解釋定義、分類、作用和格式上,不過多地偏重理論學習,重視系統(tǒng)、有效的實踐訓練和技能培養(yǎng),重視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講練結合,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得學生想學、愿意學、認真學、主動學,變學生的消極學習為積極學習。
編輯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