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鴿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師生互動的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通過對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及內容進行闡述,深入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運用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措施改善這一現狀,充分體現出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發(fā)揮的作用。
關鍵詞: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 教育教學 有效運用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包含多種互動形式,師生互動則是其中的一種。它作為語文課堂中教師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形式,大多是由教師發(fā)起,通過學生的積極配合與協(xié)助,與教師共同完成課程內容。其目的在于讓學生與教師合作完成課堂任務,以此調動學生思維。
一、了解師生互動的意義
師生互動強調發(fā)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及相互影響、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也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開始由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體,學生側重聽的教學模式向共同學習、教學互長的模式發(fā)展。師生互動作為新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已發(fā)展為多個類型,如師生言語互動、情景互動、角色扮演等。在現實的課堂師生互動大多以言語互動為主,師生通過相互之間的言語互動以此增強課堂氣氛,傳達學習任務和目標。情景互動則是較為新穎的一種方式,教師通過教學內容設置與課程相關的情景內容,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增強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自我表達的欲望。角色扮演則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好奇心、滿足學生表現欲的互動形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將故事性內容較強的文章排成劇本,讓學生擔任相應角色,在寓教于樂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體會文章的任務性格。[1]隨著師生互動類型的逐漸豐富,在一定程度上也滿足語文學科的教學需要。語文作為一個通過文字語言學習的課程,能夠在教學中增強學生的人生感悟、知識積累與運用,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悟上進行引導,同時需要在與教師的對話互動、情景互動等互動形式中,提升學生的感知體驗層次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能力。師生互動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中的地位亦逐漸凸顯出來,它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課堂灌輸式教學,通過課堂的師生互動能夠避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造成的教學內容枯燥與抽象,以至學生產生的厭學心理。它更多地強調知識的應用、情感的體驗,最終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多學課程內容。
二、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后,師生互動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長期的倡導與實踐中,使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發(fā)生變化,與此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避免地受多種現實因素的影響,出現部分對師生互動的錯誤理解,造成教學實施的效果不明顯。師生互動就是一種簡單問答的教學模式。簡單的問答模式不是師生互動的本質,它只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存在方式,通過教師的問與學生的答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感知。迦達默爾曾說,問題的本質包含:問題具有某種意義。問題本身不能單獨納入到師生互動中區(qū),只有將問題與特定的教學內容相融合,其作為學習知識的方式能夠在學生答的具體過程中傳達知識。如果在課堂中使用問答方式只是為了傳達知識,而不是去探究知識,顯然這樣的問答就不是師生互動。師生互動過程更加偏于形式化,未能達到互動的本質。在實際的師生互動實施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無法探究下去,經常是就問題與答案進行所謂的師生互動,更加偏向于形式化、表演化、僵硬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夠準確地把握互動本質,同時深受傳統(tǒng)課堂文化的影響,教師對學生及課堂效果的評價僅限于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其考試答案是否符合標準答案,卻很少對學生的平等參與、意見表達、情感感知、個性發(fā)展進行及時了解與評估,這就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成為形式主義,未能達到其本質上的教學效果。[2]
三、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我們倡導科學合理的師生互動是有效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需要進一步發(fā)展和改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者角色,實現教學互長。面對小學生年齡小,缺乏足夠的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的發(fā)展特點,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這一特殊性,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聽講的積極性。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多數學生認為教師是偉大的,是不可侵犯的。其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引導者,教學課堂的本質也是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能體現人際關系,同時又能推動教育的發(fā)展。只有在課堂上真正達到師生互動,才能發(fā)揮小學語文教育的作用。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師生互動。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力度加大,當前的學校環(huán)境相較于之前而言,有很大的改善。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新媒體硬件設施,充分發(fā)揮現有資源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法,通過使用多媒體,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通過多媒體的影音播放,使學生在課堂中視聽結合,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反應能力等。教師也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自主表現法,讓學生在學習情感性文章時,能有感情演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即興表演的形式,將所講課文內容進行理解,用形象語言表達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與學習能力。此外菜單式教學法、訂單式教學法等都是當前能較好實現教學效果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方法,增強課堂師生互動。在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合作氣氛,形成全員互動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各種課堂活動的機會,同時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特點來設計相關的活動。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前期了解,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參與,從而開發(fā)學生主動參與互動的潛能及創(chuàng)造力。只有通過這樣,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以實現師生互動的效果。如教師在講解《桂林山水》時,教師不僅要對桂林山水的美景進行講解,通過圖片、食品等資料,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桂林山水的美,或者教師在課堂可以邀請學生講解其自身的旅游經歷,發(fā)現的山水美景,相信通過以上類似的活動,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能得到較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紫屏.師生互動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03).
[2]肖湘平,徐小霞.“互為主體”師生互動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5,(07).