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蘭
摘 要:任務型教學法不僅重視讓學生在“做中學”,而且還注重以意義為中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法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能夠激發(fā)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熱情,拓展學生的認知策略,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反思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課教學 任務設計 方向
英語課程一直是學生較難攻克的學科,以至于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主要采取“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以“死記硬背”為主,導致學生的英語成績與英語水平較差。任務型教學法能夠為學生提供英語溝通與交流的平臺,教師以任務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合作、交流、互動,加深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知英語、認識英語,從而能夠靈活的運用英語,真正的實現(xiàn)“用”中學英語。
一、任務設計的猜測性方向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新鮮的事物,不喜歡千篇一律的學習方式。教師在為學生設計英語任務時,也應注重模式的多樣化,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結合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猜測性任務,例如,游戲方式、猜謎語方式等,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擺脫傳統(tǒng)機械、枯燥的語言訓練模式的束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1]
例如,在學習閩教版四年級《Unit 6 Meals Part A》相關知識時,筆者以“Whats for breakfast?”為依據(jù),為學生設計了“What does your friend like eating?”猜測性較強的任務,讓學生用英語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與運用能力,讓學生在猜測過程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任務設計的競賽性方向
競賽性任務是教師布置、設計一個主題式的任務,將學生分為兩組,讓兩組學生以競賽或者辯論的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通過運用所掌握的英語知識為小組贏得勝利或者將有利于小組的觀念表達出來,競賽性的任務比較適用于有一定英語基礎的高年級學生。例如,根據(jù)小學生喜歡喝飲料的心理,筆者就以喝飲料為題設計了一個辯論大賽。題目為“喝飲料好還是不好”進行辯論。要求學生用英語的形式將本小組的有利的觀念闡述出來,兩個小組成員在交流、討論了一段時間后,開始了激烈的辯論,大賽效果非常好,部分學生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語調、表情運用的都很到位,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求知欲,而且還提高了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競賽性的任務能夠為學生營造良性競爭環(huán)境,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動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與感知英語知識,掌握正確的英語運用技巧與方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
三、任務設計的表演性方向
教師在為學生設計英語任務時,應注重英語任務設計的表演性。表演性的任務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將自己真實的英語水平表達出來,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運用的體會,培養(yǎng)學生靈活表達的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享受表演樂趣的同時,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
例如,在學習閩教版《Unit 8 My friend》相關知識時,筆者就為學生設計了表演性任務,讓學生自主地閱讀文章,引導學生將自己無法理解的詞匯標示出來,筆者為其進行了著重的講解,學生在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后,就開始分組分配角色與編排臺詞,希望能夠為學生帶來驚喜。教師認真的觀察的每個小組的表演,并且將表演過程中的問題做好了詳細記錄,在表演結束的,筆者首先對每個小組都進行了表揚與肯定,然后帶領學生一起反思與探討,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及時的糾正。表演性的任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膽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還為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2]
四、任務設計的多樣化方向
《標準》指出:任務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它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任務的設計要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他們樂于去參與,如果教師只一味的設計調查、填表一類的活動,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這個時候教師不妨換一種方式來設計任務,比如手工制作、繪畫等。例如在學“weather”相關知識時,教師讓學生設計一張與天氣有關的畫報。教師給每人發(fā)一張白紙,讓學生以天氣為主題,辦一張畫報。學生在畫報中可以大膽的想象怎樣去呈現(xiàn)不同的天氣情況,同時還可以用一兩句話或一段話來進行描述。類似這樣的任務都是一些開放性的任務,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學生可以放開手腳去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運用所學過的語言進行交流、描述。這些都留給了學生一定的空間,發(fā)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
總之,小學英語教師應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始終保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等,設計多樣化的任務,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小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突出任務設計的猜測性、競賽性、表演性等,設計出具有語言情景和形式的英語學習任務,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設計[J].好家長.2018(46).
[2]鄭華艷.小學低年級英語任務型教學設計探究[J].校園英語.2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