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仁華
內容摘要: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獲取、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大都是通過大量的文本閱讀進行鍛煉提高的。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但就目前的閱讀教學情況而言,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許多缺陷,所以,筆者針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進行簡單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賴于語文閱讀教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分三步進行閱讀教學:首先是帶領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粗讀,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進行文章精讀工作,進而走進文本,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文章內涵;最后應適當幫助學生進行多種類多題材文章的博讀學習,開展多種閱讀活動,開拓學生的見識眼界,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新課標對教師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利用一切教學手段讓學生愛上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樂趣。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需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感知文章大意,進行語言積累,進而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
例如:在教學《落花生》一文時,筆者帶著學生進行文章粗讀學習:首先讓學生區(qū)分本文是“總-分-總”結構還是“總-分”結構,將文章進行段落劃分,為文章的剖析理解工作埋下伏筆;然后讓學生在粗讀幾遍后進行文章的簡要敘述,進而感知文章大意;最后結合文章的注釋部分,讓學生了解作者在創(chuàng)作文章時的生活背景和社會背景,進而為精讀理解學習打下基礎。
粗讀工作三步走,幫助學生進行文章感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文章的精讀剖析工作做準備,進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
在文章粗讀理解后,學生對文章的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文章的框架結構有了一定認識,接下來我們需要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精讀工作,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文章寫作的目的,進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還以《落花生》一文的教學為例,在進行完前期的粗讀工作后,學生對文章從整體上有了一定了解,筆者開始進行文章重點講解。文中寫到父親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作對比,告知自己的兒女“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苯又?,筆者組織學生結合自身,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我們要像花生一樣,做任何事都要把自己的心沉下去,踏踏實實去做。還有的學生說:在我們做成一件事后,可以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將自己的成果光鮮亮麗地展現(xiàn)給他人,也可以像花生一樣,等待他人的發(fā)掘,低調卻不失內涵……
閱讀教學是讓學生由外到內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文章的精讀學習,找出其中富有含義的句子結合學生自身情況開展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進行學習,在交流過程中進行文章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意學生語言的積累,單純依靠課本教材的文章數(shù)量,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求。這就需要我們鼓勵學生進行自由閱讀,根據(jù)學生的喜好進行閱讀文本的選擇,以此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并且提倡學生做好閱讀筆跡,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跟同學們進行分享。當然,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月”活動,每月讀一本好書,進行讀書交流活動。
例如:在《少年閏土》一文教學結束后,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魯迅先生”相關文章的閱讀活動,要求學生利用各種方式,來閱讀所學課本外的與魯迅先生有關的文章,并做好閱讀筆記,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和學生們進行交流。有的學生閱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讀書筆記這樣寫到:讀書要早,老師要尊,朋友要禮貌相處,我們長大了不能一心貪玩,要多讀書,讀好書。有的學生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后,總結魯迅先生的幾個特點:魯迅先生,對晚輩教育十分講究方法,晚輩有過錯在糾錯方法上講究“仁”,鼓勵晚輩多讀書;對待親友沒有架子,親和禮讓;對待下屬,關懷備至,用文章的話,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還有的學生讀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 貓 鼠》一文,他在讀書筆記中寫到:面對質疑,我們要堅定立場,面對困難,我們要堅定攻克困難的決心,敢于與不良風氣作斗爭,才能保持自己不忘初心等等。
總的來說,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湖北省漢川市馬鞍鄉(xiāng)橫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