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立
摘? 要:本文通過跪跳起教學過程中出現的3個教學案例的剖析,總結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的經驗體會,突出了情感教學法和趣味推動法的重要意義,提出在課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后體驗等方面加大教師的情感投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帶給學生體育學習的美好感受,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持續(xù)學習等方面品味體育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跪跳起? 教學方法? 教學行為
中圖分類號:G807.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135-02
跪跳起是小學三四年級體育課技巧教學內容之一,對發(fā)展學生腰腹力量和身體協調性具有很好效果。同時,該動作也有一定挑戰(zhàn)性,對于小學水平二階段零基礎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針對該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筆者以自己在體育學科優(yōu)質課比賽中的教學實踐為例,結合磨課中一次次教學行為的微轉變,對讓學生在愉悅氛圍中感受體育教學中的“情”與“味”進行反思和探索。
案例1:參賽前,針對跪跳起教學要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教師示范跪跳起→分解動作擺壓練習→支撐跪跳練習→設置三個練習高度(從逐漸降低高度的體操墊跪膝跳下,讓學生體會腳背用力壓墊、兩臂擺動、提膝收腿、雙腳平穩(wěn)落地的動作要領)→平墊上跪跳起→獨立完成跪跳起動作。在從高墊到低墊的實際練習過程中,多數學生表現出遲疑、反復、膽怯等情形,并沒有較快完成跪跳起的動作。這是為什么呢?
案例2:在教授跪跳起擺與壓的分解動作時,筆者要求學生兩腳并攏、腳背繃直貼墊,跪坐在體操墊上,聽見教師發(fā)出“1”的口令時,學生說“擺”字,同時腳背壓墊,膝蓋上提,兩臂迅速擺至前上舉位置;聽見教師發(fā)出“2”的口令時,學生說“壓”字,同時兩手經體前向后擺,屈髖臀后坐在腳后跟上,向下壓墊。在實際教學時,筆者發(fā)現剛喊“1”的口令時,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動作上,很少聽到“擺”字的回應聲;當聽到“2”的口令時,也只有部分學生發(fā)出蚊子一般的微弱回應聲。這是為什么呢?
案例3:體育課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教師站在操場中間大聲呼喊講課,不少學生卻四散開去無動于衷。筆者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時,我對學生講:“聽我說,看這里!”學生未必會看老師??墒菗Q一種方式,當我說:“嘿,你快看!”學生往往一下子就把頭轉了過來,跟上老師的思路。這又是為什么呢?
經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刻認識到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注入真感情,師生之間要有情感上的交流互動,學生才能從心底接受老師,接納教學。
1? 授課要有“情”:帶給學生體育學習的美好感受
1.1 課程設計重在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
富有趣味性的教學設計能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催生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在設計課程內容安排時,教師應力求使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富有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和體驗愿望。本著這一原則,筆者重新對跪跳起教學思路進行完善,圍繞重點難點,巧妙設計出腳背打鼓、支撐跪跳、揚手摘桃等趣味游戲活動進行鋪墊,即:教師示范跪跳起→分解動作擺壓練習→學生體驗跪跳練習→找到自身發(fā)力點→兩人互助體驗跪跳起→嘗試獨立完成動作→完美展示跪跳起動作。這樣,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腳背打鼓時,讓學生們模擬敲鼓的節(jié)奏,單腳輪敲,由輕到重,雙腳同敲,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由強變弱,陣陣“鼓聲”一下子喚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打大鼓”的支撐跪跳更是將學生的情緒帶到高點,有效提高練習的效果,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1.2 課堂教學重在賦予學生美好體驗
1.2.1 教師的情緒要富有感染力
教師在課堂上起主導作用,學生情緒很容易受到教師情緒的感染。教師以輕松愉快的情感營造師生默契融洽、生動愉悅的課堂氣氛,學生就會對教師便會產生一種親切感信任感,從而保持良好、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
1.2.2 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召力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教師通過語言可以向學生闡明要求、方法。因此,教學語言應力求嚴謹簡潔、親切生動、快慢得當、富有情感,這樣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1.2.3 教師要給學生成功的體驗
體育學科不單單定位于教會學生體育動作,應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體育道德等,這才是體育學科價值和功能的重要體現。在跪跳起課上,筆者引導學生不要急于一步到位,按照分解動作由淺入深地練習,讓他們逐步克服緊張、膽怯的心理,樹立“我能行”的信心,最終成功跳起時,享受戰(zhàn)勝自我的快樂。
1.3 課余時間要增進師生情感融合
“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使命職責,決定了教師的工作時間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在課余時間,教師也應該做學生的好朋友,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2? 學習要有“味”:讓學生充分品嘗體育學習的樂趣
2.1 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為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筆者給部分學生一張學練單,讓他們仔細觀看學練單上的動作,明確跪跳下的動作方法,再按照練習要求,各小組進行自主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學練單上的內容根據課堂上的實際需要,如練習任務、動作要求、評價標準等靈活設置。這個做法,既可以讓教師騰出更多時間來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更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強化他們的小主人意識。讓體育教學從“要我學”升華到“我要學”的境界。
2.2 從個體學走向合作學
在體育項目中,很多都是合作項目,需要個體與其他人進行交流互動,才能體驗到體育的歡樂。這也正是體育學習與一般文化知識學習的明顯不同。有鑒于此,在體育學習中,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多參與集體活動,多與他人合作,體驗合作賦予體育的獨特魅力。
2.3 從一師教走向小導師制
講解、示范、練習、糾偏、蹦蹦跳跳、左沖右突,在較為敞開的空間內老師忙得不亦樂乎,這種體育教師一人的獨角戲,正是傳統(tǒng)體育課教學的“經典模式”。這種模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端,就像案例3中所提到的——學生對站在操場中間大聲呼喊講課的教師,無動于衷、置若罔聞。為了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在跪跳起教學實踐中引入小導師制,即請先學會的學生充當小導師,幫助其他同學領會動作要領,再分組進行、相互評價、以教促學。這種看似簡單的做法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責任心、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還間接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可謂一舉多得。
2.4 從課內學習走向“第四十一分鐘”學習
一堂40min的體育課,對促進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培養(yǎng)鍛煉興趣是有限的,學生更為重要的或更長時間的體能鍛煉,只能在課外進行。所以,一節(jié)體育課的結束,不應該是一種體育學習的休止,而是一種體育鍛煉的開始。教師應該大力引導學生走向“第四十一分鐘”的學習鍛煉,或者說不僅要向“40min”要效率,更要向體育課后要效益。就像筆者在跪跳起教學中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發(fā)放跪跳下學練單一樣,很好地把課堂學習向課外進行延伸。有人說,教學觀念轉變難,其實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更為困難,因為知易行難。筆者在實踐中遇到的小問題,喚起了對教學行為上轉變觀念的反思和探索。這種轉變不單單是公開課上一瞬間的轉變,而是寓情于教、寓樂于學,讓每堂體育課都變得有“情”有“味”,讓學生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 嵇明海.有效教學——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耿培新,梁立國.人類動作發(fā)展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3] (美)菲里斯.衛(wèi)卡特,著,動作教學[M].林翠湄,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