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永琴
摘 要: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都喜歡體育運動。但是,在體育課和運動會中,學生的運動傷害非常容易發(fā)生。體育老師需要分析高中生體育課堂上運動傷害發(fā)生的原因,并據(jù)此找出預防運動傷害發(fā)生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生;運動傷害;預防
高中體育與健康的課程宗旨是“健康第一”。但是在課堂實踐中,相比其他文化課與藝術課,體育課又是學生運動傷害事故高發(fā)的學科。傷害事故發(fā)生后,無論最后責任歸屬如何,學生始終是那個受害者,而且這樣的事故很可能給學校和教師自身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教師在執(zhí)教過程中,盡量防止學生出現(xiàn)運動損傷,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學?;蚴菍處熥约簛碚f都十分重要。
一、高中體育課堂運動傷害的原因
1.學生身體素質不能適應所要進行的運動項目導致運動傷害
身體是運動得以進行的物質基礎,身體素質如果不能滿足特定項目的最低需要,勉強進行該項目,就必然由于“小馬拉大車”,動作力度不夠、頻度不夠或者精準度不夠、流暢性不足,導致動作失準失衡,身體傷害就極易發(fā)生。案例1:某四星級高中某男生在一次400米測試后,臉色發(fā)青,嘴唇發(fā)紫,指甲發(fā)藍,癱軟在地。經緊急送醫(yī)后確認是先心病。該生為了不在同學面前“丟面子”,始終未在學生健康檔案里對此做相關登記,而這次強撐著進行高強度運動導致紫紺發(fā)生而產生危險。
2.服裝不合適導致運動傷害
松緊適度、狀態(tài)良好的運動服能較少限制肢體的伸屈運動,有利于運動技術的良好發(fā)揮。過緊或者過松的服裝、中跟皮鞋、松脫的鞋帶、鑰匙串、較硬的頭飾等都是運動場上的不安全因素。案例2:南通市某省中15屆陽光體育節(jié)上,一個男生在100米比賽中運動褲部分滑落,絆倒了自己,導致指關節(jié)扭傷,肩臂部挫傷。
3.學生心理因素差導致運動傷害
過分的緊張、恐懼、興奮、注意力不集中和猶豫不決,往往導致技術動作變形進而造成運動傷害。這類的運動傷害往往發(fā)生在田徑、跳馬、跳高、跳遠等包含高速運動的項目中和雙杠、單杠等需要較大力量的技巧類項目中。案例3:一次跳馬練習中,一個女生急行至踏板前,心生畏懼,突然減速后導致起跳后騰空高度不夠,最后跨坐在跳馬上,未能完成騰越動作。雖然經過老師保護,沒有從馬上摔下,但是由于重重蹲坐在跳馬上,兩大腿內側均有挫傷。
4.準備活動不充分導致運動傷害
部分學生對準備活動認識不足,認為是可有可無的,是走過場的程序。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也做得并不到位。案例4:某四星級高中2018年陽光體育節(jié)中,醫(yī)務室反饋徑賽項目中出現(xiàn)多例大腿肌肉拉傷的情形。事后分析原因,體育節(jié)安排在圣誕節(jié)前,氣溫較低,運動員肌肉黏滯度較高,而徑賽前不像體育課上有老師指導進行專門的加速跑、后蹬跑等熱身準備活動,參賽的運動員往往外衣一脫直接上場比賽,未能充分熱身,突然進行高強度對抗性比賽,導致多例運動損傷事故的發(fā)生。
5.技術動作錯誤導致運動傷害
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是最符合生理結構和生理機能的,也是達成所需運動效果的最簡潔高效的操作途徑。技術動作準確到位,就不易發(fā)生運動損傷,反之,就極易發(fā)生運動損傷。案例5:鉛球課上,虎頭虎腦的高一學生王某經過一輪投擲后告訴老師他右側胸大肌很痛,可能拉傷了,申請不進行后續(xù)練習。老師肯定了他有不舒服及時和老師交流的做法,同時也肯定了他不帶傷強行運動的做法。接著,老師分析了他第一輪投擲動作滑步—轉體—側推—撥球四個環(huán)節(jié)實際上只有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滑步”較好完成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轉體”要求持球側肩臂轉至前方,但是王某并未做到位,只轉到軀干正面向前就急著進行推球了,這樣“側推”就變成了“前推”,既減少了轉體帶來的鉛球加速行程,又減少了側推所應具有的推球行程,更使原本較多使用肱三頭肌的動作變成了較多使用胸大肌了,而且由于面向軀干前方伸直上臂和前臂,生理結構已經不允許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撥球”充分完成。這才是投擲距離很不理想的原因,更何況還導致了胸肌拉傷。自詡為“猛男”的王某這下認識到認真聽課、掌握技術要領的重要性。
6.安全保護措施不健全導致運動損傷
良好的設施、周密細致的方案和細致耐心的具體實施是保護學生安全的必要條件。一些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器械如標槍、鉛球、鐵餅等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時刻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的發(fā)生。特別重要的是,一些貌似安全的運動項目,如果保護措施不到位,往往也會造成傷害事故。案例6:某高中2017年曾經發(fā)生過學生排球賽時踩到場外熱身的運動員滾入場內的排球,后仰摔倒后摔斷了尾椎骨。顯然,這一事件中學校和在場組織比賽的老師應該負主要責任。
二、高中體育課堂中運動傷害的預防
1.建立健全學生健康檔案,及時更新數(shù)據(jù)
作為體育老師,對所任班級學生的健康狀況應該有整體的了解,對有病史的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通過教學中的接觸以及和班主任的溝通,盡快熟知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上課時要特別注意檔案中有記載身體狀況不允許劇烈運動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近期的身體變化,給特殊學生定制運動項目“白名單”“黑名單”。學校如果條件允許,盡量實行模塊化教學,讓學有所長的學生在特定專項上得到更大的發(fā)展。給予學生選擇權,讓學生對所學專項有所取舍,一來可以降低因為“不喜歡”“不擅長”而導致的運動傷害,二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符合新的課程標準里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要求。
2.對學生上體育課、出操、參加學校運動會時的服裝做出明確的要求
寬松適度的運動服能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也能有效減少運動傷害的產生。體育老師應該與班主任、政教部門配合,將上述場合的運動服、運動鞋的穿著納入日??己耍瑫r對學生做好體育課服飾要求的原因進行解釋。在學校運動服的訂制環(huán)節(jié),體育老師要參與進去,對運動服的版型、面料質地、外觀設計提出要求,在“不松垮、不緊繃、不牽礙”的功能性良好的基礎上,盡量做到美觀大方,讓學生喜歡穿著運動服進行體育活動。
3.加強對學生的自我保護教育
器械項目的教學中,除講解清楚動作要領以外,還要強調技術動作的實施必須果斷,不能猶豫不決、拖泥帶水。老師要把運動防護的具體方法都教給學生,尤其是做好原理、方法的講解,有條件的還要對技術動作失敗后的自我保護動作進行示范。最常見的傷害往往是身體失去平衡后摔倒,不合理支撐造成的傷害。那么老師就要講清楚摔倒自救的原則是增加身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減少接觸面的壓強。身體著地前,上肢不要突出于軀體著地,不要試圖用手、肘去撐地面;當以較快水平速度摔向地面時,盡可能把身體團起來,用滾動消耗水平動能,就像足球運動中守門員橫撲救球后的自我保護動作一樣。一旦身體發(fā)生關節(jié)扭傷、肌肉拉傷等封閉性傷害,一般的救護措施是冷敷、加壓。冷敷可用濕毛巾、冰袋、氯乙烷、理通等,冷敷能減少傷處充血,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而身體萬一出現(xiàn)擦傷等開放性傷口時,救護原則一般是清創(chuàng)—消毒—冷敷,視情況進行包扎。
4.充分重視準備活動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體能基礎、性別、健康狀態(tài)等情況,認真研究教材,確定主要教學內容中最主要使用的肌肉群和關節(jié)群,預判最容易出傷害事故的環(huán)節(jié),安排好準備活動的形式、運動負荷以及實施順序與節(jié)奏。要充分考慮到時間、氣溫的因素。對上午和下午最后一節(jié)安排的體育課,就要考慮到學生的疲憊程度較高,準備活動就要適當提高強度,適當延長些時間,保證充分熱身。如果深秋到初春這段時間氣溫較低,體表血管收縮,淺表肌肉黏滯性較大,室外上課熱身也要相對加強,否則容易出現(xiàn)傷害事故。準備活動和正式活動的間隔不能過大,一般不宜超過4分鐘。教學過程中準備活動和正式活動如果間隔時間較長,應該補做準備活動。
5.重視理論課
技術動作錯誤是導致運動傷害的一個較主要的原因,因此通過理論課細掰技術動作的細節(jié),讓學生認識到正確的技術動作是最優(yōu)化的動作,不正確的動作是低效的動作,是不符合人體工程力學的動作,因而容易受傷。這樣讓學生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效果才能好。理論課可以利用室內課時段來進行,也可以在實操過程中穿插進行,能做到現(xiàn)場正反實例分析效果就更好。
6.建立健全校園人身安全預案,加強師生的安全防護意識
課堂上,學生安全基于制度的健全和良好實施,也基于教師的課前準備。場地器材的檢查和維護是日常工作,器材是否有破損,安裝是否牢固,跳高時的墊子移動了是否及時復位,跳遠時沙坑是否及時用推沙耙推平,籃球排球賽場是否有異物,田徑場地是否有人和物的干擾,都是老師的日課。學校是否有健全有效的安全預案,對學校老師和學生都是有著重大的關系的。案例7:某四星級高中2018年10月一堂體育課上,一個學生在1000米測試后聲稱劇烈頭痛,半分鐘后伴隨劇烈嘔吐,隨后右側手臂失去運動功能。經迅速趕來的校醫(yī)初診后,立刻呼叫120。送醫(yī)后診斷為頸總動脈栓塞,開胸后繼發(fā)腦梗,又開顱。這個孩子到現(xiàn)在還在醫(yī)院恢復中。整個事件因為任課老師在測試前對全體學生提示身體不適者不要參加測試,發(fā)生意外后又及時現(xiàn)場處置,聯(lián)系校醫(yī)后,極短時間內校醫(yī)就來到現(xiàn)場處置,家長對學校絲毫沒有埋怨。而這完全得益于學校健全有效的學生校園人身安全預案。
要防止學生在體育課上出現(xiàn)運動傷害,制度建設不可少,這個制度,既包括文本形式的規(guī)章,也包括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準則。學生運動導致傷害事故的出現(xiàn)本身有內因也有外因,究其內因,無非是學生的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護能力不足;論及外因,一是教師不重視,二是學校硬件條件不夠,三是氣溫、雨雪等不可抗因素,但是歸根究底,還是老師的準備工作沒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防護措施尚有疏漏。只要思想上重視,手段上合理,制度上周密有效,學生的運動傷害事故還是可以避免的。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