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陶藝源遠流長,它既是一門融合雕塑、審美、設計于一體的藝術,還承載著一種文化素養(yǎng)和人類文明傳承的使命。藝術能力、人文素養(yǎng)是現代藝術教育的發(fā)展目標。在目前不盡完善的陶藝教育形勢下,我們亟須正確認識陶藝對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嘗試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結合惠州市第十一小學的社團實際情況,比較系統(tǒng)地、深刻地將陶藝呈現在小學生眼前,讓陶藝“新生代”在中國落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發(fā)揮其應有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陶藝活動教學;傳承與改革;社團活動
現代陶藝教育在美術教育中能陶冶情操,寓教于樂,拓展思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素質,還能拓展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發(fā)育,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開展陶藝課教學,就是從實踐中、游戲中使孩子們快樂,同時推動陶藝的發(fā)展。為了讓孩子們更能體會泥土的樸素和獲得陶藝教學應用的真正價值,結合課堂的實際情況,筆者就陶藝教學做以下幾點思考和實踐探究。
1 對陶藝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應用
1.1 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陶藝教學的材料是泥巴等簡易材料。愛玩泥巴應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泥巴的親切度高、感觸度高,在任意捏造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手腦結合能夠極大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只注重作品最后呈現的結果,往往忽略了孩子們在陶藝學習過程中對材料的興趣、對過程的體驗。在日常的社團教學設計中,要注重激發(fā)創(chuàng)作興趣,在課堂上把深奧的知識趣味化、通俗化、實用化,以激發(fā)兒童強烈的求知欲,比如在一節(jié)以動物為主題的課堂中,筆者問學生關于十二生肖的知識,結合2019年豬年的特點,筆者將學生們喜愛的豬,如小豬佩奇、豬八戒等形象展示給他們欣賞,讓他們了解創(chuàng)作一只卡通豬與真實豬之間的變化,然后欣賞畫家筆下的豬,如韓美林筆下的豬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融入情景式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及大膽的創(chuàng)作。
1.2 促進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作為藝術表現的源泉,陶藝教學過程充滿歡樂,本身具有很大的玩賞性、藝術性、學習性。陶藝課程的安排應根據學生的個性以及熟悉和喜愛的內容,即以人物、動物、實物為課題,但在課程設計中,我們要大量引用新的素材,比如人物可以選用學生熱衷的卡通人物,如大頭兒子、奧特曼等,動物可以選用卡通動物,如小豬佩奇、龍貓等學生喜愛的形象進行臨摹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制作體驗中學會運用手捏、泥條、泥板、挖空、綜合成型、模印等陶藝成形方法和裝飾手法來作陶,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長足的發(fā)展,從被動教學發(fā)展為主動創(chuàng)新。
2 符合本校美術課堂中陶藝應用的創(chuàng)新點
2.1 賞析名家作品,開闊學生視野
當今小學陶藝課主要以社團的形式面向學校的學生開展,模式單一,課題教學內容不豐富。應根據學生們不同的身心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和難易程度不同的學習內容,結合學校特色,在每個課題創(chuàng)作介紹后,利用學校藝術長廊,面向全校師生展示,同時將關于陶藝的知識介紹給其他師生,加深其對陶藝的了解,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拓展思維,從而學到更多的陶藝知識和技能,用自己的熱情與樂趣向同學們傳授陶藝知識與樂趣。
2.2 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
擁有一個良好的陶藝教學氛圍,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們建立了專門的陶藝社團教室,收集和陶藝有關的知識、書籍、學生陶藝作品等進行裝飾,讓學生踏進教室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濃濃的陶藝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藝術教學中能夠提升興趣,感受到輕松、自由、民主的陶藝教學氛圍,增進對藝術的了解,在輕松的氛圍中增強思維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陶藝知識和技能。此外,陶藝教師應該不斷完善自我,擁有過硬的陶藝教學技能,同時還要學會轉變觀念,刻苦鉆研,創(chuàng)新內容,用自身的熱情與樂趣感染學生,給學生們傳授陶藝知識。
2.3 了解陶藝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增強求知欲,對于對陶藝的歷史以及與自然的關系的認知,讓學生豁然開朗、興致盎然,從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忧笾?。而從深厚的歷史中尋找陶藝藝術的無限遐想,更讓學生們掌握了創(chuàng)作的源頭。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了解中國陶藝歷史、熟悉陶藝,從而營造學校的陶藝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在內心激活創(chuàng)作動力。在陶藝課堂上,我們從簡單的作品入手,先從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動物等入手,慢慢累積作品經驗后進行物體的重新組合或者局部相疊加等。小學生動手能力弱,采用新的方法進行感知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作出滿意的陶藝作品。
3 結語
現代陶藝在美術教育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尋求和證明陶藝教學進入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價值,不僅體現了陶藝在中國的發(fā)展方向,更體現的是中國美術教學的發(fā)展趨勢,是解決素質教育的有利途徑。
參考文獻:
[1] 傅雅琴.淺析小學美術教育中陶藝教學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3(11):156.
[2] 楊亮.小學美術教育中陶藝教學的作用與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5.
[3] 王晨曲.陶藝教學中的興趣培養(yǎng)摭談[J].教育現代化,2017.
[4] 陳晨.應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產學研用”協同培養(yǎng)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當代旅游,2019.
作者簡介:肖咪(1989—),女,湖南人,本科,小學二級美術教師,從事美術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